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護投資組合,就用InvestingPro AI精選股票 - 現在折扣高達50% 獲取優惠

踏上4萬點,外資買爆日本

發布 2024-3-5 上午09:04

去年大漲28%的日經225指數,今日踏入40000點大關,年初至今已漲19.8%。

前段時間我們討論過,2023年日經225指數漲幅最大的前十隻成分股,其中6檔股票都來自於半導體行業,剩餘4檔股票來自於消費行業、鋼鐵、能源行業。受益于海外增量資金流入產生的Beta行情,去年日經225大盤股表現都不差。          開年以來日本股市繼續高漲,但資金的選擇開始有所轉變,我們拆分來看,近期外資在買哪些日本股票,以及日本股市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   
一、資金流向正在變化的日經
1、從整個市場的資金流向來看,雖然日本進入大牛市,但經歷過1990年經濟泡沫破裂的日本人,反而在牛市期間對自家股市是恐高的態度。          從下圖中看,自2023年1月以來,日本個人投資者持有日本股市的整體金額是下滑的,包括日本機構的持倉金額也是下滑的。尤其是在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金額下滑的速度越來越快,日本人是一種臨近新高就越來越怕風險的狀況。可以說,這是日本人對曾經的記憶有點PTSD了。   
反而,外國投資者自2023年4月以來,流入日本股市的金額正在大幅攀升。尤其是23年11月至24年2月這段時間,日經225指數越臨近新高,外資流入的金額更高。          日本大部分個人投資者的年齡都是40-50歲往上,由於日本零利率,這類投資者主要買些高息股,每年收幾個點的利息,當做是養老金一樣,持倉很少做變動。例如,巴菲特買的五大商社這些業務穩定,波動不大的高息股。          另外,最大買家日本央行是日本股市一半公司的前十大股東,而央行不會減持股票,這就導致市面上的流通盤要更少。因此,增量資金的外資成為推動日股上漲的主角。          2、在外資流入金額快速攀升的近期,海外資金傾向於流動性更好的大盤股,日本大盤股的集中度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          從下圖中看會更直觀,Topix Core 30是日本最大市值的30檔股票組成的指數,開年以來已漲超20%。而這30檔股票佔據日本股市總市值的38%,這比例較2022年底上升了4%,前15家的總市值占整個日本股市的4分之一。              這比美股7個科技巨頭對指數產生的影響還要大。但當然,買入日本股票的資金,基本都來自於美股和A/H股,資金聚集在頭部股票,已成美股、日股的共同點。          這類頭部大市值股票,基本都是行業龍頭、擁有牢固的護城河優勢、足夠的現金流、加上大額回購分紅計畫,每年EPS增長比較穩定,且流動性充足,更適合增量資金配置。          這點有些類似於,以前外資剛配置A股的時候,大多數資金都先買市值大的龍頭,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資金再發散到小市值的好公司。
3、在大盤股主導的上漲行情裡,日經225指數出現了結構化的現象。          市值在4500億人民幣(10萬億日元)以上的大盤股,整體表現要比1000-4500億人民幣區間的大盤股要更強,市值越大的走勢越強。          例如,10萬億日元(約4780億人民幣)以上的股票共有18只,漲幅最大的分別是半導體行業的東京電子(+55%)、巴菲特持有的三菱商事,在近期宣佈執行5000億日元的回購計畫(+44%)、豐田汽車(+41%)、軟銀集團(+42%)、三菱日聯金融(+29%)。              

當然,由於日經225指數漲了不少,1000-4500億的股票表現也不差,基本都有10-20%以上的漲幅,只是整體漲幅沒有頭部幾家大市值漲的更多。另外,有幾家市值在1000億人民幣以上的股票,年內還是下跌的:雅虎日本(-21%)、大金工業(-6%)、索尼(-3%)、朝日啤酒(-3%)、花王(-2.4%)。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至今,日經225漲幅前30的股票,出現了171000億人民幣以下的小市值公司,而這些股票成為外資的新流向。          也就是上述提到的,外資大額流入新興市場時,一般都是先買大市值股票,在深入研究後資金再流入到小市值股票裡,而外資買了哪些小市值股票,是值得留意的。
二、外資在買哪些日本股票?
年初至今,日經225漲幅前30裡,主要分為兩種風格,第一種是受益於AI浪潮下的半導體公司,另一種是押注之後日本經濟走勢可能受益的公司。          在去年,半導體行業是上漲最多的主要貢獻者,但近期有所改變,機械行業和金融行業成為新的主要貢獻者。   
漲幅前30家裡,最多的是機械股、重工機械(造船、機械設備)、金融股,其中不少的是千億人民幣以下的公司。
例如,漲幅第一的藤倉,年內漲超70%,主要做電力電纜設備,目前市值為260億人民幣。漲幅第二的荏原製作所,主要做風電設備,年內漲超55%,市值為570億人民幣。          同樣是工業機械行業的:富士電機(+52%)、三菱重工(+44%)、日立造船(+37%)、川崎重工(+35%)、日東電工(+33%)、古河電器工業(+31%)、日立(+29%)、日本電裝(+29%)。             在漲幅前30裡,有以上10家來自於工業機械行業的,有7家市值在千億人民幣以下。          上漲的主因有兩點,一是中國、美國、日本製造業復蘇需求增加,日元貶值利好這些設備出口的公司,其中有不少客戶都來自于中國和美國,尤其是做軍工的三菱重工。          第二點是從估值的角度出發,這類工業機械公司的利潤率較過去幾年有所增長。在以往,這些工業機械公司賺了錢不做分紅也不擴大投資,帳面留存現金多,財務健康,後續在需求增大的階段,能用於回購和分紅。不過,這類公司的派息比例並不高,股息率普遍也只有1.5-2%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臨近加息週期,近期的金融股和銀行股上漲的更多。          例如,軟銀(+42%)日本券商野村控股(+38%)保險公司MS&AD INSURAN(+36%)、日本交易所(+36%)、日本財產保險(+30%)、三菱日聯金融(+30%)、三井住友金融(+23%)、瑞穗金融集團(+17%)。
主要由於兩點,一是貨幣政策改變,利率轉正,金融股的盈利預期改善。更重要的是,這類公司都有互相持股的情況,日本政府要求這些保險公司將政策性持股全部出售。              政策性持股的背景是日本特有的企業文化和商業環境,在1980-1990年日本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很普遍。這些企業為了與客戶保持好業務關係,企業互相持有對方的股票,加強商業合作關係。          但這就導致企業資金效率低下,企業部分資金被固定在互相持有的股票裡。而這就與日本政府要求擴大股東回饋方案相反,為了提高企業的ROE和股東回報,日本政府要求這些企業清空政策性持股,提高這部分資金的利用率,回饋股東或是加大業務投資。          野村資料顯示,包括金融機構在內的上市企業股權互相持有比例為11.5%,東京交易所的總市值為950萬億日元,政策性持股被認為達到100萬億日元規模。          其中,日本4家保險公司的政策性持股合計有5900家,這4家公司的政策性持股帳面收益為4.6萬億日元,約2200億人民幣。市場期待這些保險公司將政策性持股清空後,加大股東的回報。          可以說,自日本這輪大牛市以來,大多數行業都是受日本政府政策性引導而上漲的。          例如,近期大金融行業的上漲、擴大股東分紅回購、日特估消滅PB1倍以內的公司、清除政策性持股、上市公司榮辱榜等等政策。
    要說真正要業績大漲起來的,唯有半導體行業,日本股市絕大多數公司都是常年握著很多錢,但過去十幾年從不分紅的公司,能有現在的大額分紅回購,都是受政策推動做出的改變,這是值得A/H股學習的政策引導。          不過,日本交易所的政策性改革,並不是立馬見效的。          現在看到的政策改革,安倍晉三在2016年就提出了,當時吸引外資進來炒了一輪,但延續性遠沒有現在的強。外資的視角就是借政策炒一輪估值擴張行情,但後續政策和上市公司不試試,政策也沒有起效。
但近兩年,在巴菲特的入局,地緣政治產業鏈轉移,例如晶片、製造業建廠往日本轉移,在實體上也加大了日本的投資。          再加上QE、負利率、YCC和央行購入大量日股ETF,總量近80%的情況下,日本證監會把握機會實施前幾年沒能落實的改革政策,才促成外資繼續流入日股的主要原因。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