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殺最便宜! 黑五優惠 60%,機不可失獲取優惠

業績會實錄 | 亞信科技(01675):開源、節流雙輪驅動,對下半年業績反彈回升有信心

發布 2024-8-16 下午08:48
業績會實錄 | 亞信科技(01675):開源、節流雙輪驅動,對下半年業績反彈回升有信心

智通財經APP獲悉,8月15日,亞信科技(01675)舉行2024年中期業績溝通說明會,亞信科技執行董事兼CEO高唸書、高級副總裁兼CFO黃纓出席了本次會議。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2024年上半年,面對外部經營環境持續展現出的複雜性與不確定性,亞信科技堅持“四個轉變”發展戰略,“三新”業務持續保持雙位數增長,收入達人民幣12.00億元,同比上升10.0%。其中垂直行業數字化業務收入同比升34.6%,達人民幣4.73億元;艾瑞數智完成了組織架構重組,數智運營業務收入趨勢改善,按結果及分成付費模式收入佔數智運營業務收入26.7%,同比提升3.7個百分點。

其中,公司持續向垂直行業數字化市場推進,通過不斷優化“標準產品+解決方案”的發展模式,加大對能源、交通、政務等關鍵領域的拓展力度。同時,公司在過程中適度控制風險水平和發展節奏,從而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垂直行業數字化業務收入達人民幣4.73億元,同比升34.6%,保持較快增長。

艾瑞數智完成了組織架構重組,新的組織架構可以更好的加強區域市場的覆蓋,讓公司能夠高效地響應客戶的需求,業務逐步恢復,收入趨勢有所改善。2024年上半年,數智運營業務實現收入人民幣4.47億元,同比微降1.9%。其中按結果及分成付費模式收入佔數智運營業務收入26.7%,同比提升3.7個百分點。

預計下半年,亞信科技將實現整體業績反彈回升,實現全年利潤優於上年。公司將加快BSS訂單商務溝通進度,緩解訂單價格壓降和簽署延期的影響,同時把握“AI+”“大模型+”等技術升級機會,積極參與聯合研發,確保BSS業務的領導地位,預期全年BSS業務收入降幅大幅收窄。

在“三新”業務方面,全年收入將保持良好增長。公司將加快數智運營業務推廣和複製力度,擴大按結果及分成付費收入規模;同時,加強與運營商開展政企和國際聯拓業務,爭取更大的合作份額,擴大收入規模;此外,公司將持續深耕能源、交通、政務等重點行業,實現非通信市場業務持續高質量增長。

以下爲業績會問答環節實錄:

問:公司在“三新”業務保持比較高的增長,其中垂直行業數字化收入同比增長34.6%,爲什麼亞信科技能夠在上半年實現這麼高速的增長?具體原因有哪些?

高唸書:“三新”業務的確上半年增長比較快,垂直行業數字化收入增速超過34%,實際上因爲基數相對還比較小,三四個億的規模,所以稍微有一個億的增長會看上去增速很高,但從絕對值角度來看沒有那麼高的增長。

“三新”業務方面,一個是數智運營業務,我們看到去年的情況並不太好,去年上半年有6.0%的下降,今年開始恢復了。當時因爲亞信科技和艾瑞諮詢去年還在整合的過程當中,導致我們的數智運營業務受到阻力,經過去年這一年的磨合,基本上已經渡過磨合的陣痛期了。

一方面是跟艾瑞的整合已經基本完成,另一方面,我們進一步加大了與一些新數據資源的整合,不僅和運營商有充分的合作,現在與互聯網公司也在充分地進行合作,比如阿里、騰訊、火山等。

我們也利用了比如說汽車行業的大發展,我們知道汽車行業今年增長比較快,我們數據運營如何爲汽車行業來提供數字化的服務,我們去抓住這個機會,各方面因素使我們的數智運營業務有一個恢復性的增長向好趨勢,下半年應該會更進一步恢復。

另外的一些垂直行業如能源、交通等,我們增長是比較快的。因爲我們的能源還處在一個大發展的時期,無論是核電、礦山,還是風電、光伏,這幾塊的數智化,我認爲都還有比較大的市場空間。我們只是上半年延續了去年的這種專注,在剛纔提到的交通、能源、礦山這幾個領域,把我們的產品和案例發揮得比較好。

這幾個行業都是我們有產品、有標杆案例,於我們而言就是怎麼去加大複製的力度,讓它跑得更快一些,因爲產品已經打磨好了,行業標杆也建立了,就看推廣怎麼進一步加強,我認爲還是有機會在這些領域做得更好。

這幾個領域的市場空間比較大,核電的在運和在建有80多個機組,如果每個機組都有比如5G的覆蓋,有比較大的市場空間,我們現在只佔1/3的市場,如果我們佔到50%的市場,那這個空間就很大。光伏、風電都有比較大的空間,所以我認爲我們現在有機會進一步加大在這些領域裏的產品的覆蓋和複製的速度。

之所以這麼快,一是行業本身有數字化需求,二是亞信科技在這方面有一定的產品儲備、有標杆案例,我們可以加大複製的速度,導致我們會比較快一些,未來隨着我們規模擴大,我們的比例也許不會有這麼高,但我相信我們的絕對值還是會越來越快,保持一個相對快的增速,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長。

問:公司入選Gartner通信人工智能領域全球“領導者”象限,在公司後續的發展中,通信人工智能的能力可以幫助亞信科技帶來怎樣的發展新機會?

高唸書:公司在通信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一直是比較大的,得益於我們在通信行業耕耘的時間較長,在通信行業專注30年以上,在新技術方面、AI方面也有專門的專家團隊,基於我們對通信業務系統的理解,我們深知未來大模型在傳統領域中可以與很多已有的業務去做疊加。

比如,現在的經分系統、BOS、CRM系統、渠道管理系統、客服系統都是非常好的平臺,可以疊加大模型、新技術到傳統領域中去。所以Gartner是看到,一是我們有比較好的產品儲備,有很好的通信行業背景,二是我們已經有實實在在的案例,把我們列在“領導者”象限當中。

當然我們深知我們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我們的產品已經儲備好了、案例已經建立好了,怎麼加大在通信領域的覆蓋,我們認爲機會還有很多,這個機會來自於AI怎麼疊加到現有的系統平臺裏。

我認爲亞信科技有得天獨厚的機會,產品已經打磨好了,場景已經具備了,案例已經有了,那怎麼在經分、渠道、客服、營銷系統以及網絡系統、OSS自智網絡等落地,這都是長期關注的方向,未來也有一定的市場空間,我們會緊緊抓住機會,跟運營商充分深度合作。

問:提到下半年公司會實現業績反彈,傳統業務虧損會收窄,這是基於對傳統行業未來的良好預期?還是公司有比較有效的應對措施?下半年會產生這樣的效果?傳統行業業績下降是否也在公司的預期之內?對亞信科技未來業務有多大影響?

高唸書:傳統業務下降在我們的預期內,我們也指引了BSS業務會下降,但這麼高幅度的下降有點超出預期。我們上半年收入下降,並不是說這些工作沒有,這些工作實際還在,比如長期做的產品也好、運維也好、服務也好,這些事情都在,上半年壓力來自於哪?因爲運營商經營的壓力也大了,自然會壓降它的成本,價格壓低了,壓力會向下遊傳遞,而不是把工作取消了。

運營商依然在採購我們的產品服務,我們就會去談商務的事情,把有些上半年事情轉到下半年了,週期往後壓了。

所以我們傳統業務會有兩個方面壓力,一個壓力是談判力度加大了,討價還價,又會把週期往後延了,本來上半年籤的遞延到下半年。二是單價下降會對我們利潤造成影響,我們下半年會進一步加強跟運營商溝通,把上半年耽誤的東西希望在下半年給籤回來,影響應該不會太大,只是時間往後延了。

與此同時,我們也給運營商運用了新的技術,讓運營商物有所值,所以爲什麼我們加大在大模型方面的投入,新技術方面的投入,也希望用這些新的技術來對沖單價下降的壓力。

一方面,我們在新技術方面會進一步投入,希望運營商利用這些新的技術能降低他的成本,緩解他的壓力。另一方面,我們也會在人員方面作進一步精簡,讓傳統業務不要有那麼大的影響。

問:海外市場有沒有更詳細的信息可以分享,比如海外市場中哪些產品或者哪些行業是未來的突破點?

高唸書:我們在海外市場並不想做定製開發,而是賣我們的標準產品,其中一體機產品較多,比如邊緣智能、RPA、5G專網等,包括數據庫一體機。在海外我們主要採取兩個策略,產品儘量做標準,用當地的銷售渠道,因爲各地都有自己的銷售渠道,我們會充分利用這些銷售渠道來銷售我們的標準產品,儘量做少量的定製開發,因爲客戶可能有定製需求但量很少,儘可能用當地的團隊完成二次開發,渠道也用當地的。

目標客戶市場方面,主要在阿聯酋、沙特、卡特爾、阿曼這些中東地區,以及印尼、馬來西亞這些東南亞地區,我們並不是一個很大的規模。

市場相對來說比較固定,產品儘量做標準化,這是我們大概的海外策略。

問:怎麼看待行業大模型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對於未來一段時間的營收有什麼預期?

高唸書:亞信科技的強項不是做通用的大模型,我們的強項是在領域專業背景比較深厚,因此我們自然先想到在通信領域怎麼用這些大模型。

因爲通用大模型落地到具體應用方面,我認爲還有比較大的鴻溝,我們主要填補通用大模型和具體應用之間的鴻溝。之所以我們能幹這個事情,是基於我們對通信領域的瞭解,無論是CRM、客服、渠道、經分、網管等,我們開發這些系統,我們對業務邏輯非常瞭解,我們對它的短板非常瞭解,對場景也很理解。

我認爲在行業領域的大模型最關鍵的,應該是對這些行業本身的知識背景,知道這些行業的短板在哪、應用場景在哪。其次是對通信技術的掌握,那可能是一個技能,充分了解大模型,無論用哪個頭部大模型都可以,把它疊加到場景裏來,我認爲未來這個規模比較大。

能不能做好取決於對行業理解有多深,如果對行業不瞭解、對行業領域不瞭解,那我認爲大模型是沒有用的、發揮不了作用,關鍵是對行業的瞭解。

除了通信之外,我們還在深入瞭解能源行業及交通領域,都是我們長期關注的領域,我們做了很多這方面的系統,對這些方面的業務、場景和應用都非常瞭解,我們纔有可能把大模型用過來,而並不是泛泛去推這些大模型。

基於在這些行業長期的耕耘,充分了解它的業務痛點、業務背景以及做了很多應用層面的開發,才能填補大模型、通用模型和行業之間的鴻溝,所以我們未來肯定在這方面的機會比較多。

與此同時,我們現在國內跟阿里、百度都有非常深入合作,在戰略層面有合作,也希望跟他充分合作,把他們的通用大模型疊加應用到我們關注的領域裏,現在雙方都談的非常深,我們會成爲他們在大模型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

問:現在中企出海是大勢所趨,亞信科技也加速佈局海外市場,在海外已經單獨成立分公司,除面向海外市場提供一體化產品之外,亞信科技長遠來看會從哪些方面強化在海外市場競爭力?除了自己的直營外,公司也和運營商也有一些聯合的市場拓展,除此之外,公司在市場開拓上還有哪些手段?

高唸書:從市場來說,目前公司已經在阿聯酋註冊成立了海外公司,現在規模並不大。我們在海外市場一方面自己做直銷,但是這個規模不會很大,因爲我們沒僱很多人,我們會做一些頭部、標杆性直銷,重要客戶會做一些直銷。

除了直銷之外,我們會找當地頭部的經銷渠道,現在跟他們已經建立聯繫,十多家各個國家的本地比較強的渠道,我們都已經建立了合作關係,他們代理我們的產品。

第三,我們會跟一些央國企借船出海,除了運營商之外,也不排除其他的,比如能源行業也在出海,我們跟他們談深度合作,有些項目可以跟央國企一起走出去,借他們的大船把我們的產品帶出去,也在談這方面合作。

對於亞信科技而言,我們的產品相對在國外是後進入者,因此靈活性會比較強,我們會關注這種產品的靈活,比如國內版本和國際版本可以區分對待,國際上完全可以用一些開放式的模式,比如5G專網完全可以在雲上部署,在國外要適應國外環境,如果海外客戶有他們的訴求,從芯片到操作系統,有海外版本沒有問題,海外版可能是英特爾或者其他的芯片。

國內我們完全國產化,比如5G專網、邊緣智能,在國內市場完全100%用國內的零部件,電子器件、軟件都是國內的,國際上我們推的是國際版,跟國際接軌,所以產品方面相對比較靈活。

與此同時我們是後進入者,因此在雲部署方面,即使5G專網也可以做雲的部署,可以做白盒化,完全是跟國際新的潮流接軌,產品方面一個是跟國際標準接軌,另外也比較注重它的性價比,後進入市場如果產品比別人貴很多肯定是賣不動的,所以性價比我們也比較關注。

問:我看到數智運營業務方面有幾個亮點,一個是收入變動正在變小,非通信行業增長也有接近10%,按結果及分成付費收入比重好像有所上升,達到26.7%,總體來說,數智運營業務是否符合增長預期?您認爲未來還有哪些可以優化完善的空間? 

高唸書:關於數智運營業務,我們的預期比這個還快一些,經過去年艾瑞和亞信科技原來團隊的整合,由於磨合去年耽誤了一些時間。今年走到正軌上,這部分要實現快速增長。國內數據要素現在大家談的比較多,亞信科技在這個領域耕耘時間比較長,未來還會有一些更好機會,應該走得更快一些。我總認爲我們應該有理由比現在做得還要更好。

在很多領域裏,跨行業的數據運營,我認爲機會非常大。所謂跨行業,有多行業的數據來源、有這個行業深度的行業背景、行業專家,加上我們在通信領域的積累,跨到別的領域時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包括對數據充分理解、深度理解、大規模數據的理解,因爲沒有一個行業像通信行業數據這麼大,再加上跟互聯網的合作,未來可能會疊加出更多機會。

其中包括,非通信領域的機會,剛纔提到的一個是汽車,我覺得我們的覆蓋遠遠不夠,現在汽車銷售量很大,我們的數據怎麼幫助汽車行業找線索、做權益運營,這塊就不僅僅是跟運營商數據進行合作,我們建立新的聯繫,無論火山、阿里、騰訊也好,他們的數據源跟我們現有的數據源、跟我們的技術怎麼整合起來,爲汽車行業提供更好更精準服務。

還有一些其他領域,比如消費領域,有非常巨大空間,因爲這個領域很廣,無論是服裝、鞋帽、白酒等等,都需要數據服務,都需要一些精準營銷增加他們銷售機會。一是知道他們的客戶在哪,二是使銷售的成功率更高,所以在消費領域未來也是有比較大的發展機會。

金融領域也一樣,單純的金融領域的數據是不夠的,怎麼把互聯網領域的數據、把通信領域的數據跟金融數據疊加在一起,爲金融提供服務,這種跨行業的數據服務,我認爲未來會有比較大的增長。

所以我們會聚焦這些行業,標杆性都有,而且我們的產品模型經過驗證,有非常好的模型,只是在市場上如何去增加覆蓋、加大推廣力度,跟各個領域的銷售力量結合,與數據資源做整合,爲行業提供更好的服務,現在數據運營的空間剛剛打開,未來還有比較大的空間。

問:目前看,“淵思”大模型在BSS和OSS兩個亞信科技已有的優勢領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未來是否會拓展到其他行業,像ChatCRM、Ops CoPilot等產品還是非常適合目前亞信科技在深度拓展的交通、能源、物流等行業應用。

高唸書:模型本身是工具,是必要的,但我認爲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對這個行業理解。因此我們做所有行業是不大可能的,我們會專注到一些我們已經有深厚應用積累的行業,除通信之外,還有能源、交通、政務,我們會加大這幾個行業大模型的推廣力度。

我們的淵思大模型起步於通信行業,但是未來會進一步在能源、交通、政務等領域推廣,原因還是我們基於這些行業裏的應用我們很熟悉,我們有非常深度的應用,我們有非常專業的團隊,我們會在這些行業裏繼續推我們的“淵思”大模型。

我們在通信行業已有66個以上的商用案例,在這一步取得成功之後,我們會加大在其他行業的大模型推廣應用,未來趨勢應該會比較好。

除了我們自己在推大模型之外,也會跟阿里、百度等頭部通用大模型的廠家進行深度合作、戰略層面的合作,加大大模型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這是我們的一個方向。而且我們跟通用大模型的廠家之間的互補性很好,因爲我們沒有競爭,我們並不做通用,我們是基於專業,通過我們的行業背景跟他們結合,所以有非常好的互補性,這塊也是我們未來重點的一個方向。

問:今年是數據要素X三年行動計劃的開局之年,很重要的就是加速數據要素的流通,亞信科技的數智業務是否會進入到數據交易領域?

高唸書:我們在數據領域做的時間也比較長,我們也跟國家數據局在做深度的彙報、溝通,也希望發揮更大作用。從目前來看,我們還是希望在更多領域,用我們這些數據+應用的東西。因爲光有數據,沒有一套駕馭數據的工具,沒有行業的應用背景,數據是沒有用的。跟大模型一樣,數據如果沒有應用作爲基礎,是發揮不了作用的。

剛纔提到的金融也好、消費也好、汽車也好,都是基於對行業的深度理解,數據才能發揮作用。所以我們也在跟相關的政府部門一起,把數據要素在行業中的應用進一步加大力度,相信亞信科技積累的這麼多經驗,也會發揮出更多的作用。

問:公司預計下半年業績有所回升,主要由哪些板塊和因素進行驅動?

高唸書:比如剛纔提到的BSS領域,這些事都在,並不是沒有,下半年加大商務談判的力度,爭取把上半年耽誤的在下半年追回來,這是一方面。BSS整體趨勢是下滑的,但是會把下滑幅度緩下來,所以下半年會抓緊商務溝通談判。與此同時,傳統領域靠一些新技術注智進去,比如大模型注智進去,一定程度上會延緩利潤、單價的下降。

在新領域裏,剛纔提到垂直行業我覺得還有比較大的空間,尤其是在數據運營領域,下半年會進一步改善,在金融、在消費、汽車領域,會有比較大的回升空間。

所以從業務層面,傳統業務會止住下滑,數智運營業務下半年會進一步好於上半年,其他領域如政府行業、垂直行業,我們會在保證我們足夠安全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發展。

尤其是跟一些頭部大模型廠家進行合作,把大模型應用到其他領域中,下半年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大家現在已經談的很深了,下半年會有一些收穫,將大模型應用在通信行業之外的應用領域中,也是我們關注重點。

除了開源之外,公司在節流方面也建立了一套最好的管理機制,因爲公司規模相對比較大,1.2萬多人的公司,每一個小的經營單元,其經營指標跟用工成本動態直接掛鉤,讓我們的用工成本不會跑偏,可能很多公司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用多少資源和產出多少是直接掛鉤的,不是秋後算帳,而是當下就可以算出來,你應該用什麼樣的資源配置,讓我們的資源應用在可控範圍內投入,而不是亂投入,只要在人工資源上掌握好了,公司利潤就不會出大的問題,這是從管控方面。

其次,現在公司也是爲數不多在這樣規模的公司中,每一筆費用都集中化在公司的平臺上進行,這塊也是我們對成本有非常好的管控。我們集中化的管控越來越成熟,無論是喫一頓飯、出個差、住酒店、打車,所有都在公司的集中平臺管控,因此我們對成本管控方面比較有把握。

無論是開源,還是節流,我們都做了比較好的預案,希望下半年能把成本管控好,讓應該進來的收入、訂單按期的進來,把這兩方面做好了,下半年就會有一定信心。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