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回購金額遠超IPO募資額,港股回購浪潮還將持續多久?

發布 2024-6-26 下午12:02
© Reuters.  回購金額遠超IPO募資額,港股回購浪潮還將持續多久?
US500
-
HSCE
-
HSCC
-
HSH35
-
HSTECH
-

據LiveReport大數據統計,截至6月25日,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的累計回購金額已經達到了118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約442億港元)增長超過167%,半年時間回購規模已基本接近去年全年(1270億港元)的水平。

相比之下,2024年至今港股共錄得27只新股上市,IPO募資額約為115億港元,遠遠低於港股的回購金額。

幾乎可以肯定,今年港股市場的回購規模將顯著超過去年,也將大幅刷新歷史記錄。若按照相同比例測算,2024年港股市場的回購規模預計將會達到3400億港元,比2023年整整多2100億!

一、港股回購——雪中送炭式

2008年以來,港股的回購數量及金額往往與大市呈現負相關性,市場低迷時進行回購維護股價的上市公司越多,回購行為越頻繁。從歷史情況看,港股的回購往往發生在熊市階段,更側重於「雪中送炭」式的託底。

圖片

自2020年以來,港股的季度回購金額與上市公司市值之比持續上行,2023年回購/市值達0.41%,其中固然有市場下行導致的上市公司市值下降影響,但港股的回購規模絕對值也在持續顯著上行。

圖片

注:24Q2回購金額為2024/4/1至2024/6/24,下同

從交易角度看,2023年度港股市場總成交額為25.5萬億港元,日均成交1050億港元。也就是說,港股2023年度回購金額約佔大市成交的0.5%,(以買賣雙向換算)交易影響為1%。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累計成交了近13萬億港元,日均成交約為1100億港元。即,今年市場回購額佔大市成交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比去年提高了一倍。

圖片

二、美股回購——錦上添花式

與港股不同,美股市場的回購活動是上市公司進行市值管理、提升股東回報的重要手段,往往更具有「錦上添花」的推升效果。

標普道瓊斯指數的數據顯示,2023年標普500指數成分公司累計回購了7952億美元,年度回購/市值約為2%。今年一季度,標普500指數的回購額為2368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0%。

美股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季度回購/市值長期保持在0.5%左右的水平,大約是今年港股同一指標的2.5倍。以截至5月份港股上市公司33萬億港元的市值換算,對應在港股的回購金額約為1650億港元/季或6600億港元/年。

圖片

雖然美股每年的回購規模十分龐大,但相比其交易活動來說,回購活動佔市場成交的比重其實很小,僅為0.01%。原因主要有:1)大量回購使得市場上的流通股數量不斷減少;2)被動投資規模大幅增加也導致成交量大幅下降。

圖片

三、回購與否,看目的、看自身

據浙商證券研究,通常來說上市公司進行回購的動機包括以下幾種:

  • 提升EPS,改善公司盈利能力指標。通過回購減少公司流通在外的股份,提升每股收益(EPS),且公司(尤其是美股公司)的EPS與管理層的績效往往是掛鈎的,公司管理層也有動力提高自身薪酬。

  • 優化資本結構,稅盾效應提高公司價值。股票回購將降低公司股東權益,而發債回購會增加公司債務,產生的利息支出具有免稅效果,實現公司價值的提升。

  • 實現股利避稅,增加股東財富。現金股利的稅率一般高於資本利得稅稅率,以香港為例,分紅稅(20%)VS資本利得稅(免徵)。

  • 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股票回購能夠降低代理成本,解決過度投資等問題,提高自由現金流的使用效率。

  • 向市場傳遞股票被低估的信號。當公司管理層認為公司股價被低估時,其可能會通過回購股票來向市場傳達股價被低估的信息,提振市場的預期。

  • 防止公司被惡意收購等。

而自今年6月11日起,港股庫存股制度正式生效,香港上市公司回購的股份可以不用再注銷。與其他支持庫存股的金融市場看齊後,港股的回購又多了幾項好處:

  • 靈活融資,以市價在市場上分批轉售庫存股來融資。通常來說庫存股融資優於配售新股,因為新股配售價普遍低於市場價。

  • 回購後將庫存股轉讓給員工,進行股權激勵。

  • 作為並購支付工具,轉讓庫存股用於支付收購資產的對價。

美股公司的回購常常是為減少流通股份數量,提高每股收益(EPS),並提升股東回報率。從結果上看,自2000年以來,標普500回購指數的回報率長期顯著跑赢基準指數,回購行為的確有助於支撐股市的長期走牛。

圖片

不過需要注意,當部分公司通過財務槓桿的方式實行「發債回購」時,將導致資產負債率的上升。美股中便有不少公司(如波音、麥當勞等)因此淨資產轉負,形成「資不抵債」的局面。

通常來說,淨資產為負並不一定是企業出現了問題,只要其生產經營仍能夠產生持續健康的現金流,回購依然是一種利大於弊的行動。但是,當經營出現問題時,企業也可能因債務的脆弱性而令這種回購變成「傷口上撒鹽」。

由此來看,企業開展回購與否,仍需要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以及想要達成的目的,合理安排。

文章來源:活報告公眾號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