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市場普遍預期聯儲局維持利率水平不變,但投資者仍關注聯儲局對美國經濟前景以及放水規模 (買債水平及前瞻性買債指引),加上重磅股如蘋果等快將公佈業績,投資者普遍處於觀望狀態。道指全日跌22點報30937點; 標指跌5點報3849點; 納指亦跌9點報13626點。
美股等業績公佈 正如筆者在自己的書中所言,巨企的業績或多或少已反映在股價之上,要股價出現異動亦只有明顯優於 (或遜於) 市場預期才會出現。但投行的專業分析員多的是,要比他們預測得更準確可說是甚為困難,所以筆者還是傾向在業績公佈後才再作部署。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市場對相關股份的期望不低,僅僅合乎市場預期未必能夠滿足投資者的要求,隨時出現好消息出貨的情況。
A股驚收水 內地股市方面,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提到A股泡沫顯現,更直指泡沫和貨幣政策不無關係,並呼籲貨幣政策適度轉向。近日股市抽升全靠資金入市所推動,當市場對貨幣政策收緊出現憂慮時,股市亦即時作出反應。上証全日下跌1.51%報3569點,失守3600點水平; 深証更跌2.28%報15352點水平。兩市成交量則仍保持於10140億。
筆者早前跟大家提到,內地股市向好其實亦合乎國策的大方向,不過A股趨向性的走勢 (升得急,跌亦急) 甚為明顯,如果令股市出現平穩上升的情況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其實貨幣政策扭曲股市表現,並非中國市場自身的問題。從相對性角度看,筆者認為A股整體仍處於非常合理水平。而人行顧問所提到的,相信是針對部份板塊出現過份炒作。正如IMF 在調低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所言,在疫情回穩出現報復式增長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亦會出現放緩的情況,而人行行長易綱亦表明不會過早退市以支持經濟增長。因此,因貨幣政策收緊而令股市轉向的可能性仍然偏低,但對於部份累積升幅驚人的股份,投資者會藉此成為獲利沽貨的理由。
北水流入仍不少 港股近日急升與北水大幅流入不無關係,而內地貨幣政策收緊的憂慮,自然亦對港股造成一定影響。日前急升的股份,昨日亦成為爭相沽貨的對象而大跌。最終恒指嘔突日前的升幅,全日下跌767點報29391點,大市總成交維持於2789億。
從港股通的數據看,港交所(SEHK:388) 及騰訊(SEHK:700) 等仍繼續為北水掃貨目標 (分別淨流入89.43億及5.35億),而被內媒稱為「南下抱團第一股」美團 (SEHK:3690) 的淨流出金額亦不過是1.67億,反映走資的情況並不明顯。同時,透過港股通南下的資金,全日仍錄得淨流入141.7億,雖屬近日偏低水平但金額仍然不少。從這些客觀數字看來,昨日回落只屬急升過後的調整,只要資金持續流入本港,大市向好的機會仍然較高。
近日不少報章皆提及「抱團」現象,筆者亦不花時間解釋此詞的意思。筆者想帶出的,是「抱團」現象並非中港股獨有,就正如美股的Tesla 及蘋果等,不也是正是受惠於抱團現象而急升的股份? 可以說,抱團股的出現,某程度上亦是寬鬆貨幣政策的後果。
筆者過去提及,QE的其中一個後遺症就是貧富懸殊,而此問題不單單發生在個體身上,即使企業亦出現同樣的情況。大型企業擁有大部份市佔率,盈利收益促使其增長速度比中小企更快 (透過加大研發資金,併購小型企業等),在循環效應下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多,亦迫使更多的資金湧入相關股份,造成股市出現斷層的情況 (焦點股越升越而 細企無人問津,數間企業足以影響指數表現等)。
除非政府等出手監管 (即反壟斷法等行動),否則此情況只會無止境延伸下去 (相信貨幣政策正常化亦為時已晚,無法修正)。而作為投資者亦只能接受此現象,假如讀者不希望跑輸大市,亦只能繼續持有此類股份 (PS 所以筆者只是沽出港交所(0388) 及騰訊(0700) 轉為零成本,但從未有因為「貴」而全數沽出受份)。
當然,筆者同時亦會買入部份因市場唾棄,而估值變得極為吸引的股份,以求在兩者中取得平衡。但對於某些處於中游位置,高不成低不就的股份,筆者就沒有太大的興趣了。
(順帶一提,早前錦欣生殖因觸及100%收益率,筆者已於約$17 水平沽出一半轉為零成本投資)
相關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