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海證券發佈研報認爲,我國自主車企在智能電動時代存在先發優勢,新能源產品在全球範圍擁有較強產品競爭力,中國自主品牌迎來難得的歷史出海機遇,有望藉助新能源產品的競爭優勢整體提高中國汽車工業在國際的影響力,從而推動中國自主品牌在全球範圍的放量。儘管短期中國乘用車出口受到以歐盟爲代表的相關地區貿易壁壘阻礙,但長期看中國汽車製造業的整體實力持續提升,歐盟等國貿易壁壘的措施短期或對出口有影響,但中長期不改中國整車走出去大趨勢,中國優質整車有望成爲全球領先整車企業。
歐洲乘用車市場需求總量穩定,受經濟水平影響西歐國家汽車消費強於中&東歐國家。據MarkLines,2004-2023年歐洲總體乘用車市場上限穩定在1800萬輛左右,其中西歐地區經濟較發達,乘用車銷量遠高於中&東歐地區。歐洲市場消費偏好與我國有較大差異,按車型結構:小車/兩廂車備受歡迎,各品牌均有經典車型。按品牌結構:歐系品牌擁有絕對優勢,外來品牌中日系、韓系表現良好。
其中汽車工業較發達的德、法、意三國本土品牌影響力強;英國、挪威、西班牙等其他無強勢本土品牌的國家,外來品牌發展較順利。按動力形式結構:歐洲新能源車滲透率受政策影響存在較大地區差異。西歐對新能源車接受程度較高,據Marklines數據,2023年西歐新能源滲透率達24%,其中挪威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達到90%,德、法、英三國新能源滲透率均超過20%,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政府支持力度較小,新能源滲透率處於較低水平;中&東歐則仍是偏愛燃油車,新能源滲透率僅有3.5%。
歐洲成爲中國自主品牌的重要出口目的地,性價比&智能雙路線構建錯位競爭。在中國乘用車出口地區結構中,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衆號,2023年歐洲(含俄羅斯)已成爲中國乘用車出口量佔比最高的地區,佔比37.5%。出口歐洲(不含俄羅斯)結構,按動力形式:新能源車型佔比67%;按國家地區:西歐重點出口國家爲比利時、英國、西班牙等;中&東歐重點出口國家爲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哈薩克斯坦等。中國車企目前出口歐洲策略主要分爲三類:1)收購歐洲傳統品牌,利用品牌歐洲背景優勢佔據市場份額;2)自主開拓市場,推出自有品牌,合作或自營當地銷售渠道深耕當地市場;3)反向合資快速擴張,通過與國際汽車集團合資合作,靈活快速出海。競爭策略主要分爲兩種:1)低價優質策略打造性價比競爭力;2)高端智能策略打造差異化競爭力。
中國自主品牌進入歐洲難易不同,預計遠期歐洲自主銷量空間在315萬輛。目前進入歐洲市場的自主品牌佈局:上汽名爵、比亞迪、吉利領克/極氪佈局在西歐國家;長城、奇瑞、上汽名爵進入中&東歐市場。中國自主車企進入歐洲市場可行性主要考慮歐洲當地政策環境、對外來品牌友好度以及潛在新能源滲透潛力。按政策友好度:歐盟成員國中汽車工業強國對於中國自主品牌在政策端並不友善,較難進入。其他西歐國家,如英國,以及北歐國家相對容易進入。按外來品牌接受度:中&東歐國家本土汽車工業不強,對外來品牌接受度較高。按新能源滲透提升空間:除俄羅斯及挪威等國外,其餘大多數歐洲國家未來新能源滲透潛力提升空間較大。綜合以上三個維度考量,國海證券認爲西歐的英國、西班牙和中&東歐地區對於中國自主品牌進入可行性較高。考慮到歐洲市場未來銷量預計恢復至1831萬輛左右,國海證券預計中國自主品牌佔比爲17%,對應遠期中國自主銷量空間在315萬輛左右,其中英國、西班牙、中&東歐地區自主品牌預期佔比分別爲20%/20%/45%,對應銷量分別爲46/26/170萬輛。
投資建議:國海證券繼續看好中國優質整車企業比亞迪、長城汽車、零跑汽車、上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汽車行業技術變遷,結構升級,海外擴張仍處於高速變化中,中長期角度汽車優質公司有望在新一輪的產業變遷中持續成長向上,因此國海證券維持汽車行業“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競爭加劇導致中國車企海外產能利用率、出口不及預期;國際市場需求不穩定、匯率波動風險;對海外市場需求把握不精準風險;海外市場政策變動、地緣政治因素及貿易摩擦風險;個別國家對華政治導向及輿論帶來的風險;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達預期風險;市場空間測算偏差風險,相關數據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