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交付量再創新高,股價能否扳回一城

發布 2021-7-5 下午05:30
TSLA
-
NIO
-
LI
-

Investing.com –北京時間7月2日,特斯拉官方公佈今年第二季度的交付資料。資料顯示,特斯拉在2021年第二季度交付了201250輛汽車,雖然略遜於市場預期的20.7萬輛,但在疫情期間仍能夠突破20萬輛大關,特別是對此前深陷“刹車門”事件的特斯拉來講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不過目前特斯拉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這也是其股價這半年來躊躇不前的原因。

“刹車門”風波

在2021年4月上海車展上,特斯拉車主張女士身穿“刹車失靈”字樣的T恤衫,站到一輛特斯拉的車頂維權的事件令特斯拉陷入“刹車門”風波。一時間,關於特斯拉刹車失靈的消息不脛而走。

特斯拉銷量隨之暴跌,資料顯示特斯拉4月份全球銷量5.3萬輛,環比3月份暴跌43.44%。其中,特斯拉北美市場銷量2.5萬輛,環比下滑16.23%;歐洲市場銷量不足一萬,環比下滑96.02%。4月份特斯拉國內銷量11671輛,環比暴跌67.1%。其中,Model 3銷量為6264輛;Model Y銷量為5407輛,跌幅分別為75.27%和46.73。這是特斯拉自本土化生產以來,國內銷量環比降幅最大的一個月。

刹車問題只是特斯拉產品品質的一個縮寫,特斯拉的其他小毛病也一直受到消費者詬病,比如做工差、異味重、異響等,但是特斯拉為了更快的產能和更低的成本卻一而再的選擇忽視。特斯拉想要長久的發展,必須解決消費者的痛點,不然今天是“刹車門”明天可能就是 “做工門”、“異響門”,這對特斯拉的銷量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競爭對手變強

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對手正變得更強和更加多樣化。此前,做新能源汽車的多為諸如蔚來、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但是現在,大眾、豐田、福特等傳統車企也紛紛加入。

富豪宣佈2030年實現全電動化;大眾宣佈2026年發佈最後一個全新內燃機車型,2035年前停止在歐洲銷售燃油車;奧迪宣佈2033年逐步停止生產燃油車;福特宣佈2030年之前在歐洲銷售的新車全部切換為純電車型;本田宣佈2040年完全銷售零排放汽車……

特斯拉的競爭對手正變的越來越強,大概十年內這些傳統車企將全面電氣化,這將是決定特斯拉未來發展的十年。

品牌問題

談起新能源汽車,所有人腦海中第一個想起的品牌肯定是特斯拉。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技術實力特斯拉無疑是新能源車中的翹楚。但是現階段特斯拉的產品有一個短板,就是主力熱銷車型都是較為經濟實惠的中檔車型Model 3和Y,而高端車型Model S和X基本無人問津。

資料顯示,特斯拉二季度共生產了206421輛汽車,其中包括204081輛Model 3和Y,占比高達98.87%,而Model S和X本季度一共只生產了2340輛,第一季度Model S和X更是一輛都沒有生產。

對於特斯拉來講,能夠快速的賣出汽車並回籠資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直主銷中端車的話,很容易給人留下特斯拉品牌並不高級的印象,這對特斯拉的品牌發展不利。品牌向下容易,下去再上來就難上加難了,看看現在的國產自主車企想要發展高端的品牌有多不容易就知道了。

當然這也和品牌戰略有關,特斯拉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的理想是改變世界,他創辦特斯拉就是用來打倒燃油車的,而不是僅僅設立一個高端品牌汽車。要打倒燃油車,特斯拉就必須不斷降價,進而用更大規模的生產來降低整車成本,快速進化,讓電動車比傳統燃油車更便宜,最終將燃油車淘汰出人類的出行歷史。這或許就是特斯拉的使命,但是勢必會導致其品牌價值縮水。

總結

今年迄今為止,Tesla Inc (NASDAQ:TSLA)的股價下跌了3.79%,距其一月份的高點900.4美元更是下跌了19.81%;而蔚來汽車 (NYSE:NIO)的股價今年迄今則上漲了3.41%,理想汽車 (NASDAQ:LI)更是漲幅高達13.32%。特斯拉連續破紀錄的交付量似乎並未帶動其股價的上漲。反而中國的蔚來、小鵬、理想等新能源汽車品牌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追捧。假如你看好新能源汽車的話,特斯拉和這幾家中國車企未來的回報率肯定不會讓你失望。

【本文來自Investing.com,閱讀更多請登錄hk.Investing.com下載App

推薦閱讀

港股收盤:恒生科技指數大跌超2% 騰訊跌超3% 北水淨賣出超100億元

貝佐斯卸任,新任CEO即將上任,亞馬遜將走向何方?

上周14家美股IPO集中亮相 17年來首見的盛宴讓投行大賺

中金:維持阿裡巴巴-SW“跑贏行業”評級 目標價275港元 首財季收入或同比增長35%

(編輯:潘奕衡)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