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美股新股解讀 | 短期需償債千萬美元,赴美上市成祿達集團(LUD.US)“解藥”

發布 2024-6-15 下午09:13
美股新股解讀 | 短期需償債千萬美元,赴美上市成祿達集團(LUD.US)“解藥”

鋼鐵行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行業之一,近年來,有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產業政策,促進鋼鐵行業的快速、健康、有序發展,着眼點在於壓縮淘汰技術水平低、產能過剩、能耗物耗大、高污染的落後產品產能。

目前,行業在應對環保和碳減排上也正做出相應努力,迎接節能減排挑戰。例如,提高生產能效、增加廢鋼再利用、推動碳捕獲和封存(CCUS)等。

作爲龐大鋼鐵行業中的一環,主營碳鋼和不鏽鋼法蘭、管件製造的祿達集團(LUD.US)嘗試向納斯達克發起衝擊。

盈利能力下降,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祿達集團的歷史始於2004年,總部位於香港,至今已有20年的運營歷史,主營不鏽鋼與碳鋼法蘭以及零配件產品的製造和銷售。

其中,公司生產基地位於山東泰安,銷售網絡則主要包括來自中國、南美、澳大利亞、歐洲、亞洲(不包括中國)和北美的客戶。

目前,公司生產的主要產品法蘭用於行業設施、工廠和設備的建設,以及一些特定應用,如壓力設備、海洋和海上應用。產品有各種尺寸、形狀和規格,以滿足不同行業的具體要求,包括焊頸法蘭、滑套法蘭、螺紋法蘭和盲法蘭等多種類型。

據招股書最新財務數據顯示,2023年度,祿達集團實現應收5140萬美元,較2022年的4990萬美元同比提升3.16%;2022、2023年毛利分別爲1030萬美元和1090萬美元,2023年同比提升5.93%;淨利潤分別爲307萬美元和302萬美元,2023年同比下降1.13%。

其中,公司營業收入主要可分爲來自中國香港的貿易和中國內地的製造兩大部分。其中,製造業務市公司最大的業務分佈,分別於2022、2023年的佔收比達到85.1%、89.4%。而中國香港貿易業務的客戶羣主要由海外客戶組成,分別佔2022和2023財年總收入的約14.9%、10.6%。

從盈利能力來看,公司2022、2023年毛利率分別爲20.63%、21.18%;淨利率分別爲6.15%、5.90%。

據此前消息,公司計劃以每股3美元至4美元的價格發行大約250萬股股票,計劃籌資約900萬美元,以發行價區間中間值計算,公司總市值將達約7900萬美元。

針對公司赴納斯達克遞表,證監會也曾要求祿達集團就外商投資合規性等問題進行補充說明,包括:公司設立以來股本和股東的變化情況、外商投資的合規性、財務數據情況、安全生產情況等。

而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到,2023年底,公司擁有未償還銀行借款約1191萬美元,其中約1120萬美元的銀行借款將在一年內償還,80萬美元的銀行借款將在一年後償還,銀行借款的年實際利率爲2.66%至8.06%。

截至2023年底,公司現金等價物411.58萬美元,而對公司一年內需償還的借款規模,祿達集團短期內或仍面臨較大償債壓力。

節能減排給公司提出更高要求

在我國,鋼鐵行業通常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約5%。然而,它也佔該國碳排放總量的約15%,由此也成爲節能減排重點關注的行業之一。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也印發《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要求到2025年底噸鋼綜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另外通過實施鋼鐵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形成節能量約20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5300萬噸。

同時,再度強調了在此期間實行粗鋼產量控制以及提升短流程比重等結構轉型要求。在《行動計劃》發佈後,市場普遍比較關心減排目標隱含的粗鋼減產要求。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在《行動計劃》中明確了到2025年,廢鋼利用量達到3億噸,電爐鋼產量佔粗鋼總產量比例力爭提升至15%,並未對未來兩年的粗鋼產量調控做出具體的定量要求。目前來看,實現這一目標仍有較大難度。

從實現總量減排的路徑看,一是降低單位能耗,二是控制總體產量,因此其中也隱含了對產量控制的要求。從二氧化碳減排角度,有機構預計,以1噸標準煤對應2.62-2.7噸二氧化碳排放測算,對應粗鋼減量基本在1500-1600萬噸。

而值得關注的是,自2021年國內鋼鐵需求回落以來,鋼材出口量的增加起到了很大對沖內需下降的作用。而《行動方案》中的出口規定若對鋼材出口形成抑制,將會影響總量供需。

就鋼鐵企業而言,依然面臨着幾方面的行業競爭壓力。一方面,鋼鐵型材行業的產能過剩,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之間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競爭日趨激烈;另一方面,企業在搶佔市場份額,拓展客戶渠道方面也面臨着存量競爭;此外,面對節能減排使命,企業也需開發更先進的鋼鐵型材生產技術,以適應行業要求。

對於祿達集團而言,鋼配件市場面臨着國內和國際的若干重大挑戰,對行業的穩定和增長構成風險。就生產而言,公司面臨碳排放政策要求的挑戰;就貿易而言,公司也面臨貿易壁壘,對高碳產品徵收關稅以及反傾銷措施等風險,此次公司能否衝擊成功,仍還是一個未知數。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