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兩個月前,ChatGPT引領科技革命開創了人類新科技時代,A股與ChatGPT相關的人工智能公司,雖技術方面尚無進展,且未有相關應用落地,但相關公司股價卻成倍上漲,這是A股市場的獨特現象。
隨著行業估值被OpenAI提升數倍,A股不僅享受這輪估值翻番的Beta,還能創造Alpha行情。OpenAI發展得越快,A股的人工智能公司股價漲得越猛。
4月4日,A股總成交額達1.3萬億,而人工智能板塊成交量接近3000億,科創50成交量為1327億元,自2020年科創板開板以來的歷史最高。而在一年前的今天,科創50成交量僅為300億出頭。
我們曾以新能源和三大運營商為例,當板塊指數達到市場總成交額的20%以上時,這是市場過熱的特徵,通常此類特徵出現後,很可能是階段頂部。不過,不同投資標的的上限也有所不同。
例如,去年新能源板塊最高位時,新能源板塊占A股總成交量的30%。同樣,3月20日,三大運營商觸頂時,當日成交量占上證50指數的28%。這意味著,當單一板塊成交量佔據重要指數成交量的30%時,市場情緒極度過熱時,大概率是階段性頂部。
去年新能源的狂熱炒作,算是有業績支撐,但也透支了未來2-3年的業績實現後的估值。但TMT的炒作,似乎仍未結束。當然,三大運營商是有估值重估邏輯和業績支撐的。
那麼,人工智能板塊的炒作上限在哪?似乎目前仍未看到。當下A股炒作AI的瘋狂,可以用近日網上流傳的一句話來形容,人生的三大錯覺,AI會跌、新能源會漲、大牛市要來了。
去年新能源的瘋狂與今年AI的瘋狂,已是兩種形勢。在去年,新能源在國家大力補貼下,國內外需求強勁,未來2-3年的業績都被市場預支的一乾二淨,但市場仍在意PE和市值的變化。
而在當下,似乎A股的最佳配置就是全倉AI,似乎也不需要考慮公司基本面與發展,只要開拓者OpenAI發展的夠快,行業估值就在持續提升。而OpenAI若發展慢了,也意味著到我們追趕的機會來了,反倒又是利好。在極度樂觀和瘋狂的情緒下,似乎如何演變,對國內AI來說都是好事,邏輯上已瘋狂的不理智。
A股當下炒作科技的瘋狂,已讓一些主題基金的經理們大調倉買AI。
我們從下圖中看,3月公募基金披露了最新淨值,其中,有不少基金產品的淨值,已經開始大幅偏離估算淨值,這即意味著大幅偏離的基金,在更新持倉名單前,持有的並不是原有的公司。
市場上還有一種說法是,在3月底前一周,新能源基金經理們將資金從AI行業調回新能源領域,這導致新能源在那一周出現了反彈。但在4月份,新能源股票持續下跌,資金似乎又流回了AI領域?
在ChatGPT帶領的科技革命浪潮下,這輪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當與2000年初互聯網革命帶來的估值提升類比。儘管A股市場上的大多數AI公司都未能將ChatGPT相關技術轉化為正面效益,甚至很多公司都是在蹭概念,未有技術落地。
市場上對於AI的炒作還是如此瘋狂呢?這側面證明,我們迫切需要這樣的技術,而A股市場對於它的炒作也反映出這種需求的緊迫性。這種炒作背後的殘酷事實是,我們需要這些技術,但我們仍未做到。
目前來看,我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正處在一個時代變革的十字路口上。這輪科技進步遠遠沒有到盡頭,這也意味著A股市場上的瘋狂可能還要繼續。
上一輪具備如此顛覆效應的科技革命,仍需回溯1999年的互聯網革命帶來的估值提升。
在1997年至1999年間,互聯網迅速普及,全球互聯網用戶數量大幅增長,這為網路服務、軟體和硬體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科技迭代為美股帶來一輪互聯網牛市。
美股標普500指數在1997-1999年間上漲了98%,而微軟在這期間漲幅達460%。
有意思的是,25年後的今天,掀起新一輪科技浪潮的是屬於微軟的OpenAI。
當時的美國股市互聯網炒作在瘋狂過後迎來了泡沫破裂。這一輪大浪淘沙的泡沫破裂使得美股在2000年至2003年3月間出現了大幅跌幅,標普500和微軟的跌幅分別達到了43%和55%。
在這輪大回調下,此前享受行業估值上揚Beta,而實際技術不強的公司,在這輪泡沫破裂中被淘汰,而真正具備護城河及商業模式優秀的龍頭,在業績兌現中跑出,最後走出屬於優秀科技企業的長牛走勢,例如當年的微軟,而當下的微軟,又是新一輪浪潮的驅動者。
結語
當人工智能板塊成交量占A股的20%時,市場上仍然不斷有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技術概念名詞湧現,只要是人工智能相關的,市場就會輪流炒作。
隨著ChatGPT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快,我們會看到科技板塊成交量越來越瘋狂,哪怕它們還沒有落地。對於投資者來說,賺錢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