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ESG精選好書|財經專家指導:如何通過ESG投資應對氣候變化並獲取異常回報(上篇)

發布 2024-5-20 下午06:30
© Reuters.  ESG精選好書|財經專家指導:如何通過ESG投資應對氣候變化並獲取異常回報(上篇)

LINK-ESG 好書推薦官本期要爲大家介紹的《Sustainable Investing: Beating the Market with ESG》由漢納·西爾沃拉(Hanna Silvola)和蒂娜·蘭道(Tiina Landau)合著。本書詳細介紹瞭如何透過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分析來鑑別未來的商業機會和管理風險,從而實現超常回報。書中不僅提供學術研究成果,還有實用的模型和工具,幫助投資者進行ESG分析。

蒂娜·蘭道 (Tiina Landau) 是一位國際認可的可持續性專家,也是一名認證的歐洲財經分析師(CEFA)。她目前在Neste Corporation擔任可持續性經理,將可持續性考慮整合進新的商業模型和供應鏈中。此前,她在Ilmarinen擔任高級負責投資官,管理着價值50億歐元的投資資產。她也曾在OP Financial Group(投資資產達800億歐元)和KPMG管理顧問公司工作過,擁有豐富的媒體和研討會演講經驗。

漢納·西爾沃拉 (Hanna Silvola) 是芬蘭漢肯商學院(Hanken School of Economics)的會計學副教授。她的研究興趣包括可持續投資以及在戰略決策中測量、報告和保證企業可持續性信息。她在倫敦經濟學院、斯坦福大學、蒙納士大學和新南威爾士大學有國際經驗,並在多個會計期刊上發表了相關論文。

這本書回顧了最新的可持續投資方法和財務盈利方式,並描述了ESG分析如何辨別商業機會和管理風險,以實現異常回報。書中介紹了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和數字化等大趨勢如何增加不確定性和信息不對稱,從而影響投資的未來回報。從盈利角度來看,主要探討了ESG因素如何影響公司的長期附加價值和金融市場中的公司估值。儘管可持續性提供了異常回報的機會,但這一現象也需要批判性地看待。書中描述了與ESG數據和工具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相關的風險和限制。

實現財富與價值雙重增長,可持續投資指南

可持續投資是一種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簡稱ESG)因素納入投資分析和決策過程的投資理念與方法。可持續投資關注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力圖在獲取良好投資回報的同時,推動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投資的內涵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在傳統財務分析基礎上,納入對ESG因素的考慮。投資者相信ESG表現優異的企業能更好地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創造長期價值。

2. 通過ESG信息,全面瞭解企業運營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識別潛在的投資風險與機會。實現風險-收益率的匹配和優化。

3. 發揮資本配置的導向作用,將資金投向ESG表現出色、符合可持續發展方向的資產,推動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

4. 樹立負責任投資理念,關注企業在環境保護、社區發展、倫理道德等方面的責任擔當,通過"積極所有權"推動企業變革。

5. 踐行普惠金融,服務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在獲取財務回報的同時創造積極的環境與社會影響。

6. 滿足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人羣的價值訴求,實現投資收益和社會責任的統一,獲得聲譽和品牌溢價。

可持續投資是ESG投資、負責任投資、影響力投資、普惠金融等概念的集大成者,代表了一種"利他"與"利己"兼顧的投資範式轉變。它通過市場機制和資本力量,推動社會經濟體系向更加公平、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爲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貢獻金融智慧。

ESG投資背後的邏輯:爲什麼它成爲未來趨勢

ESG投資的快速發展有其深層次的驅動邏輯,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基於長期風險調整後收益的考慮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ESG表現優異的公司能夠獲得更高的長期風險調整後收益。這主要基於:

· ESG管理能力是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質量的體現,ESG領先企業通常具備更強韌性和應對風險的能力,特別是在危機時期往往有更好表現。

· 隨着ESG相關監管趨嚴和社會意識提升,ESG風險管理能力不足的企業面臨更多訴訟、罰款、限制等負面影響,財務表現和估值水平或將受損。

· ESG議題代表了影響企業長期發展的重大趨勢,ESG整合有助於投資者把握可持續發展帶來的創新與增長機遇。

因此,納入ESG因素能更全面地評估企業價值創造能力,選擇ESG表現優異的資產有望獲得長期超額收益。

2. 聲譽管理與負面事件規避

機構投資者是公衆資金的受託人,需要對其投資行爲負責。將ESG納入投資流程,有助於規避ESG相關的負面事件衝擊,維護品牌聲譽。

· 環境污染、產品質量、腐敗等醜聞會讓企業陷入聲譽和公關危機,股價往往應聲大跌。恪守ESG標準的投資有助於降低此類負面事件幾率。

· 隨着社交媒體發展和信息傳播加速,企業和投資者的不當行爲更易被放大。ESG投資是聲譽風險管理的需要。

· 監管部門日益要求投資機構披露ESG整合情況,將ESG納入投資也是合規性的需要。

ESG投資是聲譽管理和風險規避的重要工具,是機構投資者不可或缺的"護城河"。

3. 社會責任與機構價值觀的契合

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爲各界共識,將ESG理念融入投資決策是金融業迴應社會訴求的重要方式。

· 負責任投資是大型資產所有者的價值追求,特別是主權基金、養老金等,需要用好公衆託付的資金,創造長期可持續價值。

· 隨着財富向新生代轉移,注重企業社會責任和價值觀的投資者羣體不斷擴大。ESG投資有助於滿足這些受益人偏好,獲得認同。

· 將社會責任融入投資決策,是金融機構展示"企業公民"形象、提升品牌溢價的重要舉措。

ESG投資的主流化發展,有其必然邏輯:基於長期價值創造、聲譽與風險管理、社會責任等多重考慮。洞悉並把握這些驅動因素,是做好ESG投資的關鍵。展望未來,隨着ESG相關政策與實踐的持續演進,市場對可持續發展的偏好只會愈發強烈,ESG投資的接受度和影響力也將不斷提升。

ESG實踐的關鍵:股東、董事會與管理層的三重門

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管理層是公司治理的三大支柱,也是投資者施加影響、推動公司變革的主要抓手。下面我們詳細探討投資者如何通過這三個層面,踐行"積極所有權",促進被投資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一、股東大會:以投票權倡導ESG議題

股東大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構,是投資者行使話語權的重要平臺。以下是幾種常見做法:

1. 出席股東大會,參與表決。支持有利於提升ESG表現的議案,反對有悖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動議。

2. 提交ESG相關的股東提案。倡導加強信息披露、完善公司治理、承諾減排等,引導公司重視ESG管理。

3. 對外發聲,公開表達對特定ESG議題的關注,形成聲譽壓力,推動公司採取行動。

二、董事會:助力完善ESG治理

董事會負責制定公司發展戰略,監督管理層工作。以下舉措有助於促進董事會對ESG議題的重視:

1. 助力提名ESG背景的董事候選人,爲董事會引入可持續發展專業視角。

2. 舉辦閉門會議,與董事會成員溝通,提高其ESG意識,解釋ESG整合的商業價值。

3. 推動設立ESG委員會等專門機構,將ESG因素納入公司決策主流,強化董事會監管。

三、管理層:深化務實合作

管理層負責公司ESG戰略的落地執行,投資者與管理層互動對推進ESG實踐至關重要。

1. 召開閉門會,聽取管理層全面彙報,評估ESG風險管理現狀,提出具體改進建議。

2. 針對性約談,就特定ESG事件(如供應鏈管理、產品質量等)與管理層深入討論,敦促其整改。

3. 實地考察,調研企業ESG管理實際運作情況,瞭解一線員工觀點,檢驗ESG承諾的落實程度。

4. 對ESG表現突出的企業予以公開表彰,樹立標杆,以榜樣力量激勵管理層做出更大進步。

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管理層這三大抓手,投資者可以全方位深度參與公司治理,推動ESG議題納入企業決策的主流。同時,投資者應區別對待、因企施策:對ESG風險防範存在短板的企業應予以針對性"問診把脈";對ESG表現已屬業內標杆的企業則應予以正向激勵,促其做大做強。投資者需要與被投企業開展坦誠務實的對話,瞭解企業訴求,提供專業建議,攜手共進,方能收穫最佳成效。

說不就走!投資者如何用"退出"激發企業的ESG行動

除了通過互動交流等"柔性"方式,投資者還可以運用"聲音"(Voice)和"退出"(Exit)兩種手段,以更強硬的姿態敦促被投資企業重視ESG問題,推進可持續變革。

一、"聲音":批評問責,形成壓力

"聲音"是指投資者公開表達不滿,向被投資公司施壓,迫使其重視ESG風險、改進ESG表現的做法。主要包括:

1. 公開聲明:通過公開信、媒體聲明等方式,就企業在ESG方面的不當行爲表達關切,要求對外說明並限期整改。

2. 不滿意投票:在股東大會投票環節投下反對或棄權票,對企業在ESG議題上的不作爲予以問責。

3. 提交議案:以股東身份提交議案,就ESG管理不善等問題徵集其他股東支持,通過議案否決向企業施壓。

4. 發起聯名:與其他投資者開展聯名行動,共同向企業董事會或管理層喊話,以羣體智慧的力量形成壓力。

"聲音"策略的關鍵是要"痛下決心",拿出魄力,展現出推動改革的堅定決心。對賴以不改的企業,可考慮逐步升級舉措,必要時訴諸媒體,放大社會影響力。

二、"退出":勵志鞭策,激發變革

"退出"是指以減持或拋售股票的方式,向ESG表現不佳的企業"說不",以負面激勵促其轉型升級。主要思路爲:

1. 警示溝通:與擬"退出"企業高層會面,闡明立場,給予改進機會,否則將考慮退出該項投資。

2. 逐步減持:先小幅減持以示警告,後視企業反饋態度和整改誠意,再決定是否繼續"退出"。

3. 清倉拋售:對拒不整改、對話數次無果的投資項目,該出手時就出手,以斷然態度切割問題企業。

4. 列入黑名單:對ESG問題嚴重、屢教不改的企業列入長期禁投黑名單,並適時對外公示。

"退出"給予企業極大震懾,具有強烈的負面激勵效應。但需謹慎使用。投資者需全面評估"退出"的時機和節奏,既要讓企業感受到壓力,又要給其留出整改的空間。通過逐步遞進的退出方式,在不傷筋動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敦促企業"醒悟"、轉型,方爲上策。

"聲音"和"退出"是投資者踐行積極所有權、推動企業轉型的兩大利器。運用得當,往往事半功倍。需要注意的是,"聲音"和"退出"並非涇渭分明,很多時候是相輔相成的。投資者懲前毖後、組合出擊,佈下天羅地網,才能形成對企業持續的壓力,激發其變革內生動力。同時,投資者也需把握分寸,在批評和鼓勵之間找到平衡。對願意變革卻囿於能力不足的企業應給予支持和鼓勵;對故意僥倖、拒不改正的頑疾企業則應毫不留情、予以嚴懲,讓ESG成爲硬約束,引導企業循着可持續發展的軌道篤定前行。

兩大案例剖析:投資者如何集體行動促進ESG實踐

多方投資者合力開展股東行動,是踐行積極所有權的重要方式。通過集衆人之智、匯衆人之力,投資者可以形成更強大合力,撬動企業ESG變革。下面我們通過兩個案例,分析多方投資者攜手推進ESG議題的實踐。

案例一:氣候行動100+倡議

1. 項目背景:氣候行動100+是一項全球性投資者倡議,旨在通過股東參與,促使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企業採取必要行動,應對氣候變化風險。

2. 參與方:該倡議由亞太地區、歐洲和北美地區的六家區域投資者網絡牽頭髮起,目前已有500多家全球機構投資者參與,管理資產總規模超55萬億美元。

3. 參與方式:投資者與被參與企業高層開展密切對話,督促其完善氣候治理、減少排放、加強信息披露。對話過程貫穿三管齊下:

· 公司承諾:敦促企業公開承諾將業務調整至與巴黎協定保持一致。

· 行動計劃:督促企業制定並披露一份詳盡的低碳轉型行動計劃。

· 進展報告:督促企業按TCFD建議加強信息披露,報告低碳戰略實施成效。

4. 成效評估:倡議發起三年來,參與企業在氣候治理、減排行動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但距巴黎協定目標仍有差距,有待投資者持續努力。

案例二:Workforce Disclosure Initiative

1. 項目背景:2017年,英國ShareAction發起Workforce Disclosure Initiative(WDI),旨在通過投資者合力,推動企業加強人力資本管理信息披露。

2. 參與方:140多家機構投資者響應該項目,其管理的資產規模合計超14萬億美元。參與的知名投資者包括安本、安盛、貝萊德等。

3. 參與方式:項目組每年彙總投資者意見,形成一份關於人力資源管理的調查問卷,發送至全球數百家大型企業,要求對外披露相關數據。問卷內容涵蓋:

· 員工結構與多元化

· 員工健康與安全

· 薪酬福利與工作條件

· 員工發展與培訓等

4. 成效評估:項目發起三年來,回覆問卷的企業數量和披露水平逐年提高。disclosed評分超90分的企業由最初的25%上升至41%。

以上案例表明,大型機構投資者聯手開展股東行動時,可以產生"1+1>2"的效果,倒逼企業在ESG關鍵議題(如氣候、勞工)上有所作爲。多方聯合行動之所以能發揮大於單一投資者參與的效果,基於這樣幾點原因:

· 管理規模大,話語權強,企業不敢輕易忽視。

· 聚焦明確議題,訴求具體,便於督促落實。

· 各司其職,集中資源,攤薄參與成本。

· 形成合力,久久爲功,讓企業感受到持續壓力。

當然,多方合作也有挑戰,如各方訴求不一、難以協調行動等。投資者需擦亮眼睛,選擇契合自身理念、謀求長期回報的行動倡議,審慎評估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在ESG推進成效和自身資源投入間求得平衡。總的來說,隨着ESG投資蔚然成風,聯合股東行動將成常態,而非例外。把握新趨勢,參與有影響力的聯合行動,已成爲投資者ESG整合大潮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投資者指南:掌握ESG評級和信息披露的關鍵工具

識別並評估企業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的可持續發展因素,是開展ESG整合、優化投資決策的基礎。這需要運用各類信息來源和分析工具。我們不妨對這些工具進行梳理和比較。

一、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框架

全球已形成多個廣受認可的ESG信息披露框架,爲投資者提供了識別可持續發展因素的概念基礎。主要包括:

1. GRI標準:側重ESG報告的一般流程與內容,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ESG披露標準

2. SASB標準:聚焦美國上市公司,剖析各行業的重要ESG議題及量化指標

3. TCFD建議:專門針對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引導企業評估氣候風險、制定應對

4. CDSB框架:旨在將氣候變化等環境信息與財務報告相整合

5. IRFs框架:倡導將ESG因素納入企業價值創造的描述中

二、ESG評級工具

ESG評級是外部機構對企業ESG表現打分排名的結果。主流ESG評級工具包括:

1. MSCI ESG評級:對全球8500多家公司的ESG風險和機遇進行評估

2. Sustainalytics ESG風險評級:衡量企業面臨的ESG風險敞口及管理能力

3. RobecoSAM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每年對全球4000多家上市公司進行可持續發展評估

4. ISS-oekom ESG公司評級:基於100多項指標,對全球超過5000家發行人的ESG績效進行評級

5. 標普全球ESG評分:運用1000多個數據點,對全球7300多家公司進行評分

三、主題評估工具

聚焦重點ESG議題的專項評估工具層出不窮,有助於投資者細化ESG因素分析。比如:

1. CDP問卷:從氣候變化、森林、水資源三個維度細評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

2. 碳信息披露項目(CDP):從氣候變化、水資源、森林三個維度細評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

3. 聯合國全球契約原則:評估企業在人權、勞工、環境、反腐敗等十項原則上的進展

4. 赤道原則:評估企業在項目融資中對環境和社會風險的管理

5. 轉型路徑倡議(TPI):評估企業在"2度情景"下的減排進展及氣候治理水平

四、爭議事件數據庫

及時洞悉企業在ESG方面的負面事件,對於把控風險至關重要。常用的爭議事件數據庫包括:

1. Sustainalytics爭議研究:採用系統方法篩選企業在ESG方面的負面新聞

2. RepRisk ESG風險平臺:對全球超過15萬家公司和3萬個項目的ESG風險進行日常監控

3. MSCI ESG爭議評分:把ESG爭議事件分爲"嚴重"、"高度"、"中度"三個等級

可持續發展信息披露框架奠定了識別ESG因素的概念基礎;ESG評級工具可幫助投資者快速"自上而下"把握企業ESG整體表現,但仍存主觀性;聚焦特定主題的工具有助於分析的"自下而上"深入;爭議事件監測則強調了風險的動態識別。

這些工具各有側重,投資者需根據自身條件,兼顧評估的全面性和針對性。通常,先用評級工具獲得宏觀印象,再運用細分工具"追根溯源",並配以事件監測"查漏補缺"。對ESG整合起步階段的投資者,建議以披露框架爲指引,藉助成熟評級工具"培養感覺";對實踐深入者,則建議廣泛運用各類工具,通過"多維透視"實現ESG因素的全面深度評估。

將ESG納入財務分析:一步步教你如何操作

將ESG因素納入投資分析和估值,是ESG投資的核心所在。這要求投資者審慎評估企業在ESG方面的表現及其對財務的影響,並恰當體現在估值假設中。以下是一些操作層面的思路:

一、識別關鍵ESG驅動因素

首先要從行業和企業兩個層面,識別對財務和估值最爲關鍵的ESG因素,主要思路爲:

1. 參考SASB等披露框架,判斷各行業的重要ESG議題,如能源行業的碳排放、科技行業的數據隱私等。

2. 研究企業商業模式和行業地位,判斷個股面臨的特定ESG風險和機遇,如環保壓力、產品創新等。

3. 通過案例分析和敏感性測試,判斷各類ESG因素與企業財務的關聯程度。

二、分析ESG因素的財務影響

對識別出的關鍵ESG驅動因素,深入分析其對企業財務報表的潛在影響,主要方面包括:

1. 收入:優異的ESG表現可帶來品牌溢價、市佔率提升等,推動營收增長;ESG爭議則可能損害營收。

2. 成本:負面的ESG事件可能招致罰款、訴訟賠償等額外支出;ESG領先實踐則可提升運營效率,節約成本。

3. 資產:ESG表現不佳可能導致資產減值,如化石燃料資產面臨"擱淺"風險;ESG創新可能催生新增長點。

4. 負債:ESG風險可能引發或有負債,侵蝕企業信用;ESG表現優異則有利於債務融資。

5. 現金流:ESG爭議可能引發消費抵制,打斷現金流;ESG創新則可能提升企業長期現金流穩定性。

三、開發定製化估值工具

在傳統估值模型基礎上,針對ESG因素對財務的影響,開發各具特色的定製化估值方法,如:

1. 在DCF模型中調整折現率:根據ESG表現對企業風險溢價進行調整,ESG評級優異的企業適當下調折現率。

2. 在相對估值法中引入ESG指標:在市盈率等估值乘數中引入與行業相關的關鍵ESG指標,如碳強度等。

3. 在期權定價模型中考慮ESG風險:將ESG風險納入期權定價模型,評估其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4. 在情景分析中模擬ESG變化:針對不同ESG情景(如碳定價、原材料價格上漲等)進行敏感性分析。

四、綜合考量ESG因素

ESG因素紛繁複雜,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投資者需要對企業的ESG表現做整體考量再下定論,如:

1. 權衡ESG因素的相對重要性:結合行業特點、企業發展階段,判斷各類ESG因素的輕重緩急。

2. 評估企業的動態ESG趨勢:分析企業ESG表現的變化趨勢,而非僅僅依據某個時點的靜態表現。

3. 納入企業的ESG應對措施:分析企業爲應對ESG風險、把握ESG機遇而採取的對策,評估其有效性。

ESG投資下的估值貴在因企制宜、貴在動態迭代。一方面,要立足行業特點和企業稟賦,開發定製化估值工具;另一方面,要順應ESG形勢變化,動態調整估值假設。對負面ESG事件頻發、缺乏整改誠意的企業,可果斷下調估值;對積極創新、富於進取精神的ESG領先者,則應給予估值溢價。唯有不斷升級分析框架,動態迭代估值方法,方能緊跟ESG發展潮流,爲投資決策提供精準指引。

構建ESG投資組合:從整合到影響力四步走

在開展ESG評估的基礎上,投資者還需考慮如何將ESG因素與投資組合構建有機結合,形成具有ESG特色的投資策略。具體而言,可從ESG整合、規範篩選、主題投資、積極影響力四個層面入手。

一、ESG整合

ESG整合是指在投資分析和決策過程中系統考慮ESG因素,通常包括:

1. 在行業配置層面,對ESG風險突出的行業予以迴避或低配。

2. 在個股選擇層面,優選ESG評級靠前的標的,迴避ESG評級墊底的標的。

3. 在權重配置層面,賦予ESG績效出色的持倉較高權重。

4. 在組合優化層面,在約束條件中嵌入ESG因素,如控制投資組合的加權平均ESG評分高於基準。

二、規範篩選

規範篩選是在構建投資組合時,運用特定ESG標準"去蕪存菁",常見形式包括:

1. 消極篩選:在投資範圍中剔除業務與投資者價值觀相悖的企業,如菸草、賭博等。

2. 規範篩選:將違反國際公認ESG準則的企業清出投資範圍,如聯合國全球契約等。

3. 正面篩選:優選各行業內ESG表現最佳的企業納入投資組合(Best-in-class)。

三、主題投資

主題投資是圍繞特定ESG主題構建投資組合,聚焦在該主題上表現出色的企業。常見ESG投資主題包括:

1. 環境主題:清潔能源、綠色建築、污染防治、水資源管理等。

2. 社會主題:社區發展、教育機會、健康醫療、可負擔住房等。

3. 治理主題:多元共融、商業道德等。

一些主題投資採取積極挖掘潛力股的策略,如在低碳轉型初期佈局清潔能源企業;有的則側重成長性與ESG屬性兼備的龍頭企業。

四、積極影響力

積極影響力策略旨在通過資本配置,激勵企業加強ESG實踐,創造積極影響。具體手法包括:

1. 參與對話:通過與企業管理層直接對話,推動其重視並整改ESG短板,激發ESG潛力。

2. 股東投票: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對有利ESG議題投贊成票,對不利ESG議題投反對票。

3. 資本配置:設立ESG主題基金,定向投資於在ESG議題上有突出進步的企業。

4. 協同互動:聯合志同道合的其他投資人,形成ESG參與的"洪流",撬動企業變革。

當然,ESG因素與投資組合構建的結合還有其他路徑,投資者可因地制宜。實操中需把握三點:

其一,摸清家底,合理定位。梳理自身ESG投資偏好,審慎評估執行能力,在理想目標與現實條件間找平衡。

其二,循序漸進,久久爲功。ESG投資需經歷從"淺嘗輒止"到"融會貫通"再到"別具一格"的發展階段,宜先易後難、持之以恆。

其三,創新機制,優化模式。在實踐中不斷檢視反思,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和自身能力提升,持續迭代優化ESG投資組合構建模式。

ESG因素爲投資組合構建注入新的思路活力,投資者應以開放心態擁抱變革,在不同策略間找到最契合自身稟賦的平衡點,形成獨具特色又卓有成效的可持續投資之道。

(Link ESG推薦官 童易星)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