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復蘇的複雜局勢下,銅市正在經歷一場激烈的博弈。周二(10月22日)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銅價格上漲0.9%,達到每噸9648美元,創下了一周新高。這一漲勢的背後,是市場對中國進一步刺激政策的預期和需求復蘇的希望。然而,美元的強勢表現使得以美元計價的銅對全球其他貨幣持有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使得多空雙方的對峙愈發緊張。
基本面分析:供需失衡與中國經濟復蘇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銅消費國,需求變化對全球銅市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近期,中國下調了多項政策利率,旨在刺激國內經濟的進一步復蘇。雖然9月份的精鍊銅產量同比增長0.4%,達到114萬噸,但這並未明顯緩解市場對於未來供應的擔憂。花旗銀行分析師指出,隨着年底和2025年初更多寬鬆政策細節的公布,基本金屬市場,尤其是銅價,可能會迎來新的支撐。
與此同時,澳新銀行資深商品策略師Daniel Hynes強調,銅作為戰略儲備物資的重要性,使得進口量的高位需求將持續存在。這一觀點在當前的市場條件下尤為關鍵,因為儘管全球銅市場在今年1月至8月供應過剩了53.5萬噸,未來需求的恢復仍可能對價格構成重要支撐。
根據知名機構的最新月度報告,全球精鍊銅市場8月份供應過剩5.4萬噸,雖然相比7月份的7.3萬噸有所減少,但仍處於過剩狀態。從長期來看,全球供應的過剩壓力依然存在,而中國的需求復蘇是對抗這一趨勢的重要力量。
消政策與天氣因素影響市場情緒
中國近期的經濟放緩數據令市場對未來的寬鬆政策抱有更高的期望,而這也是推動銅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另一個制約市場的關鍵變量是美元的強勢表現。美元指數接近兩個月高位,這對以美元計價的銅等有色金屬產生了直接的抑制作用,尤其對全球其他經濟體的銅採購成本造成了上行壓力。
此外,菲律賓的天氣情況對全球鎳礦市場產生了負面影響,鎳礦發船裝運效率大幅下降。儘管這一消息直接影響的是鎳市場,但全球金屬交易者對供應鏈中斷的擔憂仍在蔓延,尤其是在涉及到礦產供應的複雜局勢時,這類突發事件往往會引發廣泛的市場情緒波動。
技術面:滬銅與倫銅分化,價差再現
儘管倫銅價格表現強勁,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主力12月期銅合約則出現了0.3%的下跌,報每噸77200元人民幣(約10840.57美元)。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主要與國內市場的供應情況和美元走強導致的進口盈虧變化有關。數據顯示,電解銅現貨滬倫比值為8.0,進口盈虧為173.29元/噸,較上一交易日的0.89元/噸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銅精廢價差也在持續收窄。據富寶有色網數據顯示,10月22日的精廢價差為5520元/噸,較前5日均值低110元/噸,較近三月均值低350元/噸。這一趨勢反映出市場對廢銅的需求有所減弱,儘管精鍊銅供應相對充足,但廢銅的價格回調預示着下游需求並未明顯復蘇。
未來展望:政策前景仍是關鍵
展望未來,銅市場的波動性依然高企。在中國寬鬆政策的持續影響下,需求預期將在年末和2025年初形成支撐。然而,供需失衡的現實短期內難以緩解。供應方面,全球精鍊銅的產能擴展計劃仍在進行中,例如加拿大Taseko Mines公司位於亞利桑那州的佛羅倫薩(Florence)銅礦項目已經完成40%,預計將在2025年第四季度開始全面投產。該項目將使全球銅供應進一步增加,年產能可達到8500萬磅。
儘管如此,市場仍需保持謹慎,因為長期來看,供應過剩可能會繼續壓制銅價的上行空間。正如知名機構指出的那樣,未來銅價的表現將更多依賴於中國需求復蘇的節奏,以及全球主要經濟體應對通脹和增長放緩的貨幣政策。短期內,交易者仍需關注中國的進一步刺激政策細節以及美聯儲加息路徑的明確指引。
謹慎應對波動,關注政策動向
整體來看,當前的銅市充滿了不確定性。一方面,中國需求復蘇和寬鬆政策預期對價格形成支撐;另一方面,全球供應過剩、美元走強等因素構成了不小的壓力。在接下來的交易日中,市場將密切關注全球經濟數據的發佈以及中國進一步的政策走向。對於交易者來說,時刻保持警惕、根據最新的政策和供需變化調整策略,將是應對當前市場波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