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招股首日公開認購不足10倍,大熱的晶泰科技-P(02228)回撥已倒計時?

發布 2024-6-4 下午07:40
© Reuters. 招股首日公開認購不足10倍,大熱的晶泰科技-P(02228)回撥已倒計時?
0388
-
0728
-
0027
-
2269
-

作爲一家AI製藥“獨角獸”、同時也是以港股18C章規則通過聆訊及啓動招股的首家特專科技公司,晶泰科技-P(02228)近日已收穫無數資本市場關注度。

6月4日至6月7日期間,晶泰科技開啓招股,擬全球發售股份1.87373億股,其中香港發售約佔5%,國際發售約佔95%;發售價將爲每股6.03港元,每手1000股,入場費爲6090.81港元,預期6月13日掛牌。

港交所18C規則主要針對未商業化、或處於商業化初期的特專科技公司,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的新興企業。18C規則中關於IPO公開發售比例的規定低於一般上市新股,公開認購股份的最低份額初步設定爲5%,當市場對認購部份的股份總需求量達到初訂份額的10倍或以上(但不超過50倍)時,將回撥增加股份數目至10%;當市場對認購部份的股份總需求量達到初訂份額的50倍或以上時,將回撥增加股份數目至20%。

據新股孖展數據,截至招股首日收盤,晶泰科技孖展總額已經達到5.625億港元,認購倍數近10倍,預計最終申購倍數或超20倍,有望將公開發售比例回撥至10%。從券商孖展資金分佈來看,排名前三的券商分別爲富途證券約3.46億港元,輝立證券約1.0億港元,券商新勢力TradeGo Markets約9122萬港元。

此前據LiveReport大數據統計,2024年平均公開認購倍數約爲57.84倍,今年已有2只股票的公開認購倍數超過百倍。

既擁有AI標籤、又身處生物製藥熱門賽道,晶泰科技招股首日公開認購熱度不高,或許還要追溯到其基本面上。

三年累虧超54億,研發投入拖累業績?

據晶泰科技官網顯示,公司是一家以AI和機器人驅動創新的科技公司,由物理學家溫書豪、馬健及賴力鵬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聯合創立。公司率先將基於量子物理的計算、人工智能及自動化技術與藥物研發專業知識應用於藥物和新材料的設計與發現,包括生物材料、農業技術應用新型化合物、新型化學表面活性劑和催化劑,以及化妝品和保健產品。該公司三位創始人溫書豪、馬健、賴力鵬分別持有公司16.16%、3.82%、2.73%的股份,其中物理學家溫書豪是晶泰科技的法定代表人、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2021年、2022年及2023年,晶泰科技收入分別爲6279.9萬元、1.33億元及1.74億元(單位爲人民幣,下同),同期分別淨虧損爲21.37億元、14.39億元及19.06億元,三年累虧超54億,且虧損逐年擴大。

與此同時,晶泰科技研發收入高企,其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上半年的研發開支分別爲8354萬元、2.13億元、3.59億元、2.34億元。除了研發開支增長較快以外,公司研發人數比例也居於高位,目前公司擁有989名職員,其中有710位是研發人員,佔比達到71.8%;989位員工中還有497位擁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佔比達到一半以上。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賬面還擁有10.42億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現金儲備較爲充足。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公司客戶留存率也有所下降。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客戶留存率分別爲53.8%、67.5%、51.4%及51.4%,呈逐年遞減趨勢。

CRO行業增長承壓,AI加持能否順利扭虧?

不難看出,晶泰科技之所以在並未盈利的情況下能獲得高估值,主要與公司的AI“光環”及身處生物醫藥這一熱門賽道有關。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作爲一家“AI製藥”科技企業,晶泰科技主營業務分爲兩大塊:一是提供藥物發現解決方案,二是智能自動化解決方案。前者涵蓋藥物發現和研究全過程,包括靶點驗證、苗頭化合物識別、先導化合物生成等;後者主要提供固態研發服務和自動化化學合成服務,包括分析固態材料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爲客戶提供標準或者定製化的解決方案。公司客戶及合作伙伴包括輝瑞、瓊森、德國達姆施塔特默克集團、中國正大天晴藥業、韓國大熊製藥等衆多全球生物技術與製藥企業集團。

(圖:晶泰科技結合幹實驗室及溼實驗室能力的閉環綜合技術平臺)

在招股書中,晶泰科技表示,公司的晶體結構預測能力幫助輝瑞在開發全球首款獲FDA批准上市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藥PAXLOVID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利用基於量子物理計算的預測算法與機器人溼實驗室實驗驗證相結合,在與輝瑞團隊的合作中僅用六週時間就完成了藥物晶體結構預測與實驗結果的相互驗證和精確匹配,使後續的開發和生產成爲可能。

可以看出,晶泰科技實際上屬於目前港股生物科技公司中常見的CRO模式(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發組織),相當於傳統制藥企業在藥物研發過程中的“外包”服務提供商。

若是放在幾年前,CRO屬於港股生物醫藥板塊中的熱門賽道,但隨着創新藥景氣度下滑,有創新藥“賣鏟人”之稱的CRO熱度也隨之走低。2023年,CRO行業多次傳出裁員消息,如全球CRO頭部企業LabCorp(徠博科)就在2023年年底向新澤西州勞工部門提交文件,計劃在2024年4月前裁員239人;與此同時,國內如凱萊英(06821)等CRO頭部企業也傳出裁員動向。

同時,國內供給端相對過剩、市場競爭加劇也拖累各家CRO企業的業績表現。2024年一季度,多數CRO上市公司營收、淨利出現下滑,市盈率也普遍處於低位。

據瞭解,在全球經濟下行的趨勢下,無論是國際老牌Biopharma,抑或新生Biotech,如今對於創新藥管線的投資均開始偏向謹慎保守,如此“勒緊褲腰帶過日子”的舉措自然使得CRO行業的新增訂單明顯下滑。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態勢下,晶泰科技後續能否順利扭虧爲盈,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主業盈利尚早,副業“跨界”玩新能源電池?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除了生物醫藥板塊外,目前晶泰科技還在開發石化產品自動化合成技術及電動汽車電池使用的新材料。2022年底晶泰科技推出XtalPi研發解決方案項目,將業務拓展至材料科學及自動化領域;2023年7月,晶泰科技與聚焦在鋰電功能材料領域的研一新材料達成戰略合作,欲以AI和自動化實驗賦能,共同推進新一代鋰電池新材料的研發。

“跨界”進行電動汽車電池研發,無疑是晶泰科技意圖收入多元化的努力之一。但在產能過剩和價格戰的挑戰下,目前動力電池行業營收增速已較此前年份明顯放緩,產品“量增價減”成爲明顯特徵。如2023年國軒高科(002074.SZ)動力電池系統板塊毛利率下滑10.12個百分點,億緯鋰能(300014.SZ)小幅下滑1.59個百分點。

在裝機量方面,根據SNE research數據,寧德時代2023年裝機量同比增長40.8%,達到259.7GWh,保持全球第一,與第二名拉開明顯差距。與此同時,寧德時代去年已宣佈將在香港設立國際研發中心,主要聚焦於AI for Science(AI 驅動的科學研究)。

在鋰電廠商紛紛開始投入佈局AI研發的趨勢下,晶泰科技是否能從中分得一杯羹,如今說來還爲時尚早。

綜合來看,儘管有着AI標籤,二級市場對晶泰科技態度仍較爲理性,主要擔憂或在於公司尚未實現自我造血、且後續大量研發投入仍將帶來財務壓力的緣故。無論CRO抑或新能源電池領域,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都已過去,晶泰科技或許還需要拿出更多故事來說服投資者。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