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6月12日,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在一場線上直播中對市場作出了分析和展望。他認爲戰略上可以不悲觀。市場總體上有一定的配置價值。政策上講,需要做耐心的資本。短期內有特別大的行情,難度較大。在新質生產力方面,一些行業已經開始得到實際的政策支持。從全球大的產業週期或創新週期來看,現在應該說是新一輪智能化的前夜,或者說是一個萌芽期。所以,很多條件都可能在持續地有一些催化,但滲透率還沒有達到甜蜜點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整個股票投資波動會很大。就相當於說現在處在10年代上半葉的新能源汽車狀態。
陳果判斷,對於A股來說,它不太可能領先美股,有特別明顯的科技行情。AI現在的狀態是大家都看好AI,然後大家都會去囤GPU芯片。但應用目前還沒有出現突破性進展。科技股在A股現在的基礎並不是那麼好。低位的股票可以配一些,但目前還沒到進入一個很流暢的,像2013年到2015年這樣的科技股產業背景中。
具體來看,陳果表示,短期出現特別大行情的難度比較大。
目前的基本面情況基本符合預期,但沒有提供太多讓市場特別樂觀的理由。如果回調,這屬於正常。從2600多點到3100多點,漲了500點,基本面沒有太多改善。
之前可能超跌,漲到這500點後,有一定程度的回調,屬於自然。往後看,他認爲戰略上可以不悲觀。市場總體上有一定的配置價值。
政策上講,需要做耐心的資本。短期內有特別大的行情,難度較大。
耐心資本本質上是接受通過較長時間配置,獲取合理收益,這個概率還是有的。
陳果認爲,新質生產力需要明顯關注。
從明顯的角度來看,在新質生產力方面,一些行業已經開始得到實際的政策支持。包括在先進製造業中,中國有一些明顯的稟賦。
比如電子行業,他認爲是值得關注的。首先,中國的製造業有很強的稟賦。現在擅長的是改良,從1到3或從3到9都比較擅長。但0到1的過程,目前美國佔優。
在新質生產力中,有些需要從0到1,有些是從1到3。總的來說,符合高端製造方向的,中國還是比較擅長。
第二個是政策支持。政策提出很多方案和方向,願意培育,但有些已經投入,有些還在觀察。
像半導體行業,持續投入,包括國家大基金三期,整個進口替代也在進行中,後續還有空間。相對看好半導體或整個電子行業。
另外,國內供求關係偏緊且穩定的行業,如農業,他認爲是看好的。必須穩定的消費,供給在收縮。
還有一些小金屬,可能與新經濟領域相關,不像以前的大工業金屬,而是與新經濟領域相關,供給也比較偏緊。
當然,紅利板塊也是可以的。如果流動性進一步改善,但整體復甦沒有那麼快,紅利板塊也會受益於利率下行或流動性改善。包括電力、石油石化,甚至一部分煤炭銀行股,也與此相關。空間不一定很大,但環境還是支持的。
一方面,要看整個利率下行的速度,流動性是否充裕。第二,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到什麼程度。然後是產業變化,比如AI應用,低空經濟,其他新質生產力應用的發展,包括人形機器人等,都要關注中觀上的實際進步節奏。這些都是關注列表,不是說下半年一定會有非常強的表現。
陳果稱,A股科技股低位股票可以配一點。
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這些方向,第一,是中期戰略決定的,要關注。第二,在一些重要催化劑之前,可以適度佈局,但還沒有到哪家一定能跑出來的地步。
除了跟着英偉達,之前看到的光模塊公司能夠跑出來,可以重倉。
所以他自己的看法是,比如蘋果,是否要偏看好一些?可以。
中國的蘋果產業鏈重點公司配一些,可以。但最後的過程還是要邊走邊看。
機器人的話,中國的機器人龍頭公司是否可以配些?我覺得可以。
但現在就講滲透率快速上升,還不明朗。
所以現在是屬於A股的科技股投資難度還是在一個比較高的階段。
爲什麼覺得蘋果鏈的一些公司,因爲總體來說它的估值其實並不高。因爲前面大家對於消費電子,對於手機的預期已經比較低了,整個行業本身在底部了,所低端市場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發展,去配其實是可以的。
包括蘋果公司自己也是這樣。蘋果的股票在WWDC之前,其實它的年度漲幅是非常小的,基本上就漲了6%左右。美股也不敢對於AI phone或這些東西報特別高的預期,所以給它的估值也不高。在這個基礎上有一點進展,可能纔會再漲一點。
所以美股整體來說,它還是一個比較成熟的環境。美股是領先的,尚且如此,A股沒有辦法做一個特別大的突破。這也是爲什麼他認爲科技股在A股現在的基礎並不是那麼好。
低位的股票可以配一些,但目前還沒到進入一個很流暢的,像2013年到2015年這樣的科技股產業背景中。
陳果認爲,目前來看中美人工智能都不會出現泡沫。
現在的市場因爲經歷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所以在看問題時相對保守和謹慎。
2000年時,最流行的詞是“新經濟”,當時的看法更爲激進,認爲整個估值體系和方法需要徹底改變。當時認爲PEG甚至PS等估值方法過於保守,更重要的是看管理團隊的核心競爭力和商業模式。最終的驗證是看用戶數量的增長速度。
那時,即使是改個名字或帶有互聯網概念,也能使股票大幅上漲。
目前美股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
大家首先聚焦於一些具有較大優勢的公司,其次估值並沒有明顯脫離過去講的PEG或類似傳統穩健的估值方法。即使是英偉達,從動態市盈率來看,也沒有明顯偏離。
像蘋果這樣的公司,實際上都是應用在一個非常穩定的估值方法。因此,他認爲目前的股市經歷過過去,所以不會過於泡沫化。
但從局部來看,如果最終應用跟不上,那麼對美股科技股也會帶來一些壓力。但整體估值水平的收縮幅度可能也不會特別劇烈。
不過,陳果指出,科技股整體牛市的條件還不充分。
他認爲需要幾個條件:第一,整個軟硬件生態需要比較明朗。現在是從0到1的階段,美國領先。一旦進入從1到3的階段,中國快速追趕時,對科技股是最有利的狀態。
當然期待未來中國開始引領下一個從0到1的階段。但目前美國也走得膽戰心驚,亦步亦趨。很多科技股現在也不敢漲,只有英偉達在從0到1的階段。所以中國科技股直接跳躍到快速上漲是很難的。需要等待滲透率明朗後,快速追趕。
所以從產業週期來說,目前還沒有到這個階段。你可以看,一些科技股的位置已經夠低,或者預期也比較低,做這種行情可以。但真正的科技股投資不是這樣,主要是把握大的產業趨勢向上的彈性擴張性。所以目前這個階段還沒有到。
第二,科技股實際上需要率先投入包括財政投入、企業投入和終端需求,這些要進入正循環狀態。目前整個經濟實際上要等到相對平穩。當然在結構上也支持,比如大基金支持半導體國產化,但整體環境也需要等待。
第三,市場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也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不會一下子從低風險偏好到高風險偏好。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市場也要慢慢升溫,然後大家才能看得更遠,願意給科技股較高估值。
因爲科技股的優勢是看遠空間大,但看遠本身需要風險偏好較高。
比如美股,先要經歷80年代的徘徊,才能發展到90年代中後期的互聯網泡沫。它要經歷過去十年的牛市,才能發展到這幾年的AI牛市。
A股當時也是這樣,先要整體市場穩住,然後慢慢發展到2015年科技股牛市較強。
所以這需要市場週期的配合。現在A股剛處在熊牛轉換期,一下子談到整個風險偏好特別高,還爲時尚早。
現在這個階段適合低風險偏好的股票,比如原來在債券、理財資金,覺得那邊收益太低,然後進入股票市場看一些求穩的、分紅的、央企的股票。
在這個階段如果能有賺錢效應,市場熱了,科技那邊又出現實際催化,科技股牛市的環境會好一些。
所以從中長期看有機會,但從現在這個時間點看,還不具備。
最後,陳果判斷,今年股市最多實現熊牛轉換。
目前居民儲蓄大約在130萬億左右,疫情之前不到100萬億,這幾年每年增加十多萬億。這是否會成爲一個較大的蓄水池?
首先,居民儲蓄的增值需求是一個剛性需求。過去幾年權益市場處於熊市,風險偏好的轉變需要時間。
歷史上看,至少需要一年的賺錢效應來吸引增量資金。這是一個年度週期。這也是爲什麼他認爲今年最多隻能實現熊牛轉換。今年實現增量資金明顯流入是有難度的。到年底,如果今年有賺錢效應,那麼明年可能會有一些增量資金。
第二,從股息來看,它符合特徵。過去居民將房產視爲儲蓄的一種形式,也是一種穩定資產。
高股息本質上意味着這些行業或公司未必有很強的盈利增速,但也沒有大的盈利下行風險,行業格局相對穩定。他也不會亂折騰,也不會亂投資。他賺到錢,也願意派息出來。
這種情況下,它是屬於在一個熊牛轉換期的話,是最容易被接受的。但前提是股息相對於固定收益類利率具有吸引力。
例如,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真正的無風險收益率,爲2.3%至2.5%;而你股息率的話,從歷史上講,應提供1到2個百分點的股權的風險溢價,畢竟是作爲股票。所以,再怎麼樣,其實講3-4個百分點的股息率是要講的。
但這裏有分化,高股息率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實際上不同。股息率標杆的股票例如公用事業類股票,如水電站,盈利穩定性強,可以預見很長時間。
在這種情況下,股息率可以直接與無風險利率比較,但還是提供了價差,比如無風險利率是超過2%,股息率也要在3%以上。
還有一些其他高股息票如資源品、電信運營商、銀行、高速公路等。這些行業提供的股息率必須更高,因爲它們是否能確保未來五年、十年行業格局和盈利仍保持現在這樣,不確定性都是非常不同的。
同時,許多行業自身有約束。例如資源品的開採期限不同,有些公司有50年的開採權,有些很短。高速公路的收費權可能只有十年。
資源品價格具有不確定性,受供求關係影響。銀行也一樣,淨息差也在收窄,未來盈利穩定性不同。
因此,不能簡單講,只看好水電,而應該說,從股息率來說,資源品、金融行業的股息率必須顯著高於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