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世界卒中日引發了不少人的關注,因爲腦卒中( Stroke) 這種頗爲兇險的腦血管疾病,已然成爲全球第二大、中國第一大致死性疾病。
腦卒中最常見的類型是急性缺血性腦卒,也就是平時大家口中“腦梗”,佔總數約69.6%-70.8%,然而龐大的缺血性腦卒中人羣的臨牀需求遠未被滿足。據統計顯示,我國腦卒中用藥市場規模已超千億。目前市場上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策略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以改善供血爲目的,包括靜脈溶栓、血管內介入治療、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等;二是以保護神經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爲目的。
以國際上常用的溶栓治療爲例,到目前爲止,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僅僅批准了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tPA)用於腦卒中的治療。但由於tPA的應用受到醫療水平的限制,而且其治療窗很窄(4.5或6h),還有出血的風險,僅有少部分患者能夠成功接收溶栓治療,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3.5小時到院且無溶栓禁忌症,接受tPA靜脈溶栓治療的比例雖在逐年升高,但水平仍然較低,爲24%。
神經保護治療方面,儘管目前已認識到神經保護劑可作爲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共性策略,但大量神經保護劑在臨牀試驗中的轉化失敗,其臨牀療效受到質疑。無論是臨牀醫生還是患者,都對腦卒中治療領域的創新藥物期盼已久。
幾十年來,神經系統疾病相關藥物研發的市場前景無限廣闊,成爲新藥研發的“兵家必爭之地”。然而由於腦部生理病理機制異常複雜,該領域的研發也被公認爲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無數的候選藥物在臨牀試驗中折戟。雖然任務艱鉅,但是近些年科學家持續對大腦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讓人們對神經疾病發病機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爲一些成功的治療干預鋪平了道路。
盤點近年腦卒中領域新藥研發情況,據統計,截至2020年上半年,國內共有12款腦卒中治療在研藥物處於臨牀階段或等待新藥申請審批,但新上市的創新藥物可謂少之又少。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一類新藥先必新®(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獲批上市,用於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該藥由深耕中樞神經治療領域的先聲藥業(02096)研發,據瞭解這也是近五年來腦卒中領域唯一獲批的新藥。世界卒中協會主席Marc Fisher對先必新®的上市表示了祝賀,並表達了希望該藥可以儘快進入美國市場的意願。
依達拉奉最早由三菱製藥研發,於 2001 年 4 月在日本獲批治療腦卒中,是一種抗氧化劑和自由基清除劑,2003年,先聲藥業於全球第二家、中國第一家上市必存®——依達拉奉注射液。而右莰醇是雙環單萜類化合物,可抑制腦缺血再灌注導致的炎性細胞因子TNF-α、 IL-1β的表達和致炎蛋白COX-2、iNOS的表達,這兩種藥物組合理論上可覆蓋更多缺血後腦神經損傷機制。在實際的臨牀驗證中,根據公佈的III期臨牀數據,其對比依達拉奉單藥取得了陽性結果。
該藥物III期臨牀研究的PI爲北京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教授,在今年10月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上,王擁軍教授公佈了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III期臨牀研究的細節。
該試驗共納入1200例發病時間48小時以內的AIS受試者,隨機按照1:1比例分爲試驗組(先必新)和對照組(依達拉奉),在臨牀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連續治療14天。結果顯示,治療第90天試驗組mRS評分0~1分的受試者比例顯著高於對照組,分別爲67.2%和59.0%(優勢比OR = 1.42,95%置信區間:1.12 ~ 1.81,P = 0.004)。表明對於發病在48小時以內的AIS患者,即使與依達拉奉相比,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具有顯著優勢,可進一步改善神經功能結局,提升療效,降低致殘。
對此王擁軍教授認爲“在近三十年,國際上神經保護劑同類研究都沒有陽性結果的背景下,該藥Ⅲ期臨牀獲得陽性結果對全球都有重大意義。”
先必新®III期臨牀研究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個新的起點,不僅爲腦卒中新藥研發積累了相關經驗,也給全球神經保護藥物的研發打了一劑興奮劑。但對腦卒中的治療而言,還有很多臨牀問題尚待回答。比如目前III期臨牀研究納入的所有患者都沒有接受過溶栓或取栓治療,而在全球範圍內,急性卒中患者接受溶栓和取栓治療都是硬性標準。因此,在先必新®上市後,如果結合溶栓和取栓治療進行新的臨牀試驗,在再灌注治療基礎之上,也許能帶來更多患者的獲益。
在新藥研發上,對腫瘤患者來說來說也許是相對幸運的,因爲受到了足夠的關注,也在近年來不斷取得具有顛覆性的成果。然而長期以來,腦卒中人羣如此龐大卻無新藥可用,其研發籠罩在失敗的陰翳之下,好在一絲希望已浮現,先聲藥業先必新®的上市,也許爲該疾病領域的治療開了一個好頭,併成爲這個千億級用藥市場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