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今年7月,歐盟採取措施保護本國汽車製造商免受低成本競爭的影響,從而減緩了中國製造電動汽車的涌入。
Dataforce的研究顯示,比亞迪(BYD Co.)和上汽集團(SAIC Motor Corp.)旗下的MG等中國汽車製造商上個月在歐盟註冊的新電動汽車數量較6月份下降45%。Dataforce收集了迄今爲止已公佈7月份數據的16個歐盟成員國的數據。
根據Dataforce的研究數據,7月份,比亞迪和上汽集團的MG等中國汽車製造商在歐盟的新電動汽車註冊量比6月份下降45%。Dataforce收集了迄今爲止已公佈7月份數據的16個歐盟成員國的數據。
由於汽車製造商急於在7月5日加徵關稅之前將電動汽車送到經銷商手中,這一降幅可能被誇大。
「我們看到中國製造商在6月份大力推動清庫存,」位於漢堡的獨立汽車分析師Matthias Schmidt說,「這可能導致了庫存的消耗。」
貿易緊張局勢影響
數據顯示,由於歐盟關稅的影響,7月份電動汽車註冊量下降。臨時關稅將進口關稅提高到最高48%,旨在保護歐盟的重要產業免受中國競爭對手的影響,這些競爭對手在電池技術等關鍵領域具有結構性優勢,並從國家補貼中受益。與此同時,中歐政治緊張局勢依然高漲,北京方面威脅要採取報復行動。
總體而言,中國品牌的市場表現與Dataforce跟蹤的16個國家電動汽車銷量整體下降36%的情況並未有太大差異。寶馬、Stellantis和特斯拉也出口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受到了新增關稅的影響。西方公司在6月份的增長沒有中國公司那麼顯著,Schmidt表示,這些公司更爲謹慎地管理庫存。
儘管如此,7月份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並未因此而減少在歐洲擴展的野心。自2019年以來,MG、比亞迪等品牌在歐盟的電動汽車市場份額穩步增長,7月份達到8.5%,較去年同期的7.4%有所提升。
7月的挫折
數據顯示,隨着歐盟關稅生效,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註冊份額在7月份有所下降。比亞迪7月份在16個市場的電動汽車銷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上汽旗下的MG則同比下降20%,而Polestar的銷量下降42%。
「比亞迪的增長實際上在減緩中國品牌的整體下降,」Dataforce分析師Julian Litzinger表示。
比亞迪作爲中國銷量最高的汽車品牌,正在加速推進其在歐洲的擴展。其贊助的2024年德國歐洲盃足球賽爲公司帶來50億電視觀衆的曝光。
目前,比亞迪在歐洲的定價策略在關稅生效後仍未改變。8月6日,比亞迪擴展到波蘭,顯示出其準備接受更高的關稅,並在匈牙利建設新工廠。
關稅引發的撤退
數據顯示,7月份在德國,7月份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註冊量佔8%,低於6月份的13%。在法國,這一比例從8%下降到5%。在非歐盟成員國的英國,中國品牌反而有所增長。
包括大衆和Stellantis在內的歐洲製造商正與中國同行達成電動汽車合作伙伴關係,以降低成本並保持競爭力。同時,中國汽車製造商也在加速在歐洲組裝電動汽車的計劃。
Schmidt表示,比亞迪可以承擔關稅的壓力,並更堅定地進軍歐洲,但運力不足正在減緩其擴展。
「這是一個持久戰,」Schmidt說。「如果他們想在歐洲取得成功,就需要不斷敲開歐洲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