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製藥巨頭輝瑞(Pfizer)的一則公告引起了部分人的誤讀,在與BioNTech的合作中,宣佈雙方將共同研發預防COVID-19感染的疫苗,並向除中國之外的所有國家提供疫苗的意向協議。
這並不是輝瑞的針對行爲,而是在輝瑞之前,復星醫藥(02196)早已捷足先登,牽手BioNTech,成爲基於其專有的mRNA技術平臺,研發針對COVID-19疫苗產品的中國獨家合作伙伴。
BioNTech負責臨牀試驗所需要的材料和數據,並提供產品,而復星醫藥將負責疫苗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的臨牀試驗、上市申請和市場銷售。
這款被戲稱爲“全村的希望”的mRNA疫苗,竟然讓BioNTech在中國選擇復星,則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選擇。
大顯身手直抵疫苗研發
復星不打無準備之仗。
公共衛生事件伊始,1月22日晚上,復星國際聯席CEO、復星醫藥董事長陳啓宇連夜召開了一個電話會,探討復星醫藥能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
在經過3、4個小時探討後,確定了疫苗——這一預防疾病最根本的途徑。1月22日過後,復星一天都沒停,朝着藥品、化藥、抗體、疫苗多方向推進。
當前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焦點從中國轉向了歐洲、美洲大陸。堪比當年“西班牙流感”的傳染廣度,新冠病毒製造了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在美股反覆上下熔斷的“猴市”中,BioNTech(BNTX)股價兩天翻倍,關鍵就在於公司研發的BNT162有望成爲全球第二個進入臨牀試驗的mRNA新冠病毒疫苗。
爲什麼是復星?
其實在與BioNTech達成協議的背後,復星同全球該領域的所有頂尖公司都見過、談過,有着此前與Intuitive surgical、Kite Pharma成功合作的基礎,復星醫藥在全球範圍內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聲譽的累加,助推了“強強聯合”的成功。
最後復星能與BioNTech達成一致,技術互補、合作意願強烈、初始合作順利等因素缺一不可。BioNTech具有獨特的mRNA技術平臺,復星醫藥全球臨牀研發和註冊能力以及研發團隊的快速應對能力得到對方充分認可,雙方一拍即合。接觸一週就開始討論研發註冊方案等實質性合作,六週正式簽約,快速反應。
復星的快速決策,甚至讓BioNTech在中國優先選擇了復星醫藥,儘管其老夥伴輝瑞在流感疫苗全球合作上曾與BioNTech肩並肩。
在COVID-19疫苗產品研發的背後,復星還有望在前沿治療領域圍繞mRNA搶佔技術制高點。智通財經瞭解到,mRNA疫苗可以在兼顧有效性、安全性的前提下擁有相對簡便和快捷的生產工藝,有利於產品規模化生產。不僅如此,mRNA既可以作爲單獨藥物覆蓋抗體領域,也可以作爲重要工具,深入細胞治療和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領域。
BioNTech在大紅於資本市場之前,已在圈內赫赫有名,其豐富的管線,其中最大一個類別是mRNA腫瘤產品,多項研究已經進入臨牀一期。這與復星此前在原研藥方面的努力相得益彰。
復星作爲眼光獨到的行家,得到了業內的認可。簡單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押寶的行爲,擁有長期積累的過程,纔會在關鍵時刻開花結果,復星醫藥通過兩三年的觀察研究,對mRNA技術有了自己的理解和體會。如果缺乏全球化的眼光與行業技術積澱,是萬萬做不成這件事的。
與強者平等對話的基礎,是成爲強者。國際性企業與復星達成共識,確立了復星在全球的地位與話語權。
深耕中國觸角遍佈全球
BioNTech關於中國夥伴的選擇其實不多,復星的敏銳與果敢是勝出的關鍵因素。
從醫藥行業出發,可以辨別復星整個集團的優良基因:對中國市場深刻的認識,對行業獨到的見解和心懷天下的國際化視野。
復星醫藥之所以是中國領先醫藥企業的代表,首先是公司深耕中國市場,對中國醫藥市場瞭解,公司的運營能力、營銷能力、產品註冊能力都是同行難以比擬的,如果說與Intuitive Surgical、Kite Pharma、BioNTech的合作是復星國際化的體現,那麼銷售、新藥註冊、臨牀試驗、運營方式、BD談判的專業化本土化,是外來者一時難以望復星項背的。
再者,復星對前沿科技的敏銳嗅覺,在中國同行中絕對是佼佼者。願意嘗試新事物,願意承擔風險,用這個標準遴選後,所剩企業無幾。“全球化的、創新最前沿的視角、認識,這些東西你要知道,而不是等別人來教育你。”陳啓宇這樣闡釋主動學習的重要性,這也是復星進取的關鍵。
道的背後是術,“有的是自己研發隊伍做,有的是要BD,有的需要license-in,有的需要JV”。知己知彼後,陳啓宇也道出了行動和方法的關鍵。當然最重要的是企業自身不斷快速進化的內生研發能力。
復星一直在往前跑。
醫藥領域是復星登陸A股資本市場最早的一張船票,在集團以整體身份登陸香港市場之後,復星各領域的國際化版圖逐漸被大衆所認知。“健康”、“快樂”、“富足”三個板塊中,我們看到了Club Med進入中國市場後的煥發新生,看到了Lanvin的重振旗鼓,看到了葡萄牙保險的穩中求進,甚至看到狼隊在英超製造驚喜。以三亞亞特蘭蒂斯爲例,中國的消費升級疊加亞特蘭蒂斯本土化模式,更貼近中國市場。精品化,定製化的方式讓老牌企業活出了新方式。
要論國際化的歷程,復星醫藥早在港股IPO之初(2012年),美國保德信和世界銀行旗下貸款分支國際金融公司成爲基石投資人開始,就註定了復星未來的國際化道路,種子早已埋下。
另一方面,跨國公司自20世紀80年代起,開始了新的征程,以貝萊德、蘋果公司爲例,嵌入金融血液的新型企業,逐步取代石油、汽車等傳統行業公司,成爲國際化的新典範。與此同時,中國公司走向海外成爲必然。誰先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勇敢向未知的藍海領域探索,誰將成爲中國企業最先嚐到甜頭的受益者。收穫必將隱藏於辛苦的勞作之後,復星作爲最先耕耘者,此時收穫,不失爲對先前付出的合理回報。
集腋成裘不畏科研攻堅
醫療是人類探究未知領域的宏大工程,挑戰與機遇共生於此。復星的國際化道路,必然要走過醫療行業之徑。
瞭解復星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感受,這家企業與她的員工都有極其強烈的精英意識:項目要挑最難的,結果要挑最完美的。
董事長郭廣昌在美國之行中對精準醫療有了直觀感受,碩果就結在了2017年5月,直觀醫療與復星醫藥在上海成立了合資公司 — 直觀復星醫療器械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力圖打造中國本土化精準醫療龍頭企業。
直觀醫療的旗艦產品是達芬奇手術系統,這個FDA批准的首個機器人輔助腹腔鏡手術系統,目前分佈在66個國家,僅僅在中國內地與香港特區,裝機量就達到了144臺,手術量累計了15萬例。機器手臂的精確高效,輔助了醫院多個科室的手術作業,直接挽救數以萬計的生命。在這個數字後面,是復星長達10年的培育期,耐心也是成功的關鍵。
不僅如此,作爲中國醫藥企業龍頭,復星醫藥瞄準的方向一直是最困難的腫瘤治療領域,復星與Kite Pharma(吉利德旗下公司)合營成立的復星凱特生物科技公司自2017年成立以來,屢創佳績。
Kite Pharma,其專注的領域正是當前的前沿大熱門——腫瘤免疫療法中的CAR-T療法,CAR-T此前在血液腫瘤領域中表現出了顯著的療效優勢和巨大的潛力,預計國內CAR-T行業的長期市場空間可能達到千億級別,但其在實體瘤上目前還未有突破性的進展,顯示出CAR-T較高的行業壁壘。
復星凱特的軍功章,最直觀的體現就是時間軸:2018年8月FKC876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 IND臨牀試驗批件,並於2019年9月完成了中國的註冊臨牀試驗;2019年12月復星凱特近10000平方米的CAR-T產業化生產基地在張江創新藥產業基地建成並正式啓用;2020年2月24日FKC876新藥上市申請正式獲得NMPA受理,是中國第一個獲得上市申請受理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2020年3月14日,該藥物上市申請被納入優先評審,中國淋巴腫瘤患者有望迎來新的治療方法。
巴菲特在投資方面有着著名的“滾雪球”理論:投資就像滾雪球,需要做的就是尋找長長的雪道和足夠溼的雪。對於復星的國際化佈局,“滾雪球”理論也一樣成立。對接全球資源,關注中國市場,再加上時間的沉澱,算得上是復星模式成功的奧祕。從輝瑞的追趕者到競爭者,我們看到了復星的進步之路,醫藥行業也僅僅是復星國際化的一個側面,未來複星帶給投資人的驚喜,值得所有人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