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臺灣民視新聞臺(FTV)上週一(6月26日)罕見撤下真人主播,正式上線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AI)新聞主播。該新聞臺表示,隨着播報次數增加,AI主播的口說語調、停頓都會更加自然,與真人差距會越來越少。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表示,只要新聞臺存在內控機制,使用AI生成內容不違法。
民視新聞臺於1997年5月5日開播,是臺灣第一家純民間資本的無線電視臺,在當地新聞市場佔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老牌新聞臺轉型,推出臺灣第一個「新聞臺AI主播」,稱因應民衆收看媒體的習慣改變,媒體本身也需要力求創新,民視決定與AI影像科技公司光禾感知科技、臺灣微軟(Microsoft)合作,利用AIGC生成技術打造如真人的主播面孔,再結合微軟語音生成念稿播報的口說聲音。
(來源:Youtube)
民視在上週一晚間讓擁有「女神臉」的AI主播初次登上主播臺,進行一段氣象新聞的播報,讓當地民衆感到奇特且創新,紛紛上網留言評比主播的表現。
(來源:Youtube)
綜合臺灣社羣交流的意見,不少民衆反應,該AI主播與真人主播還是有差距,尤其在臉部影像方面,不少人提到講話時的嘴脣、眼神聚焦點和表情還是不太自然,主播整體影像的解析度也不夠高。
但在語音部分,則是得到民衆大力讚賞,認爲若不是看着電視熒幕,還分辨不出來是程序產生的語音。
民視的一句話點醒市場中許多傳統認識,該新聞臺如此說道:「AI主播具有學習能力(機器學習),隨着播報次數增加,口說語調、停頓都會更加自然,與真人差距會越來越少。」
也就是說,該AI主播隨着時間的增加,將會累積一定的經驗,在專業的領域上出現更多不同的突破。
臺灣NCC也爲AI主播表達意見,在6月25日時稱,當局已發函要求民視給予說明,AI主播的播報應用和電視臺營運計劃是否符合。
據臺灣NCC副主委暨發言人翁柏宗強調,如果廣電媒體使用AI生成畫面、口播內容,符合新聞製作的事實查覈,確保有內控機制,那就不會涉及當前的衛星廣播電視法。
除了民視新聞臺,臺灣三立新聞(SETN)也開始朝着AI邁進,在6月與Vtuber工作室「春魚」展開跨界合作,囊括11位Vtuber IP擔任三立新聞網絡平臺的AI主播。
有別於民視的真人主播,二次元形象的Vtuber虛擬偶像,因本身就有自己的表演市場,與新聞媒體合作即有粉絲引流效應,也能打破傳統新聞的播報方式,更多了特別的人設背景和個性表現。
(來源:Youtube)
再者,Vtuber多以真人配音員擔任背後配音,複合了另一種聲音表現的專業,令虛擬偶像本身具有更豐富的「演出」層次。
針對AI主播的問世,「真人主播的工作機會是否將遭到排擠?」,臺灣華視(CTS)主播宋燕旻在看完民視AI主播的初場秀後,她表示:「主播工作本來就不是讀稿機,而好的主播最大優勢是突發事件的臨場反應,若是透過連線或現場轉播,我相信自己會比AI有更即時的反應。」
實際上據臺媒評論,在技術發展面上,AI主播的確還不能與真人主播相提並論,以民視使用AI主播來播報,仍是全程事先預錄,而報導內容全部皆是由傳統新聞產製人員撰寫、審覈,並不能做到AI自動化的蒐集原始資料,到撰寫新聞內容,再到二次審覈,最後到自動調排直播時的新聞順序,這些都屬於原本由新聞工作者負責的工作範疇。
因此在鏡頭前的AI主播,目前仍不具備「隨機應變」的播報能力,傳統真人主播,仍能以業界傳承已久的專業能力保持競爭力。至於往後AI的發展要耗時多久,原有新聞產製的工作纔會被顛覆,只有時間可以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