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飆漲的能源與食品價格令亞洲許多國家最近看到了通脹的警訊,經濟學家還指出,亞洲地區的央行可能被迫犧牲部分經濟成長以遏止通脹預期升高。
印度1月的通脹率加速至6%,大幅超出新冠疫情爆發前的3年平均通脹率3.6%。斯里蘭卡該月的通脹率更升至14.2%,創下10多年來的高點。韓國的核心通脹率也攀升到3%,創2012年1月以來新高,泰國的消費者價格通脹目前是3.2%,也高于疫情前3年不到1%的平均通脹率。
現今亞洲多數地區的通脹仍比美國和一些西方經濟體低,美國1月的消費者物價年增7.5%,攀升到40年新高。
至于中國,盡管工廠生產成本近來提高,不過消費者物價壓力依然疲弱。中國1月的消費者通脹年增0.9%,低于前一個月的1.5%。市場普遍預期中國今年的消費者通脹將保持在3%以下。
與美國不同,多數亞洲國家仍然存在勞動力過剩的問題,中國與一些國家還正在為消費需求增長疲軟而苦苦掙扎,部分可歸咎于新冠病毒感染浪潮的反復出現導致的限制,以及大多數政府沒有像美國那樣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
不過許多亞洲國家,包括韓國、印度與泰國在內,卻是能源或食品的主要進口國,而這兩者的價格近來呈現飆漲。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數據,2021年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了28.1%。美國WTI原油繼去年上漲一倍后,年初以來又續升到每桶91美元左右。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后,國際油價徘徊于100美元附近,高盛的分析師警告,這對亞洲新興市場的傷害可能比發達經濟體更大,因為能源成本在發展中國家的消費者預算中,占更大的比例。
為了降低不斷上漲的房價與其他成本壓力,新加坡、韓國與印度尼西亞等亞洲國家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德國商業銀行駐新加坡經濟學家Zhou Hao指出,即使亞洲的物價壓力仍低于美國,但今年亞洲多數央行仍可能被迫犧牲部分經濟成長,以抑制通脹預期升高。
【廣告】微信掃碼,領體驗賬戶贏真金白銀!
手機用戶請截屏保存二維碼,用微信掃一掃調取圖片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