有太多的媒體空間專門報道歐盟的天然氣供應問題,及其對發展中經濟體的相關溢出效應,而另一個化石燃料問題卻相對被忽視:石油價格。受全球經濟放緩預期的影響,油價在過去幾個月里普遍下跌,較今年早些時候觸及的高點下跌了約30%。
經濟放緩本身與能源價格(更具體地說是油氣價格)有着密切的因果關係。說到油價,儘管基準原油價格下跌了30%,但許多石油進口國仍面臨著高昂的石油進口費用,這將加劇它們的經濟面臨的挑戰。
以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之一印度為例。《印度快報》最近的一篇分析文章詳細指出,由於今年早些時候油價上漲,印度今年上半年的貿易逆差已經達到1500億美元,全年可能翻一番,達到3000億美元。
這反過來又會導致國家的收支平衡出現問題,因為油價上漲導致經濟的各個領域放緩,不僅是在印度,在西方也是如此。說到西方,它的歐洲部分和印度有着類似的油價問題。
外媒在最近一篇有關石油進口國困境的文章中指出,歐洲不僅僅是天然氣的主要進口地區。歐洲大陸,特別是歐盟,消耗的大部分石油也是進口的,這意味着它極易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
報告稱,包括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在內的所有歐洲大經濟體,其消費的90%都依賴進口石油。這意味着,就像亞洲國家一樣,歐盟也有美元問題。
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導致美元走強,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大多數石油進口國今年以來一直面臨的負擔問題。由於全球大部分石油交易都以美元計價,美元越貴,即使油價本身變化不大,進口石油的費用也會越高。
瑞銀大宗商品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表示:「美元走強對那些貨幣與美元脫鉤的石油消費國來說是一種不利因素。過去12個月里,以當地貨幣計算的油價上漲幅度要大得多。」
這種狀況可能會對未來的石油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它們可能是本幣發揮更大作用的市場。
包括印度在內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正在考慮在雙邊貿易協議中用本國貨幣取代全球貿易貨幣。印度甚至開發了一種用盧比結算國際交易的機制,儘管它仍在用美元支付俄羅斯的石油。
這可能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新興趨勢,但它在歐盟將如何發揮作用則完全是另一回事。歐盟曾多次宣布與美國結成緊密聯盟,特別是在能源領域。
因此,在石油交易中放棄美元可能是一個糟糕的想法,就像馬克龍總統指責美國使用雙重標準,讓國內的氣價低於美國公司賣給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價格一樣糟糕。
不過,在全球經濟越來越有可能放緩的情況下,美元在石油負擔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因此其他石油進口國可能會提振放棄使用美元、開始更多使用本國貨幣的計劃。
布倫特原油連續日線圖
北京時間10月26日13:09,布倫特原油連續報91.12美元/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