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ESG精選好書|《Cradle to Cradle》再升級!探索《The Upcycle》的革命性思想(上篇)

發布 2024-5-24 下午07:02
© Reuters.  ESG精選好書|《Cradle to Cradle》再升級!探索《The Upcycle》的革命性思想(上篇)

LINK-ESG 好書推薦官本期要爲大家介紹的《The Upcycle: Beyond Sustainability - Designing for Abundance》是William McDonough和Michael Braungart繼暢銷書《Cradle to Cradle》後的又一力作,提出了許多富有洞察力和啓發性的觀點。McDonough 和 Braungart於1995年開始合作, 1999年聯合創立了McDonough Braungart Design Chemistry (MBDC),將Cradle to Cradle理念應用到建築、城市規劃、產品設計等領域。之後他們共同撰寫了暢銷書《Cradle to Cradle》(2002)和《The Upcycle》(2013),系統闡述了二人的設計哲學,對全球可持續發展思潮產生了重大影響。

William McDonough是一位傑出的美國建築師、設計師、作家和思想家,以其革命性的可持續設計理念“Cradle to Cradle”和“Upcycle”聞名。他擁有耶魯大學的建築學學士及碩士學位,並創立了William McDonough + Partners建築設計事務所及McDonough Innovation公司。McDonough的設計作品包括福特汽車River Rouge工廠、Nike歐洲總部和NASA的可持續基地等。他的貢獻爲他贏得了美國Arts and Letters建築學院的Brunner獎章和總統可持續發展獎。McDonough還着有多部作品,如《Cradle to Cradle》和《The Upcycle》,在全球範圍內推廣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和理念。

Michael Braungart是一位德國化學家和流程工程師,以其在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創新而聞名。他擁有蘇黎世大學的化學博士學位,並創立了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couragement Agency (EPEA) Internationale Umweltforschung,擔任科學總監。Braungart主要推動了“Cradle to Cradle”(搖籃到搖籃)理念的發展,這一理念強調產品設計應支持可持續循環使用。他的重要工作包括開發了Cradle to Cradle認證規程和材料評估工具。此外,他還在德國呂訥堡大學和荷蘭鹿特丹商學院擔任教授,致力於教育和推廣可持續設計的重要性。Braungart的貢獻在於其對環保材料和產品生命週期管理的革新思路。

二人利用各自在化學和建築領域的專業背景,從材料和結構兩個維度入手,開創性地提出了Cradle to Cradle設計框架,強調產品從搖籃到搖籃、永續循環的理念,使人類活動能夠像自然生態系統一樣良性運轉。 McDonough關注宏觀的建築、園區、城市等系統設計,Braungart則專注於微觀的材料和化學品評估,二人優勢互補,成果豐碩。

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McDonough和Braungart都是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設計和商業領域的重要推手,爲ESG在企業界的興起奠定了重要基礎。他們以遠見卓識和不懈努力,開創了可持續設計這一全新賽道,啓發和影響了無數設計師、企業家和決策者,推動人類社會向綠色化、生態化轉型,功不可沒。

《Cradle to Cradle》自2002年出版以來,在設計界和商界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譽爲可持續發展運動的"指導性文本"。而《The Upcycle》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Cradle to Cradle的內涵。讓我們詳細回顧一下:

《Cradle to Cradle》的影響

· 提出了革命性的Cradle to Cradle設計理念,顛覆了傳統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線性模式,主張產品生命週期的永續循環

· 系統闡述了生物營養和技術營養的概念,爲產品的環境影響評估和優化提供了新的視角和路徑

· 啓發了一大批企業開發Cradle to Cradle認證產品,如Herman Miller、Steelcase的辦公傢俱,Shaw的地毯,Puma的服裝鞋履等

· 促進了跨學科協作,設計師、建築師、化學家、企業家開始攜手探索可持續創新,形成了龐大的C2C小區

· 引發了對傳統設計和製造範式的反思,推動了生態效益、社會責任等因素在商業決策中的主流化

· 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銷量超過20萬冊,堪稱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現象級"著作

《The Upcycle》的延續與發展

· 提出了"Upcycle"概念,即在生物圈和技術圈不斷創造價值和豐富度的良性循環,與"Downcycle"形成鮮明對比

· 分享了過去十年推行Cradle to Cradle的經驗教訓,介紹了更多成功案例,如P&G、福特、谷歌等公司的可持續實踐

· 闡述了Cradle to Cradle支持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消除了對增長的"原罪化"看法

· 提出了"材料銀行"、"智能材料庫"等設想,爲打造跨產業的材料協同網絡指明瞭方向

· 反思了傳統環保主義的侷限性,提倡通過設計實現"more good"而非"less bad",爲可持續發展注入了積極能量

· 討論瞭如何將Cradle to Cradle理念應用到園區、城市、經濟體的宏觀層面,拓展了其適用邊界

《Cradle to Cradle》奠定了框架,喚醒了意識,而《The Upcycle》則在實踐中昇華了理論,豐富了內涵,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構築起一個完整的可持續設計世界觀。這兩本書犧牲發人深省,啓迪智慧,激勵了企業界擁抱可持續發展,在ESG話語體系形成之前就爲其埋下了伏筆。

Eco-efficiency VS Eco-effectiveness:環保設計的新戰略

McDonough和Braungart在書中指出,傳統的環境管理主要關注"eco-efficiency",即如何減少能源消耗、原材料使用、污染排放等,本質上是在minimizing damage。而他們提出要轉向"eco-effectiveness"的思維,即通過良性設計從源頭上消除負面影響,創造積極效益。讓我們具體剖析一下其中的邏輯:

Eco-efficiency的侷限

· 僅關注減少資源使用強度,但總體消耗量可能因爲規模擴張而上升 (如提高汽車油耗,但車輛總量增加導致石油消耗上升)

· 容易陷入"less bad is not good enough"的困境,無法從根本上扭轉生態惡化趨勢

· 污染的減量並不等於污染的消除,危害有所降低但仍然存在

· 容易將責任外部化,轉嫁給最終處置環節 (如回收部門)

· 在企業內部較難獲得認同,常被視爲與增長對立、成本上升

· 激勵機制單一,主要依靠政府的"命令-控制"手段推動

Eco-effectiveness的優勢

· 在設計之初就將環境因素內部化,從源頭上杜絕污染

· 以模仿自然界的"搖籃到搖籃"循環爲目標,實現永續利用

· 對標自然生態系統,提出了nutrients、metabolism等正向概念

· 將環保創新上升到企業戰略高度,視爲競爭優勢的來源

· 通過良性設計獲得質量提升、成本節約等商業紅利,實現增長與環保雙贏

· 超越合規驅動,主要依靠企業家精神和創新文化推動

Eco-effectiveness的案例

· 耐克將鞋底設計爲可回收再利用的聚氨酯材料,既降低了原料成本,又能循環利用

· 福特汽車用植被屋頂代替空調系統,每年節約能源成本30萬美元

· 通用電氣淘汰燈管中的汞、三星爲電視機選用無毒阻燃劑,從源頭杜絕危害

· 荷蘭Desso公司的地毯backing使用類似蒲公英的安全材料,實現100%生物降解

對ESG的啓示

· ESG目標設定不能僅關注風險規避,更要立足機會創造,實現戰略增長

· ESG舉措要嵌入企業的核心業務和價值鏈,從源頭入手,開展系統性變革

· 開展ESG創新要充分考慮環境、社會、經濟的協同效應,不能顧此失彼

· ESG最終要落實到產品、服務、流程的設計中,通過設計驅動來引領綠色轉型

· 企業應主動擁抱ESG,通過良性設計建立差異化優勢,獲得消費者認同

· 政府在推動企業eco-effective轉型中大有作爲,需創新激勵機制和政策工具

從eco-efficiency到eco-effectiveness是一次範式革命,標誌着人類環境觀的躍升。對於正在推進ESG變革的企業而言,這一思維轉變可謂恰逢其時。唯有從被動減量走向主動創新,才能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這需要企業和政府攜手努力,在利益相關方中凝聚共識,打造ESG生態系統。我們曾經對增長和環保的對立看得太狹隘,而Cradle to Cradle理念讓我們看到了化解矛盾的錦囊妙計,開啓了eco-effectiveness的嶄新境界。

重塑環保設計:如何利用生物與技術營養實現材料可持續利用

生物營養和技術營養的循環是Cradle to Cradle設計理念的核心。McDonough和Braungart認爲,自然界的物質可分爲兩類營養:生物營養和技術營養,二者並行不悖,但循環方式迥異。設計的關鍵是要順應其內在規律,實現永續利用。讓我們深入解讀一下:

生物營養 (Biological Nutrients)

· 定義:可以安全地返回生物圈、被生物體新陳代謝的物質,如自然纖維、可堆肥材料等

· 循環模式: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分解爲水、二氧化碳等營養成分,最終形成土壤養分,滋養植物生長,實現物質closed loop

· 設計要點:慎選用材料,確保無毒無害、可生物降解;儘量使用單一材料,提高可降解性

· 案例:福特汽車座椅採用100%安全可堆肥的織物;TRIGEMA公司生產全棉無化學品T恤

技術營養 (Technical Nutrients)

· 定義:在工業死循環系統中無限次循環使用而不降級的非生物材料,主要指金屬、塑料等

· 循環模式:再利用(Reuse)和再製造(Remanufacturing),通過拆解、熔鍊等方式實現材料的高質量回收,用於同等質量的新產品生產

· 設計要點:產品模塊化設計,易於拆解、分選和再加工;避免使用混合材料,防止交叉污染;建立逆向物流體系,確保廢棄物高效回收

· 案例:Steelcase公司生產模塊化辦公椅,塑料和金屬部件可完全拆解回收再利用;Philips公司的Econova電視機98%材料可回收,並大量採用回收料生產

生物與技術營養的協同設計

· 兩類營養並非涇渭分明,而是可以藉由巧妙設計實現"quasi-lifecycle",即營養成分從生物圈進入技術圈,又重新回到生物圈

· 比如可堆肥的生物塑料,在使用週期內類似塑料發揮功能,使用後則可生物降解,重新釋放營養

· 再如可降解材料與永久材料組合,實現各司其職、階段性轉化,如植物纖維與金屬結合的傢俱

· 關鍵是對材料特性的透徹理解和靈活運用。設計師要像編曲一樣,讓不同材料在不同週期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

對企業ESG的啓示

· 開發bio-based原料,積極探索生物材料在產品中的應用,尋求化石基材料的替代

· 優化產品結構設計,最大限度實現產品回收利用,減少廢棄物產生

· 建立配套的逆向物流體系,提高廢棄物回收效率,發掘循環材料供應鏈機會

· 與原材料供貨商、回收商等上下游企業合作,共建共享材料數據庫,爲跨產業協同奠定基礎

· 採用生命週期視角,系統評估材料對環境的影響,制定材料環保標準,引導供應鏈綠色升級

· 創新商業模式,由sell products向sell services轉變,通過租賃等方式保有產品所有權,便於循環利用

生物/技術營養理念突破了傳統的"線性"思維,讓我們用"圓形"眼光審視萬物,洞悉材料循環的內在規律。對於正在開展ESG變革的企業而言,這一理念可謂點睛之筆,它昭示材料創新是打造可持續產品的關鍵一環,循環利用是實現死循環價值鏈的必由之路。惟其如此,企業方能在ESG賽道上贏得先機,在利益相關方中贏得美譽。讓我們以生物/技術營養爲指引,重構設計理念、流程、材料和商業模式,讓"搖籃到搖籃"成爲企業發展的新常態。

設計與自然的對話:解讀2000年Hannover世博會的綠色指南

Hannover可持續發展設計原則是McDonough應邀爲2000年漢諾威世博會制定的一套指導綱領,全面闡釋了他的設計理念。這些原則超越了建築領域,爲各行各業的可持續設計實踐提供了思想指引。讓我們逐條解讀其精髓要義:

1. 堅持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權利

· 設計應促進人與自然的共生,而非割裂對立。要從整體生態系統出發統籌考慮,實現人與萬物的互利共贏

· 對應到企業ESG實踐,就是要將環境、社會、治理因素內化於商業決策,而非視爲外部約束

2. 認知互聯互存的系統性

· 要深刻洞察人類活動與自然界的複雜聯繫,審慎權衡局部行爲對整體的影響,避免孤立thinking

· ESG不能流於點狀舉措,要從全價值鏈、全生命週期角度系統謀劃,方能激發協同效應

3. 尊重自然與人文的內在價值

· 自然不僅有使用價值,更有內在價值,人類應懷敬畏之心;設計要彰顯人文關懷,凸顯社會責任

· ESG不能僅盯着經濟賬,更要算大生態賬、社會賬,在商業利益與道德操守間找平衡

4. 爲設計負責,考慮整體影響

· 設計要以增進人類福祉和生態健康爲宗旨,對其整體影響負責,不能在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間做trade-off

· ESG要立足當下、放眼長遠,對各利益相關方負責,要有使命擔當,更要有具體行動

5. 創造安全耐用的產品

· 產品要從源頭杜絕有毒有害物質,爲消費者的健康安全負責;要保證耐用性,減少資源浪費

· ESG要將產品質量和安全視爲立身之本,將消費者權益放在首位,打造讓人信賴、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好產品

6. 消除廢棄物概念

· 要依循自然界循環不息的法則,讓廢棄物重獲新生,成爲他用;要從源頭精準投料,杜絕污染

· ESG要樹立循環思維,在產品、包裝、廢棄物等各環節精益求精,最小化外部性,最大化資源效率

7. 依靠自然能量

· 要最大限度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擺脫化石能源依賴;通過仿生設計等充分利用自然力

· ESG要積極開發清潔能源,推行節能減排,在能源結構轉型中搶佔先機

8. 理解設計的侷限

· 設計不是萬能的,在致力於優化的同時,更要順應自然,保持敬畏,不能好大喜功

· ESG要進行科學的成本效益評估,合理制定目標,量力而行,循序漸進

9. 通過知識共享尋求持續進步

· 可持續發展是一場接力賽,需要企業、政府、公衆等協同創新,共享智慧

· ESG是一個不斷evolving的過程,企業要虛心學習,擁抱變革,通過最佳實踐分享形成良性互動

漢諾威原則以宏大視野響應了設計的終極命題——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永續共生,堪稱對工業文明弊端的深刻反思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對照企業ESG實踐,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二者在理念、路徑、方法上的一脈相承。

超越傳統管制:Cradle to Cradle設計哲學的啓示

McDonough和Braungart在書中反覆強調,好的設計可以取代許多管制,讓法律變得不必要。傳統的環境管理主要依賴"命令-控制"的管制手段,而Cradle to Cradle設計則能從源頭上杜絕污染,實現更高層次的守法,從而"超越"管制。這一理念可謂視角獨特,發人深省。

管制的侷限

· 管制通常滯後於問題,總是被動應對已經發生的危害,缺乏前瞻性

· 管制容易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標不治本的困境,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 管制的制定和執行成本高昂,手段單一,效果並不理想

· 管制強調"不能做什麼",容易引發企業對立情緒,遏制創新活力

· 管制往往忽視區域差異和產業特點,缺乏靈活性

設計的優勢

· 好的設計從一開始就將環保、健康、安全等因素內生於產品,扼殺公害於搖籃

· 好的設計能滿足甚至超越最嚴格的標準,讓合規成爲自然而然的結果

· 好的設計能帶來品質提升、成本節約等商業利益,爲守法合規創造內生動力

· 好的設計強調"應該做什麼",用激勵取代懲罰,煥發企業創新激情

· 好的設計因地制宜、量身定製,實現千企千面、精準施策的效果

設計取代管制的案例

· 耐克360度環保概念鞋在設計之初就剔除了限用物質,遠超歐盟標準

· 日本大倉百貨把建築打造成巨型空氣淨化器,空氣質量優於法定標準100倍

· 手工傢俱企業The Joinery選用FSC認證木材,良好的供應鏈設計讓其免於繁複的材料合規審查

· 通用電氣醫療系統部將產品設計嵌入污染預防,產品超標排放直接歸零

對企業ESG的啓示

· 從被動應對轉向主動設計,在ESG目標設定上要有前瞻性思考,對標最佳實踐而非最低標準

· 在產品/服務設計的初始階段就融入ESG因素,將環保、健康、安全、公平、誠信等理念貫穿始終

· 通過全生命週期設計實現ESG合規,在材料選擇、製程改進、供應鏈管理等各環節爲守法合規掃清障礙

· 發揮設計創新優勢,爲ESG探索差異化路徑,在滿足合規的同時創造競爭優勢

· 通過開放式創新加強產學研用協同,運用前沿科技成果"設計"出更優的ESG解決方案

· 建立常態化的ESG培訓機制,提升全員設計能力,讓ESG成爲企業的文化自覺

由此可見,"設計取代管制"絕非放任自流的託辭,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守法合規理念。它啓發企業要從"要我守法"走向"我要守法",用內生動力取代外部壓力,在ESG的道路上實現自我革命、自我超越。這需要企業上下統一思想,政府部門也要因勢利導,在嚴管重罰和柔性互動間找到平衡。

創新共享平臺——智能材料庫如何助力企業ESG戰略

智能材料庫(Intelligent Materials Pool)是McDonough和Braungart提出的一個激動人心的概念,旨在打造一個高效、透明、可追溯的跨產業材料協同網絡。通過這一網絡,企業可以共享材料成分、性能等數據,實現材料的跨產業循環利用,創造巨大的經濟和環境效益。讓我們一層層剖析這一宏大設想:

智能材料庫的內涵

· 通過材料護照(Material Passports)等信息化手段,記錄材料在全生命週期的數據

· 運用物聯網、區塊鏈等前沿技術,實現材料流動的實時監測和優化調度

· 通過大數據分析,洞察材料使用規律,爲跨產業協同提供決策支持

· 構建開放共享的材料數據庫,打破產業間的信息壁壘,釋放協同創新潛能

· 形成一個由企業、研究機構、政府等多方參與的協同網絡,營造良性循環生態

智能材料庫的優勢

· 優化材料配置,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企業可以根據材料庫數據,精準配比投料,減少浪費

· 促進廢棄物循環利用,打通產業間的物質流。一個產業的廢棄物可以成爲另一個產業的原料

· 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供應鏈韌性。通過循環利用,減少對原生材料的依賴,抵禦價格波動風險

· 加速材料創新,孵化新產品、新業態。企業可藉助材料庫發現新的應用場景,拓展增長空間

· 實現材料全生命週期管理,提升品牌形象。透明、可追溯的材料管理有助於增強消費者信任

智能材料庫的應用案例

· 荷蘭航空公司與Desso公司合作,將報廢飛機地毯循環利用於新的地面地毯

· Excess Materials Exchange平臺爲50餘家企業提供廢棄物匹配服務,促成近400筆跨行業交易

· 丹麥Loop Rock公司的材料護照系統追蹤建築材料的來龍去脈,推動房屋解構和材料再利用

· 美國材料市場項目(U.S. Materials Marketplace)匯聚150家企業探索材料協同的可能性

對ESG的啓示

· 將死循環設計理念延伸到供應鏈,從源頭杜絕浪費,提高材料ESG績效

· 在原材料採購中引入ESG標準,優先選用綠色環保材料,助力上游供貨商轉型升級

· 依託數字化手段提升供應鏈透明度,強化材料合規管理,降低ESG風險

· 積極參與行業材料協同網絡,敞開胸懷分享數據,在開放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

· 創新商業模式,由原材料供貨商轉型爲材料管理服務商,創造循環經濟新價值

· 加強材料創新人才培養,提升跨界協同能力,打造ESG核心競爭力

可以預見,隨着以ESG爲導向的綠色轉型持續推進,企業間的材料協同必將成爲大勢所趨。智能材料庫爲這一轉型指明瞭方向:將創新的觸角延伸到企業邊界之外,在共建共享中打通資源循環的任督二脈。這需要企業突破"自我爲中心"的窠臼,樹立生態系統思維,在更大的棋局中找準自己的位置。同時,政府和行業組織也大有可爲。制定材料溯源和circularity標準,搭建跨行業協同平臺,營造公平包容的資源分配環境,都將成爲政策重點。ESG時代呼喚一個更加互聯、透明、高效的資源循環利用新格局,而智能材料庫恰恰爲我們描繪了一幅通向這一格局的鋪路圖。

(Link ESG推薦官 童易星)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