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恆生指數大跌2.84%,創9月27日以來新低,跌破了國慶節後形成的橫盤震盪區間: $恆生指數(HSI)$
市場將昨日的破位歸結於特朗普任命對華鷹派官員,投資者擔憂中美關係緊張,引發資金出逃。
這個解釋,對,也不對!
因爲從恆指走勢來看,自上週五開始,已經出現疲態,昨日的大跌不過是趨勢的延續。
如果看互聯網板塊,騰訊、阿里等大公司已經跌回924牛市起點位置,而且,早在特朗普當選前,互聯網板塊就已經明顯走弱。
加上大金融、石油、煤炭等高股息概念股在本輪牛市中反應冷淡,恆指走弱已成必然:
銀行、電信等高股息概念股在牛市表現不佳,主要是此前獲得資金抱團,股價普遍處於歷史最高點。
而互聯網板塊的走弱,令人頗爲意外。
從業績上看,以騰訊、美團爲首的互聯網公司已經企穩,如今日披露三季報的騰訊,機構預期營收增速在8.6%,高於此前三個季度。
但從估值上看,騰訊的市銷率爲5.6倍,處於近2年來的高位: $騰訊控股(00700)$
對比美股互聯網巨頭,如谷歌和Meta,前者市銷率6.6倍,後者9.5倍,成長性方面,谷歌營收增速在15%,Meta在19%,明顯高於騰訊的8.6%。
騰訊和這兩家巨頭之間有業務上的差異,直接類比或有不合適的地方,但與自身歷史估值相比,2015-2017年時,騰訊營收增速在20%左右,拿到了12倍的估值,2018年-2021年,估值中樞降至9倍,如今,騰訊的成長性降至高個位數,估值再下一個臺階十分合理。
由此來看,騰訊在924這波牛市中表現不佳,主要是自身估值已經處於較高位置,繼續上漲的空間不大。
騰訊是互聯網板塊典型的代表,至於阿里巴巴股價處於歷史低位,主要還是自身的經營問題更大,總而言之,騰訊的情況基本代表了整個互聯網板塊的特徵,即估值向上的空間不大,很難帶領港股向A股一樣大漲。
除此之外,引發恆指破位的關鍵因素還有一個,即上週五出臺的財政刺激政策低於預期,僅出臺了地方債務置換的措施,缺乏房地產和消費刺激安排,低於分析師預期。
疊加特朗普當選之後,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匯率貶值,其他國家股市普跌,港股自然也難以獨善其身。
因此,破位之後的恆指,要麼接下來的互聯網三季報超預期,要麼國家出臺超預期刺激政策,帶動市場情緒回暖,否則,港股這波牛市,還真有點game over 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