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週期股”:現在多瘋狂,未來多崩潰

發布 2022-5-31 下午04:04
002432
-
300677
-

在疫情的契機下,眾多新冠概念股的坐上順風車。先有2020年的“手套茅”英科醫療 (SZ:300677),及2021年漲幅超10倍的“檢測茅”九安醫療 (SZ:002432) (SZ:002432),再有2022年的“特效藥”中國醫藥,還有最賺錢的科興疫苗。

從手套到檢測再到如今的特效藥,詮釋了疫情一路以來的歷程。一路過來的炒作概念隨著疫情不斷轉換,到底是帶有消費品屬性的檢測盒能活下來,還是人人都要的疫苗能夠長存?

還是最後全部也只是一場疫情下的”週期股”?

隨著一季度報披露,新冠疫情以來最早的受益股的英科醫療,盈利大幅縮減,歸母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37.36億縮水至8439萬。

英科醫療 (SZ:300677)的股價也從最高位的197元/股暴跌至如今的28元/股。從財報中看,一季報利潤已回到無疫情時期的正常水準。

疫情剛開始時,醫用手套供不應求,英科醫療也不斷加碼擴產,但如今多了幾百億只手套,大家都不缺,現在還賣給誰?

疫情來臨前的2019年,英科醫療手套總產能僅190億只,其中PVC手套產能140億只,丁腈手套產能50億只。

截至2021年末,英科醫療一次性非乳膠手套的年化產能達到750億只,其中一次性丁腈手套年化產能為450億只,一次性PVC手套年化產能為300億只。

兩年時間,醫用手套共計增長了560億只,即使需求不下滑,也一定供過於求了,單價大幅下跌,英科醫療曾經的用手套撐起的千億市值,也就此倒下。

英科醫療倒下,或許只是疫情”週期股” 倒下序幕的開始。反反復複的疫情,現在賺的盆滿缽滿,可能持續盈利的又有幾個?

一、新冠炒作中期,檢測成最大贏家。

手套只是疫情最初的必需品,而檢測盒的出現,就進入到了疫情中期階段。

疫情的第三年,九安醫療成為新冠疫情中最大受益股。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營收23.97億元,同比增長19.36%;實現歸母淨利潤9.09億元,同比增長274.96%。

值得一提的是,與去年年報業績相比,九安醫療今年一季度業績更加亮眼,實現營收217.37億元,同比增長6646.79%;淨利潤達143.12億元,同比增長37527.35%。要知道,最賺錢的茅臺,一季度才賺了172.4億元。

在九安醫療公佈一季報後,股價達到最高處99.12元/股。市值達到500億元附近。

實際上,九安醫療的上漲主要與美國子公司的銷售量有關,傳出自家產品自測盒得到美國FDA EUA授權,成為股價的火箭助推器。

雖然一季度的表現如此亮眼,但市場經歷了眾多疫情受惠股的炒作後,也變得聰明起來,對於九安醫療業績的可持續性存疑。

依靠常識就知道,自測盒的護城河並不高,在國內已上市的自測盒就不下10家。

此前國內廠商自測盒上市後,股價也就得到一兩天的短線炒作。其中獲得首個上市認證的萬孚生物,後來跌的比漲的還多。

從萬孚生物等相關國內廠商的股價表現中,已說明國內自測盒市場要盈利不容易。

但為什麼九安醫療還是能炒起來?

主要是九安醫療吃了美國市場的頭淡湯。

不過問題是未來一定不止九安醫療一家躋身於美國市場,國內已經有東方生物和艾康生物兩家公司生產的快速檢測試劑進入美國市場。此外,美康生物博拓生物和萬孚生物等公司生產的快速檢測試劑,也正申請美國FDA認證。

恐怕未來美國市場都將是國內廠商的身影。

另外,不止美國市場,國內也有多家生產新冠抗原家庭自測試劑盒的企業佈局美國以外的海外市場。其中包括,博拓生物、熱景生物、九強生物、博暉創新、安旭生物等各廠商都在湧入海外市場。

回頭看,九安醫療一季度的純利潤率達65%,傻的也知道這是持續不了的高純利潤率。

護城河不高的產品,最終迎來的都是價格戰。目前來說,九安醫療的股價表現是不可否認的強,也是新冠概念股以來保持最好的。但有著英科醫療供過於求的先例,最後新冠自測盒的下場也是一樣的,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只要任何一季度的盈利不及預期,那可能將會是九安醫療市值回歸的時候。

二、腰斬過後的疫苗股,如何持續?

3月30日,中國生物制藥發佈2021年年報,公司全年收入約268.6136億元,同比增長約13.6%;歸母淨利潤約146.084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約427.2%。

相比營業收入,中國生物制藥的淨利潤增長更加亮眼。

由於中國生物制藥的其他兩家聯營公司表現一般,公司利潤的主要增量來自於國內新冠疫苗廠商科興中維。

中國生物制藥財報發佈後,投資者根據中國生物制藥 (HK:1177)持有15.03%的股權推算出科興疫苗2021年淨利潤達到900億元以上,科興疫苗的賺錢能力堪稱“疫苗之王”。

我們再看其他國內新冠疫苗廠商年報,也均表現亮眼。而在國產疫苗廠商之中,康希諾的股價受益最大。

在去年的新冠疫苗概念炒作當中,康希諾自家研發的新冠“一針疫苗”助推股價上漲至最高位798元,也成為科創板首個“摘U”的生物科技公司。

人人都以為康希諾能持續下去,就算跌都也就是腰斬。疫苗那麼強的邏輯,能跌到哪里去?

但新冠疫情在下半年平復下來後,各家廠商的第二針疫苗也都打完了,炒作概念便弱了下來。

隨著在國內新冠藥物納入國內醫保,國內新冠疫苗廠商的股價也回到低位。其中,受益最大的康希諾,跌至如今的148元。

即使在近期第三針疫苗推出後,疫苗股的股價都一蹶不振,連像樣的反彈都沒有。

不只是國內疫苗廠商的股價表現弱,在美股的moderna股價也是一樣的受到大幅回撤。

三、結語

總體來說,新冠疫情是為很多公司帶來了爆發性的盈利,不光是一開始的醫用手套、再到疫情中期的檢測概念、再到最後的疫苗股。

不過,在它們身上我們都看到同一個規律,在市場剛需要這些產品的時候,是真的很能賺錢。但很快就會進入供過於求,產品價格下跌的階段,即使是研發門欄最高的疫苗也是如此,而最終誰都逃不掉估值回歸的道路上。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