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國投證券發佈研報稱,生成式AI對數據吞吐速度有剛性需求,HBM成爲算力發揮的瓶頸因素之一,HBM的大幅擴產、對晶圓的高消耗會顯著擠壓傳統DRAM產能。供給側上看,龍頭企業下行期虧損嚴重,盈利意願強,減產效果明顯;其次,HBM等結構性擴產並擠壓部分傳統產能,DDR5滲透率提升,以及CXL、存算一體等新技術方向。需求側上看,AI服務器對HBM等需求增量明顯,手機/PC換機週期縮短、AIoT滲透率提升且單機用量增加。此外,國產品牌競爭力迅速提升,設計、製造、模組、分銷等全產業鏈條的國產替代進程有望加速。
國投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存儲芯片是半導體的重要品類,2024-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快速增長
據WSTS數據,2023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約爲5269億美元,其中存儲器芯片市場規模約爲923億美元,佔比約18%。據2024年6月份WSTS預測數據,2024-2025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爲6112億、6874億美元,其中存儲芯片市場規模1632億、2043億美元,佔比約27%、30%,增速遠高於其他半導體品類。
存儲產業經歷“美—>日—>韓”的變遷,未來十年是中國存儲的黃金十年
全球存儲產業經歷了兩輪大的產業變遷,目前三星、海力士、美光等扮演重要角色;2016年,隨着合肥長鑫、長江存儲相繼成立,中國大陸參與全球大宗DRAM、NAND FLASH產業角逐。國投證券認爲,DRAM和NAND FLASH作爲半導體領域的兩個重要大宗品,在衆多IC品類中屬於“單一大料號”,對資本開支要求高,且製造屬性相對較強。隨着國內企業近幾年的技術持續攻關,國家大基金等產業資本的重點扶持,且我國在手機、PC、新能源汽車等終端領域構建的全球優勢,待國產存儲芯片的產品力達到臨界點後,滲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競爭格局較好,供給收縮助力價格快速反彈
2022Q4開始,受下游需求不景氣影響,三星、海力士、美光等龍頭企業經營毛利率轉負,隨後經歷了較爲嚴重的虧損。根據Trendforce數據,三星、海力士的稼動率從2022Q4的100%,分別下降到2023Q3的73%、81%,供給收縮帶來價格的快速反彈,國內存儲模組廠商同步受益低價顆粒庫存,2024H1盈利效應明顯。國投證券認爲,以DRAM領域爲例,2023年CR3企業全球市佔率約96%,龍頭企業有能力、有意願在未來的景氣週期中充分盈利,以彌補此前下行期的經營虧損,併爲未來的資本開支做好準備。
生成式AI對數據吞吐速度有剛性需求,HBM成爲算力發揮的瓶頸因素之一,HBM的大幅擴產、對晶圓的高消耗會顯著擠壓傳統DRAM產能。HBM成爲算力芯片的帶寬瓶頸因素,海力士、三星、美光正加大HBM3e/4等技術研發及擴產力度,美光稱在同一節點生產同等容量的情況下,HBM3e內存對晶圓量的消耗是標準DDR5的三倍。2024年5月份,高盛上調24-26年HBM市場規模預測值到150億、230億、300億美元。
生成式AI在終端的落地,有望縮短手機、PC換機週期,且端側單機存儲容量會顯著提升
根據集邦諮詢數據,23年手機/PC/服務器對DRAM消耗分別佔比36.7%/12.5%/37.2%,單機平均容量分別爲6.2GB/10.6GB/611.2GB。20/21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PC/手機迎來換機小高峯,至今大部分產品已到產品生命週期末端。
一方面,受換機週期、Windows新系統推出、AI賦能等因素影響,終端設備的換機週期有望大幅縮短:近期,Morgan Stanley預測,PC換機週期樂觀估計從2023年的4.8年縮短至2026年的3.5年,IPhone的換機週期樂觀估計從2024年的4.8年縮短至26年的4.0年。
另一方面,單機存儲用量也會顯著增加:1B(10億)int8精度(1Byte)模型參數在未壓縮情況下,僅存儲即需要1GBDRAM,手機廠商研發模型參數在數十至數百億間。根據產業調研情況,蘋果AI功能對DRAM的要求或許是至少8GB/單機,安卓手機旗艦機型普遍高於12GB/單機,AI PC有望提升至32GB/單機。同時,生成式AI對訓練及推理生成數據量需求提升,也會增加NAND Flash用量提升;耳機、手錶、AR眼鏡等AIOT設備的滲透率有望提升,NOR Flash等用量也會增加。
產業鏈相關標的:兆易創新(603986.SH)、瀾起科技(688008.SH)、北京君正(300223.SZ)、普冉股份(688766.SH)、東芯股份(688110.SH)、聚辰股份(688123.SH)、恆爍股份(688416.SH)、江波龍(301308.SZ)、佰維存儲(688525.SH)、德明利(001309.SZ)、香農芯創(300475.SZ)、通富微電(002156.SZ)、賽騰股份(603283.SH)、朗科科技(300042.SZ)、萬潤科技(002654.SZ)、同有科技(300302.SZ)、深科技(000021.SZ)、精智達(688627.SH)、雅克科技(002409.SZ)、華海誠科(688535.SH)、江豐電子(300666.SZ)、協創數據(300857.SZ)等。
風險提示:AI產業化進程不及預期,應用遲遲無法落地,商業模式閉環遲滯;國產替代進程不及預期,高端品類的產品推出速度不及下游需求迭代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