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SG 好書推薦官本期繼續爲大家介紹《Sustainable Investing: Beating the Market with ESG》。
北歐ESG投資的四大特點:引領全球可持續發展
北歐素來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先行者,在ESG投資領域也走在世界前列。具體來看,北歐ESG投資呈現以下特點:
一、政策引領,ESG已成主流
北歐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將ESG理念全面納入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典型如:
1. 挪威主權財富基金:世界最大主權基金,奉行嚴格的ESG投資政策,成爲全球ESG投資標杆。
2. 瑞典AP基金:全面整合ESG,並推動被投企業加強碳披露,發揮了ESG"領頭羊"作用。
3. 芬蘭養老金管理公司Ilmarinen:發佈ESG政策並定期公佈持倉的ESG報告,引領行業ESG進程。
在政府大力倡導下,ESG理念日益根植於北歐投資行業,ESG投資已成業界共識。
二、積極參與,踐行所有權責任
北歐投資者不僅將ESG融入投資決策,更積極對話企業,通過"股東行動主義"推動ESG進步,如:
1. 對話參與:瑞典Swedbank Robur等投資者定期與持倉企業互動,就氣候、水資源等議題提出改進意見。
2. 股東提案:挪威KLP等機構屢屢在股東大會發起ESG議案,推動重大ESG議題進入董事會視野。
3. 聯合行動:北歐投資者積極參與氣候行動100+等聯合倡議,凝聚全球投資者力量應對氣候變化。
踐行積極所有權已成爲北歐ESG投資的重要特色,彰顯了北歐資本對ESG理念的篤行力。
三、創新探索,聚焦長期價值
北歐投資者還積極創新ESG投資工具和策略,聚焦長期價值創造。典型案例包括:
1. 可持續發展主題基金:瑞典SPP、Storebrand等紛紛發行聚焦水資源、可再生能源等主題的公募基金。
2. ESG指數產品:丹麥Saxo Bank、Nordea等推出多款ESG指數產品,爲被動投資引入ESG理念。
3. ESG整合私募股權:EQT等私募巨頭積極開發"ESG+成長性"兼顧的投資策略,重塑私募股權生態。
在產品端發力的同時,北歐投資者還積極評估ESG投資回報,開展情景分析,致力於ESG價值的長期挖掘。
四、標準統一,倡導ESG信息披露
北歐是全球ESG標準的重要締造者,致力於ESG信息披露的國際協調,如:
1. GRI標準:由瑞典主導設計並推廣,如今已成爲全球應用最廣泛的ESG報告標準。
2. 碳披露項目(CDP):挪威Norges Bank等通過CDP推動全球企業加強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
3. 可持續證券交易所:斯德哥爾摩交易所等身體力行,爲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提供規範與平臺。
北歐在推進ESG信息披露標準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助於提升ESG投資的可比性和實質性。
綜合來看,北歐ESG投資根基深厚、生態完善,已躍升爲全球ESG投資高地。幾大特點啓示我們:
一是政策引導的關鍵作用。北歐ESG投資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在理念倡導、制度供給等方面的有力推動。相比之下,中國ESG投資剛起步,政府層面的政策供給亟待加強。
二是股東行動的典範意義。北歐投資者以股東身份積極推進ESG,彰顯了金融資本應有的責任與擔當。這種"言必行,行必果"的muscular approach值得借鑑。
三是創新發展的內生動力。北歐ESG產品創新層出不窮,投研體系與時俱進,爲ESG投資注入源源活水。這種創新精神與開放心態,對中國ESG投資體系建設大有啓發。
四是統一標準的協調效應。ESG標準"北歐造",成爲國際ESG合作的重要基礎。中國投資者應積極參與並助推ESG國際標準統一,爲全球ESG投資添磚加瓦。
北歐ESG投資全景解析:領先全球的可持續實踐
北歐地區是全球ESG投資的先行者和領跑者。無論是ESG投資理念的普及度,還是ESG策略的成熟度,北歐市場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們不妨對北歐ESG投資發展現狀做一番梳理。
一、高度成熟的ESG政策環境
北歐各國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將ESG理念全面納入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爲ESG投資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1. 明確的ESG披露要求:北歐國家較早出臺ESG信息披露規範,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報中詳細披露ESG表現,有力提升了ESG數據的可得性。
2. 積極的ESG激勵措施:北歐國家普遍對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等環境友好型項目給予稅收、補貼等優惠,引導資金流向ESG領先企業。
3. 完善的ESG生態系統:在政府大力倡導下,北歐湧現出一批專注ESG研究、評級、諮詢的第三方機構,爲ESG投資決策提供專業支持。
二、廣泛普及的ESG投資理念
北歐投資者較早將ESG理念內化爲自覺行動,ESG投資已成業界共識。
1. 機構投資者高度認同:北歐各大養老基金、主權基金、資管機構幾乎全部將ESG納入投資政策,視其爲獲取長期可持續回報的制勝法寶。
2. 個人投資者積極響應:在北歐,超過50%的個人投資者表示會優先考慮ESG表現,遠高於其他地區。ESG投資已成爲北歐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
3. ESG理念根植教育:北歐高校普遍開設可持續金融相關課程,培養ESG投資人才,讓ESG理念深入人心、代代相傳。
三、行之有效的ESG投資實踐
在ESG投資理念指引下,北歐投資者積極創新實踐,形成諸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最佳範式。
1. 系統開展ESG整合:北歐投資者較早將ESG因素納入投研盡調、選股配置、組合優化的全流程,形成從"自下而上"識別ESG風險、"自上而下"把控ESG收益的系統性投資決策機制。
2. 積極開展股東參與:北歐投資者以"話語權"促進被投企業ESG進步,通過參與對話、投票、提交議案等方式,倒逼企業重視ESG風險、規範ESG實踐,北歐股東參與水平全球領先。
3. 持續創新ESG產品:爲滿足居民養老可持續投資需求,北歐金融機構持續推出ESG主題基金、ESG指數基金、ESG ETF等創新產品,將ESG投資渠道做深做透。
北歐ESG投資實踐的獨到之處還在於,既致力於將ESG風險納入公司治理主流,又善於挖掘ESG因素帶來的創新型超額收益。在風險防範與價值創造間找到平衡,是北歐模式的精髓所在。與此同時,北歐地區還是ESG投資跨境合作的積極倡導者,主導發起了多個ESG國際倡議,引領全球ESG投資浪潮。
當然,ESG在北歐的蓬勃發展也得益於其深厚的文化土壤:崇尚環境友好的生活理念,重視社會公平正義的人文情懷。ESG投資實踐與社會責任感的有機融合,是北歐模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北歐ESG投資實踐解析:挪威、瑞典、芬蘭領先案例
讓我們聚焦北歐本土ESG領軍機構的實踐案例,以管窺北歐ESG投資的發展脈絡。箇中細節對完善中國ESG投資生態大有啓發。
案例一:挪威政府全球養老基金(GPFG)
GPFG是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也是ESG投資的標杆。其ESG實踐要點如下:
1. 制定負面篩選標準,剔除在環境、人權等方面存在嚴重問題的投資標的。
2. 積極參與被投企業治理,通過與管理層對話、在股東大會上行使表決權等推動ESG進步。
3. 針對氣候變化、水資源管理等議題制定專項ESG投資策略,引導資金配置。
4. 定期發佈《負責任投資報告》,詳細披露ESG參與成效,接受公衆監督。
GPFG的案例彰顯了資產所有者在推動ESG投資中的關鍵作用。其負面篩選、主動管理的方法論,堪稱業界典範。
案例二:瑞典Swedbank Robur
Swedbank Robur是瑞典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致力於將ESG全面嵌入投研流程。具體包括:
1. 設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對ESG投資決策進行統籌管理與監督。
2. 針對化石燃料、水泥等高排放行業制定ESG參與計劃,推進低碳轉型。
3. 聯合其他投資者開展協同參與,撬動被投企業在重大ESG議題上採取行動。
4. 發佈年度《負責任投資報告》,彙報參與成效,強化ESG問責。
Robur的實踐表明,ESG投資的精髓在於主動參與、協同聯動,單打獨鬥難成氣候。
案例三:芬蘭Ilmarinen
Ilmarinen是芬蘭最大的養老金保險公司,以領先的ESG整合實踐著稱:
1. 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構建ESG評估框架,實現投資與SDGs的協同增效。
2. 開發內部ESG評級工具,對持倉企業實施ESG盡調和跟蹤評估。
3. 聘請外部ESG專家對投資團隊進行ESG整合專項培訓,強化內部能力建設。
4. 在官網實時披露所有權益類持倉的加權平均ESG評級,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Ilmarinen率先將SDGs納入投資視野,是全球ESG整合的先行者。其ESG投資體系專業完備、透明高效,堪稱業界翹楚。
北歐ESG領軍機構各具特色,但萬變不離其宗:將ESG投資視爲價值信念和道義擔當,而不是逐利的工具;善於在理念倡導、能力建設、主動參與等方面精準發力;勇於創新實踐,以評估框架、參與路徑等方面的突破捷足先登。這些經驗對中國ESG領軍機構具有重要借鑑意義。
從北歐到中國:借鑑ESG投資成功經驗的路徑
縱覽北歐ESG投資發展歷程,對正處於ESG投資起步階段的中國資本市場而言,北歐經驗可謂充滿啓迪意義。我們可從政策、實踐、生態三個維度探尋北歐經驗對中國市場的啓示。
一、完善ESG政策供給
北歐ESG投資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府在頂層設計層面的有力推動。反觀中國,雖然《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明確提出發展ESG投資,但在具體政策供給層面尚不完善,主要體現在:
1. ESG信息披露尚無強制性規範,披露內容、格式、深度參差不齊,可比性差。
2. ESG評級尚無統一標準,市場化、專業化程度不足,公信力有待提升。
3. 對ESG領先企業的激勵措施不多,正面引導作用有限。
對此,建議有關部門儘快制定中國版ESG披露準則,明確強制披露要求;遴選權威機構建立官方ESG評級體系;在財稅、金融等領域加大對ESG表現優異企業的支持力度,形成ESG投資的有效激勵機制。
二、豐富ESG投資實踐
相比北歐動輒數十年的ESG投資積澱,中國ESG投資方興未艾,無論是投資理念滲透,還是投資策略運用,都還較爲初級,主要問題包括:
1. ESG投資流於表面,停留在簡單負面篩選層面,ESG整合尚未成氣候。
2. 機構投資者ESG參與意識淡薄,對話、提案等深度參與手段運用較少。
3. ESG投資產品單一,以一般股票型、債券型公募基金爲主,ESG指數基金、ETF等聚焦ESG的創新產品不足。
爲此,建議各類機構投資者樹立負責任投資理念,將ESG全面嵌入投資決策;發揮存量優勢,積極開展股東參與,喚醒被投企業ESG責任感;加快創新轉型步伐,搶抓ESG產品創新制高點,以差異化策略拓展ESG投資邊界。
三、營造ESG發展生態
北歐ESG投資的持續領先,歸功於官產學研各界形成的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良性生態。而中國ESG投資仍處於各自爲政、單打獨鬥的分散化發展階段:
1. 監管部門統籌協調有欠缺,ESG政策有碎片化傾向。
2. 財經高校ESG教育起步晚,ESG投資研究實踐脫節。
3. 產業與金融對接不暢,ESG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
對此,建議政府發揮"頂層設計師"作用,建立跨部委ESG投資統籌機制,打通部門間政策壁壘;鼓勵高校設立ESG專業,加強實務界教學資源供給,爲行業輸送ESG投資人才;搭建產融對話交流平臺,健全ESG第三方服務市場,提高ESG信息供給質量,激發產融協同活力。
ESG投資研究進展:國際經驗與對策建議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圍繞ESG投資開展了大量實證研究,爲ESG投資實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和經驗借鑑。我們不妨對部分有代表性的實證研究成果做一番梳理和綜述。
一、ESG表現與公司財務績效的關係
多項國際研究表明,良好的ESG表現通常與公司的財務績效正相關。Friede等(2015)的元分析顯示,多數研究支持這一結論。Ferrell等(2016)的跨國研究也發現,ESG評分較高的公司往往具有更優的市場估值和會計業績。在中國,章程等(2019)的研究也確認了ESG評分與企業ROE之間的顯著正相關性。
二、ESG信息披露質量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高質量的ESG信息披露被證實能顯著影響資本市場,如降低公司的股權資本成本並提高分析師預測的準確性。Dhaliwal等(2011)的研究發現,自願披露CSR報告的公司能享受到更低的資本成本。Flammer等(2019)指出,強制性的CSR披露可以增加機構投資者的持股和分析師的關注度。
三、ESG投資策略的超額收益來源
國際上的實證研究支持ESG投資策略能夠帶來超額收益。例如,In等(2014)分析的數據表明,高ESG評級的美國公司股票顯著地具有正向的Alpha。Giese等(2019)對MSCI ACWI指數的研究也發現,ESG評級的提升與超額收益顯著相關。在中國,郝項超等(2021)的研究也顯示,運用ESG動態優化策略可以獲得顯著的超額收益。
四、ESG因子在投資組合管理中的應用
ESG因子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資產配置和組合管理中。Pedersen等(2020)在均值方差框架下納入ESG偏好,構建了ESG有效前沿,實現了風險、收益與ESG之間的平衡優化。國內研究如張宇等(2022)將ESG評級納入Black-Litterman模型,有效改進了股債策略性配置的風險收益表現。
這些研究初步驗證了ESG因子在大類資產配置中的應用潛力,爲ESG投資向縱深化、精細化方向發展指明瞭路徑。當然,現有研究仍存侷限,主要體現爲:樣本數據多侷限於發達市場,對新興市場的研究相對不足;對ESG投資的經濟效應和作用機制的剖析有待深化;對ESG因子的時變特性、交互效應等缺乏考察。未來,隨着ESG數據的日趨豐富完善,跨市場、長週期的實證研究大有可爲,多學科交叉視角下對ESG投資效應與機制的研究也將不斷深化。可以預見,ESG投資研究正從"有沒有"、"有多少"轉向"爲什麼"、"怎麼用",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必將推動ESG投資邁上新臺階。
Meta分析作爲一種綜合定量文獻的方法,通過系統彙總同一主題的多項研究結果,可爲我們全面認識ESG表現關係提供新的視角。國外學者近年來開展了多項有關ESG投資績效的Meta分析,值得我們細細梳理。
一、ESG表現與財務績效關係的Meta分析
1. Friede等(2015)對之前2000多項研究做了開創性的Meta分析,得出了ESG表現與財務績效正相關的總體結論。此後,基於更新樣本數據和改進方法,又湧現出一批Meta分析文獻。
2. Whelan等(2021)的Meta分析聚焦公司層面,納入1000餘項研究。結果再次印證ESG與會計績效、市場表現顯著正相關,尤其是在發達經濟體。這表明ESG價值創造受到市場廣泛認可。
3. Vishwanathan等(2020)則聚焦投資組合視角的200餘項研究,發現ESG投資策略總體上可跑贏業績基準。不過研究間結果分化明顯,ESG投資績效受管理方式、行業覆蓋、業績指標等因素影響。
二、揭示ESG投資績效的影響因素
進一步地,一些Meta分析開始探究ESG投資績效的影響因素和邊界條件。
1. Daugaard(2020)對150項研究的Meta分析發現,ESG投資績效存在顯著的"年代效應",實施區間在2010年後更可能取得正收益。這印證了ESG投資實踐隨時間推移漸入佳境。
2. 王曼曼等(2022)的Meta分析發現,ESG整合等主動投資策略的財務收益通常優於負面篩選等被動策略。這說明ESG策略的主動程度和參與深度,是影響投資績效的關鍵因素。
三、探索ESG投資績效的作用機制
Meta分析還有助於從更宏觀視角剖析ESG投資績效的作用機制和傳導路徑。
1. 安同良等(2022)的Meta分析發現,ESG對財務績效的正向作用主要通過創新能力、運營效率等中介機制傳導。這爲理解ESG投資的經濟學邏輯提供了新線索。
2. 李坤望等(2021)的Meta分析則聚焦ESG各維度,發現環境、社會、治理表現的經濟後果各不相同,由此導出ESG三大支柱"分而治之"的策略啓示。
可以看到,近年來Meta分析方法在ESG投資研究中的應用日益深入,在總結實證研究異質性結論、考察影響因素異質性效應、揭示ESG經濟後果背後"黑箱"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標誌着ESG投資研究正邁向更加細緻入微、更加註重機理闡釋的新階段。此外,Meta分析爲ESG投資實戰提供新啓示。投資者應樹立動態思維看待ESG投資績效,大勢所趨但不可操之過急;應在負面篩選基礎上提升ESG整合水平,將ESG融入投研全流程;應區別對待ESG各維度信息,因企制宜評估其價值創造機制。當然,ESG相關Meta分析尚不成熟,主要侷限於對已有文獻的定量綜合,對爭議問題的調和能力有限。其方法工具有待進一步改進提升,如充分考慮個體研究的權重差異,合理矯正發表偏倚,準確界定Meta分析的使用邊界等。
從G20到亞洲:全球可持續金融政策的演變
進入21世紀以來,可持續金融已成爲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議題。各國監管機構紛紛將ESG納入政策視野,大力推動綠色金融、氣候金融立法,引導資金流向可持續發展領域。我們不妨梳理一下近年來全球可持續金融政策監管的發展動向。
一、G20引領新趨勢
作爲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G20將綠色金融、可持續金融議題放在重要位置。2016年G20杭州峯會首次將綠色金融納入議程,成立G20綠色金融研究小組。2021年G20羅馬峯會發布可持續金融路線圖,旨在動員公共和私人資金支持綠色、包容和可持續發展,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和環境挑戰。
二、歐盟開創新局面
歐盟是推進可持續金融的全球先行者。2018年歐盟發佈"可持續金融行動計劃",提出建立統一的ESG分類標準、披露標準、低碳基準等一系列舉措,意在將ESG理念納入金融體系主流。2020年,歐盟出臺"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可持續經濟活動分類方案"等法規,進一步強化投資產品ESG披露要求,明晰"綠色"投資邊界。2021年,歐盟將可持續金融目標納入新《公司治理指令》,加速推廣ESG信息披露在整個歐盟資本市場的應用。
三、美國政策新變化
美國在推進ESG立法和監管方面曾趨於審慎。但拜登政府上臺後,態度出現積極轉變。2021年,美國證監會成立氣候和ESG工作組,加強ESG信息披露監管;白宮發佈"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整體戰略",鼓勵聯邦機構將氣候風險納入監管決策。這標誌着ESG因素開始融入美國金融治理框架。
四、亞洲市場新進展
亞洲在推進ESG金融監管方面不斷髮力。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近年來密集出臺綠色金融、ESG信息披露指引,引導金融機構加強ESG風險管理。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綠色金融評估計劃》,旨在推動金融機構完善ESG治理體系。香港聯交所發佈《氣候信息披露指引》,強化上市公司氣候報告要求。這些舉措爲構建中國特色可持續金融生態注入新動力。
隨着“碳中和”成爲全球共識,完善可持續金融政策體系已成爲世界各國的優先議程。各國的監管政策正在逐步推動ESG納入金融決策的“新常態”,並引導資金更多地流向低碳、環保、普惠等領域。展望未來,我們可以預見,隨着全球對可持續金融治理的不斷深化,綠色金融市場將迎來跨越式的發展。各國監管機構、金融機構及相關組織的協同努力,將共同推動全球可持續金融治理邁向更高水平。
ESG投資的未來:氣候變化、人口結構和科技變革的深遠影響
ESG投資的未來發展,離不開對驅動ESG變革的深層次力量的洞察。氣候變化、人口結構、科技變革正在深刻重塑全球經濟社會格局,爲ESG投資注入前所未有的增長動力。
一、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與機遇
氣候變化無疑是影響未來ESG投資格局的最重要變量。隨着極端天氣頻發、自然災害加劇,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物理風險"將對農業、地產、保險等行業形成衝擊,上市公司業績或難以倖免。同時,各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力度不斷加大,"轉型風險"也在悄然積聚。化石能源、重污染企業面臨更爲嚴格的減排約束,其資產價值恐遭重估。銀行、保險公司與高碳企業的金融往來也將受到更多限制。可以預見,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將成爲金融監管的重點,氣候壓力測試有望成爲金融機構的"標配"。
但危機往往孕育機遇。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產業將迎來跨越式發展。各類氣候主題投資產品有望層出不窮。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氫能、儲能等氣候技術創新前景廣闊。ESG整合策略將助力價值發現,搶佔氣候經濟制高點。此外,氣候相關保險、天氣衍生品等風險管理工具需求激增,"自然資本"投融資模式加速探索,金融創新大有可爲。如何以ESG視角主動管理氣候風險,把握氣候智慧增長新機遇,將成爲未來ESG投資的核心命題。
二、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可持續投資新需求
人口老齡化是全球性趨勢,"未富先老"也成爲不少新興經濟體的現實困境。隨着老年撫養比持續攀升,養老財務可持續性面臨嚴峻挑戰,如何保障退休人員長期、穩定的養老金收入備受關注。在超低利率環境下,僅僅依靠固定收益投資難以跑贏通脹。如何在可控風險內實現養老金保值增值,成爲長期投資者的當務之急。而ESG投資恰恰契合養老基金的長期投資屬性,通過將ESG因素納入資產配置決策,可在獲取穩健長期回報的同時降低尾部風險。養老金等長線資金配置ESG資產的需求將持續旺盛。
與此同時,隨着ESG理念被更多年輕一代投資者接受和踐行,將個人價值觀與投資決策相結合成爲新趨勢。在這一背景下,FOF、養老目標基金等踐行責任投資的創新產品有望不斷湧現。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競相佈局ESG領域,通過豐富產品線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可持續投資需求,也將成爲業務轉型、提升專業能力的重要抓手。如何因應人口結構新變化,以ESG創新激發養老金融活力,滿足銀髮羣體、新生代的可持續投資偏好,值得金融機構深入思考。
三、科技變革帶來的效率提升新可能
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深度賦能,正在重塑ESG投資的分析框架與實踐路徑。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智能處理,使ESG投資告別了過度依賴評級機構的窘境,投資者對ESG表現的評估更加立體、客觀、及時。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前沿算法的運用,極大提升了ESG數據的全面性和粒度,實現了從單一指標到行業映射圖譜的跨越,爲精準刻畫行業ESG特徵、把握系統性風險創造了條件。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爲ESG數據治理提供了新思路。在技術賦能下,ESG數據有望實現全流程可溯源,數據造假、信息遺漏等問題將得到有效遏制。
同時,智能投顧、機器人投研等科技應用不斷深化,爲ESG投資策略注入新活力。藉助算法模型,投資者可快速將海量異構數據轉化爲擇時、選股等決策信號,多因子選股、智能資產配置水平不斷提升。在ESG主題投資、股東參與等領域,大數據挖掘、情感分析等新技術也大有可爲,爲捕捉ESG投資新風口、實現精準參與提供了技術支撐。隨着金融科技創新不斷深入,定製化、智能化、全流程化的"AI+ESG投資"解決方案有望不斷湧現,爲提升ESG投研效率、優化客戶體驗、加強風險管控開闢新路徑。
這三大驅動力—氣候變化、人口結構變化和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經濟和社會結構,爲ESG投資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投資者需要適應這些變化,利用新興技術和數據解決方案,優化投資組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投資目標。未來,能夠有效應對這些全球性挑戰的ESG策略將領跑市場,爲投資者帶來長期的價值增長。
(Link ESG推薦官 童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