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sting.com - 對於投資者來說,2020年註定是動盪的一年。受新冠疫情蔓延、地緣政治衝突以及寬鬆貨幣政策等多方面影響,今年稍晚時候,比特幣屢屢創下歷史幣價新高,成為了一個異軍突起的投資風口,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知名企業都選擇買入該資產,以對抗通脹、實現資產保值。
不過,雖然比特幣全年表現超越黃金、白銀等傳統資產,但展望2021年,該加密資產仍然需要面臨全球政府監管的挑戰,這一資產的前景將充滿不確定性。
年內累漲275%,較3月份低點上漲超5倍
在全球財政以及貨幣政策的推動下,比特幣迎來了2017年的“第二次牛市”。
在3月份的疫情期間,受市場恐慌情緒蔓延,比特幣一度跌破4,000美元左右,其中3月12日最大跌幅達到38%。
但緊接著,比特幣在今年5月份迎來了歷史上的第三次減半,區塊獎勵由12.5枚BTC減至6.25枚BTC。根據歷史走勢顯示,每次比特幣的減半都會帶來加密貨幣市場的火爆,在2016年的第二次減半後,比特幣價格在第二年一度接近20,000美元。
果不其然,比特幣在今年下半年一路走高,突破20,000美元,創下幣價歷史記錄。在站上20,000美元重要關口後,比特幣攀升至28,000美元大關,逼近30,000美元,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超過全球金融平臺VISA。
縱觀全年,比特幣漲幅年內累積上漲275%,較疫情低點上漲5倍,超過黃金、白銀、原油等傳統資產。此外,在比特幣帶領下,市值前十大的加密貨幣年內均收穫了大幅上漲。年初至今,以太坊累漲450%,萊特幣累漲210%,瑞波幣累漲18%。
比特幣為何屢創新高,背後動力在哪?
針對比特幣近期屢屢創下新高,OKEx Research首席研究員William表示,直接原因是高淨值和機構投資者入場。“比特幣近期快速上漲,可能與大家想到的投機或炒作原因不一樣,投機和炒作成分確實存在,但不是主要原因。”
近期,包括大型資管公司古根海姆、美國萬通人壽保險公司等一系列知名機構紛紛宣佈購入比特幣,全球最大獨立商業智能公司MicroStrategy自8月份以來,分4次以總額超10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大量比特幣。
根據摩根大通報告指出,投資比特幣的趨勢正在從家族理財機構、富裕投資者轉向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數據顯示,自今年9月以來,機構投資者已經購買了50枚比特幣,價值約115億美元。雖然保險基金、養老機構不能過多配置比特幣,但仍然可能對其造成重大影響。
另外,由於各國為應對疫情不得不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推高了通脹預期,削弱了美元等主權貨幣的吸引力,美元指數年內已貶值接近7%,使得投資者不得不尋找新的避險資產。
Oanda Asia Pacific Pte的高級市場分析師Jeffrey Halley表示,“美聯儲更多的量化寬鬆、更高的政府債務或更陡的收益率曲線,都給投資者帶來了一定的風險,比特幣是對沖美元貶值的最佳選擇。”
除此之外,比特幣也逐漸被主流機構接納,客觀上給該市場帶來了關注。今年以來,線上支付機構PayPal、Square相繼宣佈推出加密貨幣支付服務,允許用戶買賣比特幣。
泡沫還是“數字黃金”,比特幣明年將走向何方?
雖然比特幣漲幅驚人,但針對比特幣是泡沫還是“數字黃金”的爭論卻從未停止過。
在年底比特幣屢屢衝擊新高下,比特幣多頭們似乎更為活躍。Blockchain.com研究主管Garrick Hileman預測,隨著越來越多大型機構願意持有比特幣,推升比特幣的儲備貨幣地位,比特幣市值最快將在明年攀至1萬億美元,價格上看54,000美元。
古根海姆認為,基於比特幣稀缺性以及其相對於黃金的相對價值,根據基本面分析顯示,比特幣最終價值應該為40萬美元左右。
Gold Bullion International聯合創始人丹·塔皮耶羅(Dan Tapiero)也認為,比特幣價格飆升至六位數只是時間問題,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比特幣的價格可能在30萬美元到50萬美元之間,也就是目前的20至30倍。
不過,市場上也有不少警告比特幣風險的聲音存在。曾準確預測2008年次貸危機的知名經濟學家魯比克警告聲稱,比特幣泡沫即將破滅。
他指出,比特幣甚至不能算做一種資產,其所擁有的只有一種投機的、自我實現的上漲,這種上漲完全是市場操縱驅動的。
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裏奧(Ray Dalio)也曾向投資者發出警告,比特幣很可能將被政府宣佈非法。不過,在數周之後,達裏奧軟化了他的立場。他之後聲稱,比特幣與其他數字貨幣在過去十年內與黃金和其他供應有限的資產類似,可以充當一種分散投資。
除此之外,政府監管風險仍然是懸掛在比特幣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稍早前,美國財政部提出數字貨幣監管新規定,要求部分加密貨幣交易商提供有關其身份的資訊,以遏制犯罪分子使用這種新技術進行的匿名資產轉移。此外,被拜登提名為新一任美國財政部長的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 近年來也向投資者發出警告,稱比特幣是一種“高度投機性資產”,“不是一種穩定的價值儲存手段”。
【本文來自Investing.com,閱讀更多請登錄hk.Investing.com或下載App】
(編輯:陳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