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大牛股就用 AI 技術觀點,向專家看齊。周一網購日促銷,即將結束!獲取優惠

為什麼講你現在應該買入美國國債!

發布 2023-8-17 上午08:25
NDX
-
QQQ
-
US10YT=X
-
TLT
-

Investing.com – 美債還是美股:如果要選一種於接下來18-24個月內表現更好的資產,你會選哪個?

Greg Feirman上周提出了一個有趣的看法。他說:

現在市場已經預期美國聯儲能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控制住通脹,從而完成一次著陸。因此,投資者紛紛湧向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QQQ),而對20年期美國國債ETF(TLT)興趣冷淡不過,我個人的看法恰恰相反:

美聯儲的緊縮政策還在對經濟系統產生影響,最終會導致經濟陷入衰退。另外,大型科技公司現如今已經趨於成熟,必須從成長股重新定價為價值股,這將顯著壓力施壓指數。

如果我預測準確會創造出我看到過的最佳逆向交易:看多TLT,看空QQQ。截至(14)TLT收市價為95.58美元,而QQQ收市價為375.19美元。我設定的18個月目標價是:TLT 135美元,QQQ 280美元。

按照Greg Feirman的假設,他認為納斯達克100相比QQQ近期的高位大約會下跌38%,雖然聽起來跌幅很大,惟只會抹去2023年的升幅而已。不過,若債券價格也回到2022年年初,透過 TLT 做好債券,則可以獲得42%的收益。

瘋了嗎?

Greg Feirman的假設並沒有乍一看上去的那麼離譜。如果利率回落至預期經濟將衰退的時期的水平,你就能理解他的價值主張。利率是經濟增長和通脹的反映。所以,當下一輪衰退開始時,利率將會隨之降低。

Interest Rates Vs GDP Vs Inflation

(利率VS GDP VS通脹)

比較年度利率變化和實際經濟增速時,就可以看到相若的趨勢。

Treasury Rates vs GDP

(美債收益率VS GDP)

問題在於,投資者往往不會著眼未來,而是更加關注最近的事。2022年,因美國聯邦政府斥資5萬億美元干預,經濟和通脹快速上升,而債券市場經歷1788年以來最嚴重調整。

投資者目前認為,那段時期經濟強勁增長是自然現象,預示利率即將上升。同時,強勁增長的經濟也支持了股市上升以及企業盈利增長的預期。

Treasury Bond Annual Returns

(美債年度回報率)

然而,隨著貨幣流動性逆轉以及利率上升的延遲效應與經濟現實發生衝突,衰退的風險確實還在。

不過即使經濟確實避免了衰退,只是增速放緩,投資者若不只是看到眼前,還能展望未來,那麼於股票估值過高而美國國債遭到嚴重低估的情況,則能夠發現其中的機遇。

為何美國國債被低估

下圖展示了1854年起美國利率的長期表現。

The Long View Of Interest-Rates, Fed Funds, GDP and Inflation

(利率、聯邦基金、GDP和通脹的歷史趨勢)

如上文所述,利率是整體經濟增長和通脹趨勢的反映。經濟增速更強,通脹更高,放貸者則可以向借款者收取更高的利息。

不同於股票,債券具有固定的價值。於到期時,債權人能收回其本金和最後一期利息付款。因此,債券買家知道他們今天付出的價格,明天將會得到多少回報。

買債券的人不像買股票的人要承受「投資風險」,買債券的人實際上是向另一個實體「出借資金」一段時間。因此,「利率」要考慮以下幾個重大「風險」:

  • 違約風險
  • 利率風險
  • 通脹風險
  • 機會成本風險
  • 經濟增長風險

任何債券從購買之日到未來的收益,都可以精確到0.01分,所以買債券的人不會買入未來收益為負的債券。(本假設是假定持有至到期日。然而,如果預計基準利率會於日後下降,一些人可能會從交易角度購買負收益率的債券。)

如上文所述,由於債券是對借款者的貸款,債券的利率與發行時的當時利率環境有關。我們用通常被稱為「無風險」利率的10年期美債利率作為例子來討論。

然而,對於二級市場上的債券,價格由票息率和相若債務利率之間的差價決定。基準利率則作為基線存在。

一個非常基礎的例子

現在我們來舉例說明。

債券A:

  • 當前基準利率 = 5%
  • 一份1000美元的債券,面值100.00,固定票息率5%,期限為12個月。
  • 12個月後,債券A到期,債權人收回1000美元本金和50美元利息,對應5%的年化收益率。

對於借出這筆錢的人來說,5%的一年期票息率足以抵銷各種市場和經濟風險。

下面,假設基準利率降到4%。

  • 於4%的利率環境下,債券A的「公允價值」是多少?
  • 由於固定的票息率是5%,「到期收益率」為了適應基礎利率變化,那麼必須調整債券價格。
  • 於這種情況下,債券A的價格會從100美元上升到101美元。
  • 到期時,債權人收回1000美元的本金和50美元的利息。
  • 然而,如果該債券以1010美元的價格(1000美元x101%)出售,到期時會損失10美元的價值(1010美元—1000美元)。這相當於淨回報為1000美元+(50美元的利息-10美元的本金損失=40美元)=1040美元,或者說4%的收益率

由於債券利率通常與主要基準利率掛鉤,因此債券要被高估,基準利率就必須與決定借款成本的基本度量標準脫鉤。

然而,現在不是這麼回事。

利率是經濟運行的產物

如上文所述,利率是經濟活動、通貨膨脹和薪資水平的反映,因此上述關聯也就不讓人覺得意外了。借款「利率」必須考慮到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預期。

所以,考慮到投入資本現值於日後可能受到影響,必須調整利率和預期。

股權投資者期望隨著經濟增長和通脹壓力的增加,投入資本的價值會相應增長,以抵抗成本上升。

債券投資者的回報是固定的。因此,固定的回報率與未來的預期息息相關。否則,由於通脹和機會成本損失,資本將遭受損失。

利率和經濟綜合指數之間的聯繫暗示,對於經濟將持續擴張以及通脹上升的預期過於樂觀。於當前的利率下,經濟增長可能會於2024年恢復到低於2%的水準。

2021年經濟增速大幅加快帶來了幾個問題:

1.這輪增長是一場從2020年深度萎縮的水平復甦,而非人口增長帶來的加速增長。

2 這次復蘇反映了人為刺激的效果,惟其有效窗口於刺激耗盡之前就已十分有限。因此,它對經濟有負面的乘數效應。

3.最後,考慮到企業主明白這種刺激的「提振」只是暫時的,他們並不願意進行長期投資,這些投資需要超過長期增長率的資本成本。

這就是為什麼於「貨幣激增」時,經濟增長正在放緩。

M2 as Percent of GDP vs GDP Growth

(M2占GDP百分比 VS GDP增長率)

值得注意的是,自從金融危機以來,儘管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惟貨幣供應量(M2)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一直在增加。這是因為政府支出在經濟增長上具有負乘數效應。

隨著M2的大幅增長,經濟增長率卻將下降。然而,如果我們將經濟綜合指數和利率的5年平均值進行平滑處理,這種相關性就更加明顯。

Economic Composite 5-Yr-Avg vs Interest Rates

(經濟綜合指數五年均值VS利率)

當前的5年均值表明,利率和經濟增長將繼續保持在較低的水平。這樣的情況不利於資本投資增長,或快速提升就業增長和勞動力參與率。

以65%的相關性來看,當經濟增長放緩和利率下降時,經濟學家和分析師可能會感到失望。

Economic Composite 5-Yr-Avg vs Rates Correlation

(經濟綜合指數五年均值VS利率相關度)

買入債券增值資本並保護資本

理解通脹、經濟和利率之間的動態關係,對於理解現在為何可能是增持美債,實現收收益和資本增值的機遇至關重要。

大多數人只把債券視為收益來源。然而,如下圖所示,股票相對於債券的估值過高,債券的另一個方面——資本增值便顯現出來。

Stock-Bond Ratio

(股票債券比率)

債券價格和利率之間存在逆向關係。當利率低且正在上升時,債券價格下跌。然而,當利率高且下跌時,債券價格上升。

Bond Price vs Interest Rates.

購買債券有三個理由:

1.資本增值——這也是我們買入股票的原因;

2 總回報——利息收入加上資本增值;

3.風險低——使用低波動性資產來抵消高波動性資產(比如股票)的風險。

如果你把政府債券視為一種「資產類別」,那麼策略邏輯就可以從獲取收入改變為尋找資本增值機會。

以史為鑒,利率激進上調後,尤其是考慮到利率對高債務水平經濟體的影響,金融事件或經濟衰退隨之而來。

10-Year Fed Funds GDP Count To Recession

(10年聯邦基金利率與經濟衰退)

根據過往經驗,債券是市場下行期間避險潮的受益者。債券不僅提供了回報,還降低了整個投資組合的波動性。

結語

我們預計美聯儲將再次降息。然而,如我們此前提及,美聯儲降息的唯一理由是為了削弱經濟衰退或金融事件的風險。

一旦經濟衰退或出現金融事件,避險潮可能會刺激利率下降,接近疫情時期的低位。這意味著債券價格將大約上升50%。

TLT vs Interest Rate Return Potential

(TLT VS潛在利率回報)

換言之,2022年最不受歡迎的資產類別於經濟衰退時可能會比股票表現的更好。

所以,投資者現在遇到了一個購買美債的大好時機。

***

如何物色有望大升股價卻很低的優質股?InvestingPro股票篩選器助您一臂之力。快速篩選海量股票,強大功能囊括各項指標,輕鬆挖掘寶藏股票。

InvestingPro匯聚華爾街分析師獨到見解,全面融納各式估值模型,助力投資者揭秘各隻股票背後的蛛絲馬跡,最大化投資回報。

開始七天免費試用,解鎖專業數據

***

編譯:劉川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