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衛星製造端產能持續擴充 量產趨勢下測試端及應用端市場逐步擴大

發布 2025-1-13 上午07:49
© Reuters.  中信建投:衛星製造端產能持續擴充 量產趨勢下測試端及應用端市場逐步擴大
US500
-
DJI
-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建投發佈研報稱,2024年,全球航天任務頻次再創新高,共計完成265次發射。SpaceX保持領先優勢,佔全球發射總量的50%;全球衛星數量迅速增長,帶動了衛星製造端測試環節企業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小衛星和衛星星座的快速發展,如SpaceX的Starlink項目,從單星定製化到批量化生產衛星的行業大趨勢下,更是需要頻繁且精確的測試,爲測試環節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此外,衛星互聯網的價值鏈中,下游應用重要性也不斷凸顯,地面接收終端及配套設施的市場空間將隨着應用的成熟而逐步擴大。

我國商業航天發射穩居世界第二,產業中,國有民營企業共同佈局,衛星研製與火箭發射模式逐步轉型,關鍵技術及產能瓶頸有望突破,商業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軌互聯網布局進程。隨着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運營、多款可複用商業航天火箭計劃發射、手機直連衛星商業化應用發展、海外開展試運營業務,預計2025年我國星座整體建設進程將邁入新階段。

中信建投主要觀點如下:

商業航天:衛星互聯網應用廣泛,軍民市場空間廣闊

相比於地面互聯網,衛星互聯網具備覆蓋範圍廣、跨洲際通信時延低、支持大規模靈活通信、建設成本低、可用於應急等特殊場景的優點。但其系統容量較小,無法滿足高人口密度區域的併發通信需求,而且在頻譜效率、峯值速率、網絡時延方面也不如5G,尚無法達到5G通信的性能要求。經過三次發展浪潮,衛星互聯網“與地面通信系統互補融合”的定位逐漸清晰。

衛星互聯網在軍民用領域應用廣泛,萬億市場空間廣闊。不同場景下的寬帶服務是衛星互聯網主要的應用方向之一,其還將被廣泛應用於物聯網。能夠避免氣候或者地面基礎設施被摧毀等因素影響通信的質量,且自身抗毀傷能力強,在軍事領域應用廣泛。目前,我國航天產業輻射的產業鏈規模已超過萬億。據中國航天工業質量協會統計,從2015年至2020年,我國商業航天產值由3764.2億元突破至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2%,預計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超2.3萬億元。下一階段,我國商業航天發展將步入快車道,預計2025年中國市場規模將達到2.8萬億元人民幣。2030年,我國商業航天市場規模將接近10萬億元。

2024年商業航天回顧:全球航天任務頻次再創新高,SpaceX保持領先優勢

2024年,全球航天任務頻次再創新高,全球運載火箭共計完成265次發射。入軌發射總計259次,比2023年的221次增加了17%,平均1.4天完成一次火箭發射,同樣創歷史之最。按照國家劃分,美國與中國貢獻全球火箭發射主要份額,歐洲整體表現不佳。其中,美國2024年完成154發火箭發射,佔全球入軌發射總量59%;我國2024年完成68發,佔全球入軌發射總量26%。

從執飛火箭來看,SpaceX的獵鷹系列爲全球火箭發射絕對主力,佔全球發射總量的50%。美國主力火箭德爾塔系列在完成最後一次發射後退役,火神成功首飛。中國長征12號、引力一號等新火箭成功首飛,歐洲阿麗亞娜6號首飛僅部分成功。火箭發射端技術日漸成熟,火箭複用技術如獵鷹9號火箭有效降低發射成本,顯著提高任務執行效率。

2024年我國共完成68次火箭發射任務,較2023年的67次火箭發射記錄再創新高,其中2024年成功發射66次,失利2次,成功率爲97%;民營火箭公司發射12次,佔比18%。航天國央企爲火箭發射主力軍,民營火箭仍以固體火箭爲主。

海南商業發射場啓用,我國商業火箭發射效率再提升。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於2024年11月30日首次成功發射。海南商發目前共建成一號和二號兩個工位,一號爲長八專用工位,二號爲商業發射工位,可滿足每年各16次的發射需求。

全球衛星頻軌資源稀缺,我國衛星互聯網正式組網開啓。國央企集團加速佈局商業航天,衛星製造端與火箭發射端加速補齊短板,航天科技集團於2024年9月分別成立了商業衛星公司與商業火箭公司。隨着我國商業主體性確定,行業整體有望加速發展。同時,隨着供應鏈的變革,由傳統軍工供應鏈體系轉向商業與民營市場,成本與效率有望大幅提升。

2025年商業航天展望:我國星座發射常態化、商業化進程落地、與各型火箭首飛

自2020年以來,全球火箭發射次數連續三年創下新高,全球航天活動顯著增加,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活躍態勢。在通信衛星領域,我國低軌衛星的建設相對滯後於高軌高通量衛星。天通一號衛星是我國成熟的GEO衛星星座,已被各行業廣泛應用。2024年,我國兩大巨型星座(GW及G60)正式組網開啓,標誌着2025年星座部署將進入常態化發射的新時代。截至2024年末,SpaceX星鏈衛星已累積發射超7000顆,星網GW及垣信G60分別部署了10顆和54顆衛星。

巨型低軌衛星星座的建設和運營,具有周期長、技術集成度高、高風險等工程特點。我國國有民營企業共同佈局,衛星研製與火箭發射模式逐步轉型,關鍵技術及產能瓶頸有望突破,商業航天力量有望加速低軌互聯網布局進程。同時,隨着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的首飛、多款可複用商業航天火箭計劃發射、手機直連衛星商業化應用發展、衛星互聯網海外開展試運營業務,預計2025年我國星座整體建設進程將邁入新的階段。

風險提升

1、衛星互聯網建設不及預期;2、技術突破不及預期;3、頻譜和空間資源爭奪。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