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阿里、京東、攜程紛紛發行可轉債,為什麽?

發布 2024-6-18 上午09:42
阿里、京東、攜程紛紛發行可轉債,為什麽?
TCOM
-
JD
-
BABA
-

近日,據知情人士稱,各大投行正要求港交所放寬規定,允許香港上市公司進行可轉換債券發售並將所得款項用於股票回購。

對此港交所表示,不發表評論,但港交所會不斷研究為發行人及投資者提高競爭力和市場效率的方法。

近一個月里,兩家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9988.HK,BABA.US)、京東(9618.HK,JD.US)以及在線旅遊平台攜程(9961.HK,TCOM.US)通過可轉債發行累計籌集了83億美元資金,並將部分款項用於美國存託憑證(ADS)的回購。

為何是ADS而非港股股票?

這幾家科技巨頭之所以能這樣做,是因為它們的主要上市地點在美國。

可轉債(Convertible Bond)是債券的一種,同時具備債券和期權的兩種特性,其票面利率通常低於傳統債券。但債權人享有在一定條件下將債券回售給上市公司的權利,發行人亦有在一定條件下擁有強制贖回債券的權利。

據了解,美國市場的可轉債發行流程相對簡單,發行權限歸屬董事會而無需股東大會的同意。並且,美股可轉債的種類繁多,除了普通可轉債外,還有強制可轉債、反向可轉債等創新產品。

然而,在香港主要上市的公司若想發行可轉債,需取得臨時股東大會的批準,很難在短時間内完成。此外,若以一般授權發行,每年可發行轉股數量≤20%股本、折讓基準價≤20%的可轉債。

此外,對於對衝基金來說,購買可轉債還可以避免(因購買股票而引發的)政治問題。

可轉債套利正受對衝基金追捧

近期在美股市場,可轉債發行也受到了對衝基金的青睐,因為可轉債套利策略提供了十分優厚的回報。

據對衝基金研究公司HFR的數據,可轉債套利策略在2024年前四個月的回報率為4.4%,優於其他相對價值策略。

知情人士透露,今年前4月,專注於可轉債套利的美國對衝基金Linden Advisors的回報率為5.8%,該基金在2023年的漲幅更是接近12%;今年以來截至5月10日,同樣專注於可轉債套利的Context Partners的回報率在6%以上。

可轉債套利策略在2019-2021年寬松時期表現出色,但疫情期間受通脹和加息導致的股市大幅抛售影響而陷入困境。不過,近期該市場正再度復蘇,不少公司正在尋求為其於疫情期間發行的超低利率債券進行再融資。

受到低於傳統債券的利率的吸引,以及接近歷史高位的股價鼓舞,今年5月份,可轉債銷售創下了202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Matthews South專門從事可轉換債券交易的顧問Bryan Goldstein表示,「只要在美國上市的股票具有流動性且可供借入,那麽對衝基金通常都會有技術性買入的需求,而無需從基本面的角度考慮。」

對衝基金的追捧自然也會催生投資銀行家、律師們的業務(費用)增長,在香港IPO市場長時間缺乏大型項目的情況下,不失為一個難得的亮點。

阿里、京東等或引來更多公司效仿

美股良好的市場流動性、高美元收益率和股價波動性,加上低股票估值,使得更多亞洲發行人考慮將可轉債作為融資來源。

對於發行方,尤其是阿里巴巴、京東和攜程進行的大規模股票回購來說,發行可轉債是一種廉價劃算的融資選擇。

5月21日,京東在港交所發佈公告,公司宣佈擬發售本金總額15億美元的2029年到期可換股優先票據。5月23日,阿里巴巴就發行可轉換優先票據發佈定價公告,將發行45億美元、於2031年到期的可轉換優先票據,利率為0.5%。

據Dealogic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籌集了超過750億美元資金。不過,自滴滴之後中概股的IPO募資額急降,過去三年僅極氪一家中國公司在美國IPO募資超過1億美元。

目前的可轉債利率可能會吸引更多公司(發行人)效仿採用可轉債進行融資。一位參與最近一筆中國交易的高級銀行家表示,「對發行人而言,轉換的資本成本已經變得極具吸引力,只要利率保持高位,它就會成為一種主要的融資工具。」

在京東、阿里和攜程宣佈發行可轉債之後,有市場傳聞美團-W(3690.HK)也可能會發。儘管美團已對此辟謠,但更多上市公司和投行們或許都在搓著小手,試圖在這種有利環境下分一杯羹。

文章來源:活報告公眾號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