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阿里巴巴和騰訊:哪間公司會更快達到1萬億美元門檻?

發布 2020-5-5 上午09:13
阿里巴巴和騰訊:哪間公司會更快達到1萬億美元門檻?
0857
-

哪間中國科技公司能最快衝破1萬億美元大關?

在新股上市熱潮中, 中石油 (HK:0857) (SEHK: 857)是首間市值突破1萬億美元的中國企業。之後,公司的股價便回落至更合理水平。

繼中石油後,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和Alphabet等多間美國科技巨企亦紛紛加入萬億美元俱樂部。雖然這次股災使得部分企業失守萬億大關,但目前蘋果、微軟和亞馬遜的市值還是高於或接近該水平。

很多人都想知道,接下來到底會是阿里巴巴集團(NYSE: BABA) (SEHK: 9988)還是騰訊控股有限公司(SEHK: 700)搶先成為萬億美元級企業。

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會分析這兩間公司,並嘗試找出答案。

美國科技企業能先拔頭籌的理由 美國企業市值較容易達到1萬億美元,原因在於它們較中國企業擁有更多海外業務。此外,與中國企業相比,早期蘋果和微軟等美國公司亦能接觸到更大的消費者市場。鑑於中國家庭平均收入仍然持續上升,消費者開支將會水漲船高。

蘋果和微軟在中國和歐洲市場均相當活躍,反觀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美國和歐洲業務發展相對落後。

由於頂尖美國科技企業擁有更國際化的業務,它們手上握有更多潛在用戶和更大潛在市場。

阿里巴巴和騰訊市值有望達到1萬億美元的理由 儘管國際化程度不及美國的龍頭科技企業,騰訊和阿里巴巴卻擁有獨一無二的優勢。

舉例來說,中國的私隱法規較為寬鬆,使得阿里巴巴和騰訊能取得更多用戶數據,並用作開發更高效率和更高利潤的技術。

另外,在中國的新興行業中,阿里巴巴和騰訊亦較西方企業面對更少競爭。假如這兩間公司能夠明智投資,將可以憑藉財務實力和龐大用戶基礎稱霸利潤豐厚的高速增長領域。

在這方面,騰訊和阿里巴巴擁有約三分之一股權的螞蟻金服已經成功發揮財務資源和用戶數目優勢,從流動支付服務中賺取可觀利潤。

現時,阿里巴巴和騰訊正嘗試在雲端、醫療保健技術和人工智能應用上複製成功經驗。

考慮到騰訊和阿里巴巴的獨特優勢、長遠數碼化浪潮和中國經濟的巨大規模,筆者相信這兩間公司的市值早晚會升至1萬億美元。

我更進一步預測,不用多久,騰訊和阿里巴巴便會成為萬億美元級企業。

市值快將破萬億的理由 數年前,有投資者估計Alphabet或亞馬遜的市值將於2020年前達到1萬億美元。後來,這兩間企業果然挾著出色的執行能力和驚人增長達成目標。同樣地,如果阿里巴巴和騰訊保持利潤增長,只需數年時間,便會跨越萬億美元大關。問題是,哪間公司能夠捷足先登呢?

從盈利增長角度分析,阿里巴巴力壓騰訊。

截至2019年12月止季度,阿里巴巴的銷售按年躍升38%,普通股股東應佔淨收入按年激增58%。相比之下,騰訊的同季銷售按年上升25%,淨收入按年增加52%。

除此以外,阿里巴巴的市值亦領先騰訊。截至4月6日,阿里巴巴的市值為5,200億美元(4.05萬億港元),而騰訊的市值只有4,700億美元(3.64萬億港元)。

阿里巴巴主導電商和雲端市場,其潛力勝過騰訊所稱霸的社交媒體和金融科技行業。基於阿里巴巴增長速度較高,而且在較具吸引力的行業佔據有利地位,估計其市值將更快達到1萬億美元。

愚人總結 儘管阿里巴巴和騰訊均是值得買入和長期持有的優質股,筆者相信阿里巴巴將更快躋身萬億美元級企業之列。

延伸閱讀

  • 雲服務已不可缺少 三隻不容錯過的雲概念股
  • 消費模式大轉變 薦三隻必須納入投資組合的新經濟股
  • 精明投資者5月應該買入的四隻股票
  • 5月份值得放入監察名單的三大中概股
  • Zoom能否抗衡騰訊的VooV?
所提供的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擬提供作為個人投資或理財建議。香港萬里富文章作者Jay Yao並無持有上述任何公司的股份。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