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特價!巨購買InvestingPro獲取高達 60% 折扣

開年大跌猝不及防:2022,何去何從?

發布 2022-1-10 上午08:39
SSEC
-

2022年第一周,股市大跌令人猝不及防。

上周,上證綜合指數跌幅1.65%,滬深300下跌2.39%,深證成指下跌3.46%,最慘的屬創業板指跌,一周時間跌去6.8%,120日均線失守。距離12月中旬的局部高點(3520點)已經跌去12%的價值。

特別令人諷刺的是,此前各路評論分析一致唱多無腦吹,不是壞就是傻。而一個元旦假期過後就大跌全部打臉,像極了去年農曆新年之後的開門黑。

當然,各路分析此時可以繼續唱多了,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告訴你們新的一年有機會吧,呐現在機會來了。

悲催的人生不需要解釋,但下跌的股市卻不能沒有道理。今天,塵埃落定,痛定思痛,我們就來盤一盤2022年的投資邏輯。先從上周公佈的美國非農資料說起。

1非農撕裂

如果說11月份的非農資料是史上最撕裂的,那麼12月份的非農資料就是史上更撕裂的。沒有最撕裂,只有更撕裂。

看圖說話。

 一方面,非農就業人口僅19.9萬人,比上個月21萬更低,連預期值40萬的一半都不到。另一方面,失業率卻僅有區區3.9%,比上個月的4.2%更低,也低於預期。

 

疫情以前,非農和失業率資料往往是成反比的,非農高,失業率低;非農低,失業率高。然而從疫情以後,美國的非農和失業率成了一對“難兄難弟”,雙雙同時撲街走低。

如果按照失業率來看,美聯儲應該果斷加息,因為低失業率表明經濟過熱,同時連續幾個月的高通脹也表明應該加息。但是如果按照低得“撲街”的非農資料來看,不但不應該加息,反而應該繼續放水刺激經濟。

人們對此,從惶惑、不理解,到現在逐漸厘清了它背後的緣由——其實就是美國經濟社會發生的深刻改變。

一邊是用人單位找不到人,就業人口資料折半、腰斬;而找得到工作的人薪酬還在增長。資料顯示,2021年12月美國平均時薪同比提升4.7%,比上個月增長0.6%。

而另一邊,有就業意願的人都出去就業了,而沒有就業意願的人,打死也不肯出去工作。那麼他們幹什麼呢?在家炒股炒幣炒元宇宙。這就造成了疫情以來極低的,而且回升極為緩慢的勞動參與率。

這部分人,無論如何也不會出去工作。這似乎有點凱恩斯流動性陷阱的味道——也就是說無論你如何降息放水失業率都下不來——但現在的情況與凱恩斯流動性陷阱相反,是失業率太低,而且始終上不去。用工荒。

當看破了這一層,也就是說有一部分人無論如何刺激都不會出去工作——宅男宅女——那麼實際上經濟就不用再刺激了。相反應該開始收了。這就是上周美股大跌,特別是1月6日三大指數全部暴跌的原因。

狼來了,狼來了,狼真的來了。

02疫情轉機

使得市場對加息預期如此強烈,本質上是對2022年美國乃至全球經濟走強的提前預判。

去年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上調了美國、歐元區、日本等國家和經濟體的2022年增長預期。

其中,美國2022年經濟將增長5.2%,這一預測較7月份上調了0.3個百分點,較4月份更是上調了1.7個百分點。同時,歐元區和日本2022年經濟增速的預期為4.3%和2.2%,也高於此前的預期。

這些都說明,IMF對2022年的經濟預期轉向樂觀。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一點是疫情形勢好轉。

2021年,底奧密克戎變異在全球蔓延肆虐——但是經過了幾個月的鬥爭,人類發現奧密克戎變異雖然傳播效率極高,但是致死率是已經存在的幾種變異之中最低的。

特別是它對下呼吸道也就是肺的攻擊比前幾種變異(包括Covid-SARS-2本體、阿爾法變異、德爾塔變異)要弱化得多。 

說奧密克戎是一個“大流感”可能有點過於樂觀,但是一輪輪變異下來新冠的毒性逐漸弱化的趨勢是看得出來的。那麼未來防疫的手段將趨於保守、中性、以及常態化。

這樣,全球經濟重啟,可能是2022年的一個關鍵字。而這,對於中國經濟社會而言,將是一個深刻的外部變化。

要討論清楚這些變化是什麼,我們先要弄清楚人類陷入疫情以來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

03經濟變局

疫情曾經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首先是出口。

2020年開始從西方到新興經濟體一個個被病毒攻陷,這些國家經濟的產能全部撲街;但幾乎所有國家都採取了天量放水的方式刺激經濟,所以需求大增,而供給跟不上——導致這些供給都轉移到了中國,中國的出口貿易順差連續18個月維持增長,史無前例。

第二是人民幣升值。因為我們的經濟強,出口強,所以人民幣升值,外資湧入。外資流入A股市場,一度引起了央行和監管機構的警惕。2021年我們也看到央行對外資採取了各種形式的敲打。例如提高外匯存款準備金率(5月31日,央行將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從5%提高到7%)。

但仍然難以阻擋外資浩浩蕩蕩流入的趨勢。甚至有些內地資金轉場香港,取道滬港通深港通來交易A股。這條路在11月份被堵住了。

第三是局部經濟過熱。2020年下半年伴隨著出口走強,中國經濟局部過熱,這個趨勢延續到2021年。我們看到2021年上半年房價甚至還有一波“小陽春”。

需要指出的是,這種疫情全球失衡下的經濟過熱不是普遍的,而是結構性的。有些行業是火焰,有些則是寒冬。

像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等行業,就是在疫情衝擊之下畸形繁榮大發橫財的行業,而傳統線下零售商場旅遊航空等行業,則淒淒慘慘戚戚。這種局部結構性經濟過熱,會加劇社會財富分配不均。

薇婭被追稅以及罰金共13.41億元,就是最典型和最諷刺的一個例子。我之前文章寫過,薇婭和李佳琪一場“雙十一”,兩人加在一起,幹過了A股95.5%的上市公司全年的營收。


宏觀來講,第四個變化是貨幣週期不同步。這個我在很多文章中提到了,不再贅述。

2020年中到2021年全年,中國的貨幣政策總體偏緊,而全球特別是美國的貨幣政策維持極度寬鬆。這個加劇了人民幣升值和全球熱錢流入中國的趨勢。目前,趨勢即將扭轉。中國貨幣寬鬆的節奏即將開啟,而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開始貨幣緊縮。

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四點變化,在2022年將全部逆轉。出口將回歸正常,經濟過熱不再維持,轉為經濟走弱或溫和復蘇,人民幣升值預期退潮,轉為貶值預期。

這就是央行前幾天在其發表的文章中提到的“四差變化”。 

04“四差變化

2022年1月5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在其官方媒體《金融時報》中發表文章《企業要應對好“四差變化”帶來的人民幣貶值風險》。像這樣的情況,央媽在新年伊始就發文預警,比較少見。

“四差”其實講的就是,疫情曾經給中國帶來的一些變化即將發生逆轉:

 (1)利率差——中美利差收窄(2)經濟差——中國經濟2022年走弱或溫和復蘇,海外經濟強復蘇或過熱(3)貿易差——維持了一年半的持續增長的貿易順差,2022年將會收窄(4)市場差——如果海外市場特別是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風險會向中國蔓延

“四差變化”的指向是人民幣貶值預期。

貶值固然利於出口,但是在當前環境下貶值有幾大危害。首先是企業的外部還債壓力增大,尤其是房地產企業。許多房企都是內外雙負債,那麼如果人民幣貶值的話,相當於對於同一份外債,需要還的錢變多了。

第二是股市風險。2020-2021年,A股市場比較頭疼的是外資湧入,興風作浪;然而一旦中美利差收窄(美國收緊,中國寬鬆),那麼人民幣貶值預期之下,先前流入A股的資金會撤出股市——其影響也是不容低估的。

從這些角度來看的話,2022年有點像1997年。但是1997年的時候我們外匯管制比較強,而且中國經濟沒有加入WTO,與全球的融合並不深,自己出了問題自己扛。後面加入WTO,享受歐美龐大的消費需求的外溢效應,烈火烹油的繁榮把一切陰霾掃空,盛世如斯。

現在,我們的經濟與世界已經深度融合,而且外資進出中國金融市場已經有很多合法通道,例如滬港通、深港通、QDII等。此外,當今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去哪裡再造一個WTO呢?

05結語

至此,終於可以聊一聊股市了。還記得我們最常用的四象限法則——

2022年,經濟走弱,貨幣寬鬆。股市特徵:群魔亂舞。

2022年,炒小炒差炒新,垃圾股的天下。

甯王跌這麼慘,固然是估值太高、固然是機構撤離玩成了踩踏盛宴,但本質上其實是風格切換。

不要相信什麼白馬藍籌估值修復,互聯網大廠頂多是回到正常的估值,那也是賺的貨幣寬鬆貼現率下降的錢。如果你是價投,2021年被從18層高樓上丟下來,2022年你將會繼續按在地面上被摩擦。

當然,從業績抱團到炒垃圾之間,隔著一輪普跌。中國的貨幣寬鬆大幕剛剛拉開,美國還沒開始加息,人民幣還在6.3幾的高位,港幣還沒碰7.85。2022年第一周,已經跌了4天。拍腦袋掐指一算,估計還沒跌透。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