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vestingPro 優質AI精選股票現在折扣高達50%獲取優惠

廣州:推動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等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研發

發布 2024-5-16 下午02:39
廣州:推動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等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研發

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1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廣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做強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產業。推動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智能軟件、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智能終端等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研發。加快建設各類評估評測公共服務平臺,研發推廣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產品、技術及服務方面的評測方法與工具。發揮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產業優勢,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鼓勵人工智能與醫療、交通、商貿等生產性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支持在智能製造、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領域實施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範工程。原文如下: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廣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廣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中遇到問題,請徑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反映。

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4年4月30日

廣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規劃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爲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爲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發展數字經濟的決策部署,高質量推動廣州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建設,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探索中國式現代化的廣州實踐,根據《數字中國建設整體佈局規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以及《廣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參照《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8—2035年)》等文件精神與要求,結合廣州實際,制定本規劃。本規劃基準期爲2022年,規劃期爲2023年至2025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以來,廣州持續推進數字經濟全面發展,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增強數字創新能力,深入推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路徑,數字經濟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廣州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中的引擎功能更加凸顯。

數字基礎設施底座更加堅實。高水平推進5G商用試點城市建設,累計建成5G基站7.64萬座,5G用戶超1400萬戶。千兆城市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全市光纖接入端口達1397.6萬個,寬帶用戶765萬戶,獲評全國首批“千兆城市”。建成華南唯一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累計標識解析量123.39億次,規模居全國前列。數據中心穩步建設,全市在用數據中心70個,機架規模約25.7萬個,居全省第一。部署華南唯一的國際IPv6根服務器,建成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全市智算中心規模爲924P,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成爲全球用戶數量最多、應用範圍最廣的超算中心之一。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持續壯大。全市擁有數字經濟相關高新技術企業6100家,規模以上數字經濟核心企業4627家。成功打造中國軟件名城,軟件業務實現收入6470億元(工業和信息化部口徑),同比增長10.3%,增速位居全國主要城市前列。顯示之都建設效應明顯,顯示面板在建產能全國第一。超高清視頻、智能汽車、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2850家規模以上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五大特色產業集羣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企業8812家,定製家居產業發展世界領先。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國家首批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全球定製之都案例城市。基本建成廣州“三農”數據智庫服務平臺、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種養殖生產管理智能化、“廣州農博士”等農業數字化服務平臺。

數字新業態新經濟蓬勃發展。直播經濟發展迅猛,主要電商平臺的主播數、開播場次、直播商品數均居全國第一。2022年全市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3.4%,增速是全國的2.2倍;跨境電商進出口額佔外貿比重達到12.6%,增速是全國的8.7倍;擁有3個國家級電商示範基地、12個省級電商示範基地;在線學習、遠程會議、在線醫療等廣泛開展,有力促進廣州國家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數字經濟集聚效應凸顯。廣州作爲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數字經濟規模初步形成。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集聚各類企業超10萬家,“四上”企業220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超2100家,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500億元,投融資服務機構超300家。其中,琶洲片區被認定爲省級高新區,先後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大數據)、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數字治理綜合成效顯著。率先出臺首部國內城市數字經濟地方性法規《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獲批創建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範區。“穗智管”接入全市8.4萬個物聯感知終端設備,歸集超72億條城市運行數據,“穗好辦”匯聚整合惠民利企事項超3000項,實現“零次到場”“全程網辦”,累計簽發8500萬張電子證照。創建26所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建成1個國家級智慧健康養老示範基地。

同時,我市數字經濟發展也面臨着一些問題和挑戰。數字基礎設施需前瞻性佈局,數字技術創新能力需大幅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競爭力有待加強,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有待加快,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仍需進一步健全,產業生態佈局仍需進一步完善。

二、發展形勢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不斷湧現。數字技術創新和迭代不斷催生出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引發經濟格局和產業形態深度變革,發展數字經濟成爲全球主要國家普遍共識。線上線下、虛擬和物理空間融通,持續創造經濟產業發展新形態,數字經濟已成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十四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國際國內經濟社會更加複雜多元,機遇與挑戰並存。廣州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期、城市能級提升的加速期和幸福廣州建設的提質期,數字經濟發展面臨的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廣州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市”成爲重要戰略。高質量發展對廣州產業經濟加快轉變方式、優化結構、轉換動能、推進產業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廣州需充分發揮工業製造、商貿流通、產業鏈基礎優勢,藉助數據對產業鏈的賦能作用,不斷擴大產業“互聯規模”,加快產業尤其是製造業的數字化轉型發展,實現“智造強市”。

“十四五”時期是廣州數字化轉型發展,鞏固提升城市發展位勢的重要機遇期。廣州面臨國家大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和打造南沙重大戰略性平臺的重大歷史機遇。率先探索建立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經濟制度體系,提升數據要素集聚和對國內外資源的配置能力,把數字經濟打造成爲廣州面向未來的新引擎,鞏固國家中心城市地位,是廣州把握髮展機遇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舉措,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搶抓全球數字化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重大戰略機遇,推動數據要素價值開發轉化,開闢數字化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鏈羣,打造數產融合的全球標杆城市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爲廣州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有力支撐,扛起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陣地和新引擎的廣州擔當。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在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的城市實踐中,前瞻佈局、系統謀劃,構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定不移用改革的辦法釋放和激發市場潛力,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深度結合。

創新驅動,融合發展。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增強科技自立自強能力,持續推進數字技術、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融合創新,促進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築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之基。

需求帶動,示範引領。堅持以人民爲中心,釋放廣州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數字產品和服務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圍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打造重點產業、示範企業、重大平臺、典型場景,支持先行先試、以點帶面,構建數產融合的全球標杆城市的強大支撐。

安全有序,開放包容。堅持促進發展和監管規範並重,協同建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市場監管政策法規體系,切實築牢網絡和數據安全防線。堅持全球視野,創建公平有序、包容審慎的開放發展環境,營造國際國內各類主體多元參與、協同聯動、活力迸發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氣象。

三、發展目標

以建設出新出彩的全球數字經濟活力城市爲發展願景,圍繞“五區三都三城”發展格局,高標準構建數字創新發展引領區、數實融合發展示範區、數據價值轉化活力區、數字開放合作先行區、數字生態治理試驗區,高水平打造顯示之都、定製之都、直播電商之都,高質量構築智車之城、軟件名城、智算羊城。到2025年,廣州數字經濟規模和質量邁上新臺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形成一體協同的空間佈局、泛在互聯的數字底座、融合創新的數字產業、穩健精細的治理能力、共建共享的數字生態,初步建成世界領先的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和數產融合的全球標杆城市。

——數字底座動力更加強勁。智能化綜合性數字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構建,5G應用深度和千兆光網覆蓋全國領先,城市泛在感知網絡基本成形,算力算效水平國內一流,網絡連接、流量匯聚、數據處理、信息服務等樞紐功能均衡發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改造深度推進。累計建成5G基站超10萬座。

——數字產業活力充分激發。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領域的數字技術實現新突破。形成半導體和集成電路、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軟件和信創等千億級產業鏈羣。跨境電商、直播經濟、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健康蓬勃發展。

——數字轉型潛力不斷釋放。傳統優勢製造業產業集羣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能力顯著提升,培育3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新增5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新增打造1—2家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3家以上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

——數智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治理“一網統管”運行順暢,全市數據資源體系初步定型,數據交易所等要素市場建設成效顯著。“穗智管”行業覆蓋率達90%,電子證照用證率80%以上,公共數據開放數據集達到1600個。

展望2035年,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在更大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全面融合,以“數智孿生”城市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球數字化輻射能級大幅躍升,全面建成世界領先的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和數產融合的全球標杆城市。

第三章 優化數字經濟空間佈局

高水平建設重點功能區,立足資源稟賦,合理定位、深化協同,科學佈局數字經濟生產力資源,促進全市“一盤棋”發展,打造數字經濟創新源和增長極,引領廣州高質量發展。

一、構建“一核引領、多點支撐”新格局

“一核引領”:高水平建設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以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爲核心,推動“一江兩岸三片區”錯位發展,各展其能,建設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琶洲核心片區(含廣州大學城)建設數字經濟與總部經濟創新合作區、創新融合拓展區、知識產權保護基地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廣州大學城依託豐富的科教資源及重點企業,打造一批公共實驗室和科技孵化平臺,形成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集聚區、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區。廣州國際金融城片區重點發展數字金融,打造粵港澳金融合作示範區和金融科技先行示範區。魚珠片區發展5G通訊、AI+軟件、信創、區塊鏈、數字貿易、數字航運等產業,建設數字化工廠和無人工廠,形成國家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工業互聯網示範基地、高端服務業產業基地、信創產業基地和基礎軟件戰略基地。

“多點支撐”:以廣州珠江沿岸高端產業園及分佈全市的數字化園區、鏈主類企業、燈塔類工廠、智能化車間爲帶動,以“鏈長制”爲抓手,以產業互聯網建設爲主要路徑,聚焦發展數字經濟領域科技創新、核心產業、現代化服務業、智能製造,促進形成全市數字產業和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格局,帶動上下游產業數字化轉型,穩固廣州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構建數字經濟高端產業承載空間,全面支撐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爲廣州數字經濟帶動城市煥發新活力發揮重大支撐作用。

二、統籌區域協同發展新局面

以全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爲目標牽引,引導各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功能定位和產業基礎,找準比較優勢,明確發展重點和特色,加快形成集聚示範效應,實現跨區協同、多點聯動、資源共享的數字經濟發展新局面。

第四章 提升數字底座支撐能力

對接數字中國、網絡強國、“東數西算”等戰略工程,適度超前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進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促進雲網協同和算網融合發展,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底座,打造智算羊城。

一、打造雙千兆網絡標杆城市

建設全國領先的5G網絡。推進5G規模化部署,持續提高5G基站覆蓋密度,統籌推進5G、F5G建設。在率先實現5G商用的基礎上,擴大700MHz、900MHz頻段5G網絡的試驗和建設規模,率先建成“高低頻結合、城鄉全覆蓋”的5G網絡。擴大5G專網在醫療、地鐵、公安、教育、外貿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應用,深化5G商用城市建設,建成高可靠、低時延、廣覆蓋的5G網絡連續覆蓋城市。

推進千兆光網城市建設。加快新建小區千兆光網入戶建設,推動老舊小區線路改造升級,有序推進10G-PON設備規模部署,實現重點區域和場景萬兆覆蓋。推動農村千兆網絡建設,實施鄉村信息基礎設施振興工程。協調推進骨幹網擴容升級,加快國際互聯網根服務器鏡像節點等國際化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擴大國際互聯網出口帶寬,提升網絡支撐能力,進一步鞏固廣州國際信息樞紐地位。

二、穩步推進新型網絡建設

建設全國領先的工業互聯網。支持跨行業、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實現工業大數據匯聚和挖掘,打造高端工業軟件服務體系。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擴容增能和二級節點建設,加快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廣東分中心建設,深化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在船舶、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家居等行業的重點應用,構建高效穩定的標識註冊和解析服務能力。依託5G網絡和工業互聯網,促進工業企業設備、系統、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加速行業規模應用。佈局新一代信息通信網絡,搶先部署下一代互聯網等傳輸類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南沙國際IPv6根服務器及根解析服務體系的運營工作,提升IPv6網絡性能和服務能力。推動5G、光網、移動物聯網和低軌衛星互聯網通信有機融合,實現空天地通信一體化覆蓋。支持6G、衛星直連手機、太赫茲無線通信等技術研發。加快建設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

三、構建城市算力樞紐體系

優化數據中心供給結構。引導通用數據中心、超算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等合理梯次佈局,支持基礎電信企業開展數據中心直聯網絡建設。面向超高清視頻、車聯網、工業互聯網、遠程醫療等新業務需求,靈活部署高附加值、產業鏈帶動明顯的小型、邊緣數據中心,深化粵港澳大灣區低時延數據中心核心區建設。開展傳統數據中心整合改造提升工程,鼓勵開展綠色數據中心標準制定,整合、改造和升級低小散數據中心,探索提升數據中心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動集約綠色發展。聯合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行業企業等資源共同建設人工智能領域數據集,形成一批高質量、大規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數據集,提升大模型研究質量和實際應用水平。

加快先進算力中心建設。積極規劃佈局高密度數據中心、邊緣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下一代新型高性能數據中心建設,提升數據感知、數據分析和實時處理能力。加快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升級改造,加快完善自主計算產業生態。大力推動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建設,提供普惠人工智能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算法服務。推進高等級綠色雲計算平臺及邊緣計算節點建設,推動計算生態向移動端遷移。構建垂直領域大模型產業生態,面向工業、醫療、交通、金融、教育、科研等領域,加強行業算力建設佈局,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高價值應用場景的先試先行,挖掘一批行業示範應用。加強探索超導計算、量子計算、類腦計算、生物計算、光計算等新型計算技術。

四、改造升級傳統基礎設施

推動電力、燃氣等基礎設施智慧化。對接國家、省、市碳達峯碳中和行動計劃,發揮數字化對能源基礎設施升級改造的賦能作用,強化能源節約和能效提升。建設智能融合、綠色低碳的智慧能源體系,鼓勵傳統發電廠、加油站、加氣站、加氫站等設施智慧化改造,支持重點用能單位和區域智慧能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推進電網、配電、燃氣管網等企業智能系統配置,推動電力、熱力、冷力、燃氣等用戶或者第三方機構配置負荷側智慧終端設備,智慧聯通電源、電網、負荷側儲能設施,促進電網、燃氣管網等設施智慧化建設和改造。構建全覆蓋、配網全域立體智能化監控體系及5G+新一代高級量測體系。提高電動汽車智慧充電樁建設密度,支撐負荷密集區域配電網高效安全運行。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建好用好廣州市能源管理與輔助決策平臺,提升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加快城市地下基礎設施數字化建設。推進供水、輸電、燃氣等地下主幹管線及附屬設施、地下污水與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地下通道、綜合管廊等數字化改造。建設完善全市地下市政園林基礎設施、能源管理、生產運營管理、充電設施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等綜合管理系統,與CIM平臺、穗智管平臺融合對接。以數字化引領電網業務模式創新,打造“智能運維中心+無人值守變電站+調度遠方一鍵順控”的新型運維模式,發揮數字電網能源主平臺作用,促進電網領域的數據交易與流通,釋放電力數據價值。

推進智慧交通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既有道路附屬設施智能化升級,結合新建道路規劃,按需推動智慧燈杆、智慧交通燈、智能潮汐車道等智慧設施建設,落實智慧燈杆試點工作。全面推進智慧機場、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白雲國際機場全生命週期智慧化改造,打造全國智慧城市軌道交通標杆示範,進一步提升綜合交通樞紐智慧管理運營水平。在黃埔、海珠、番禺、花都、南沙等試點區域新建道路部署路側感知、邊緣計算和路側通信等單元,支持智慧交通“新基建”、“智慧物流”、自動駕駛等項目,建成具有廣州特色的規模化城市車聯網示範區。

第五章 激發數字產業發展活力

堅持創新驅動、應用牽引、鏈羣發展,提升創新策源能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佈局未來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建設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

一、增強數字技術創新能力

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智能製造、人工智能、大數據、超高清視頻技術等數字經濟核心領域,開展揭榜掛帥行動,深入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加強部、省、市聯動,規劃建設前瞻引領型、戰略導向型、應用支撐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佈局。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成體系解決核心軟件、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基礎技術等“卡脖子”問題,力爭形成一批領跑型技術成果,着力打造數字技術原始創新策源地。

加強協同創新。推進數字技術創新領域國家實驗室基地、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高水平科研機構、科技領軍企業佈局建設,組織開展面向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的協同攻關,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創新生態。加快建設省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實驗室、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廣州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創新研發機構,支持開展原創性研發活動,支撐產業技術創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國家印刷及柔性顯示創新中心(聚華顯示)等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技術改造工作,建設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依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提升供應鏈上下游中小企業能力水平,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同創新。

支持“高精尖缺”創新成果轉化。優化成果轉移轉化市場化服務體系,提高成果轉移轉化主體內生動力,全面提升核心技術供給和支撐能力。發揮廣州(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天河基地、黃埔區創新成果轉化試點工程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數字經濟領域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推動一批短中期見效、有力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數字經濟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動創新鏈、資金鍊、產業鏈三鏈深度融合,探索形成具有廣州特色的數字經濟創新成果轉化新機制新模式。

二、鞏固數字核心產業優勢

提質升級軟件和信創產業。支持基礎軟件、工業軟件、新興技術軟件、信息安全軟件、信息技術應用創新軟件等首版次軟件產品研發。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適配測試中心、行業適配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創新產品和解決方案在重點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廣。提質升級中國軟件名城,爭創中國軟件名園,培育建設廣州軟件名園和廣州市軟件特色園。

培育壯大超高清視頻和新型顯示產業。加快TCL華星t9、廣州視源、廣州創維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發展壯大超高清視頻及新型顯示從前端攝錄設備到終端顯示製造及行業應用全產業鏈,持續建設“世界顯示之都”,打造具有全球核心競爭力的超高清視頻產業集羣。支持建設電子化學品等專區,加速上游裝備材料在穗集聚,支持佈局AR/VR等超高清移動終端和汽車顯示領域拓展移動出行應用,支持打造超高清轉播車等“廣州方案”推動數字內容與行業應用發展,支持硅基顯示、彩色電子紙等新興產業鏈搶抓市場機遇在黃埔、增城、南沙三大開發區加速集聚。

做強做優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圍繞打造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核心承載區,積極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設計—製造—封測—應用”全產業鏈,持續優化我市“一核兩極多點”的產業格局,支持黃埔區圍繞集成電路製造優勢環節,建設綜合性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增城區聚焦智能傳感器和芯片製造等領域發力攻堅,南沙區重點打造寬禁帶半導體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全產業鏈基地;海珠、天河等相關區結合自身產業基礎和區域特色,發展集成電路研發設計及總部經濟,構建協同發展的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生態圈。

大力發展智能硬件及器件產業。圍繞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產業鏈,推動高端數控機牀、智能車載設備、智能無人飛行器、可穿戴智能設備、金融電子設備、工業機器人、服務消費機器人等領域發展,開拓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醫療、養老等場景應用。以黃埔智能裝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爲龍頭,在黃埔、白雲、南沙、花都各區佈局高端裝備產業基地,着力提升產業集聚能力。

圍繞重點領域,聚焦典型應用場景和用戶使用需求,開展從機器人產品研製、技術創新、場景應用到模式推廣的系統推進工作,不斷強化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商等環節的供給能力,推進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優秀場景建設,打造一批機器人典型應用場景,助力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變革。到2025年,培育4—5家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及一批優秀場景。

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依託遊戲、動漫、電競、直播、短視頻等領域的特色優勢,大力推動網絡文學、影音、資訊在電商、教育、生活等領域實現精品化發展,引導各類平臺和廣大網民創作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產品。強化天河、黃埔、番禺等區域產業優勢,着力培育一批行業頭部企業和精品IP。

三、提升新興領域產業能級

做強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產業。推動智能芯片、智能傳感器、智能軟件、智能裝備及機器人、智能終端等人工智能核心產業研發。加快建設各類評估評測公共服務平臺,研發推廣人工智能行業應用、產品、技術及服務方面的評測方法與工具。發揮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領域產業優勢,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獨角獸企業,鼓勵人工智能與醫療、交通、商貿等生產性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支持在智能製造、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領域實施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範工程。推動智能硬件產品的集成應用和推廣,研製智能穿戴、智能車載、智能服務機器人、虛擬現實設備等智能產品。支持企業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工作,提升企業數據管理水平。支持海珠區加快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和省人工智能、大數據產業園等人工智能、大數據爲主導方向的特色產業園區,進一步打響“琶洲算谷”品牌,舉辦廣州·琶洲算法大賽,加快打造廣州市人工智能大模型生態集聚和創新應用高地,在全市率先建成人工智能大模型應用示範區。

加速物聯網與車聯網行業賦能。依託物聯網打通工業、交通等行業終端市場和產業鏈上下游,促進形成物聯網產業“鏈式整合、集羣帶動、協同發展”新格局。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爭創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支持番禺、花都、黃埔、南沙建設智能網聯與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創新基地。加強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任務,加快“5G+車聯網”項目建設,營造“一帶四區、區域互聯”的車聯網示範應用環境。探索推動低軌衛星通信、導航、遙感技術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應用,通過提供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性價比的衛星應用產品與服務,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賦能。優化完善道路測試相關管理措施和手段,穩步推進不同混行環境下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探索智能網聯汽車在公交、共享出行、物流配送等領域場景應用,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無人化、商業化。

加快區塊鏈產業創新發展。深化區塊鏈與其他新技術融合發展與應用創新,拓展區塊鏈在政務、司法、金融、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等領域應用場景,培育一批具有安全穩定區塊鏈產品的行業重點企業,深化建設國家級區塊鏈發展先行示範區。

加快元宇宙產業前瞻性部署。開展NFT、VR/AR、腦機接口、智能芯片、智能算法、數字孿生、人機交互、區塊鏈等元宇宙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推動元宇宙技術與製造、教育、醫療等場景結合,發展數字會展、全景導覽、線上購物、虛擬課堂、全景旅遊等多種數字新業態,以及數字孿生工廠、未來城市等社會經濟賦能場景的應用推廣,拓展元宇宙行業發展新空間。

四、繁榮發展新業態新模式

支持平臺經濟和共享經濟健康發展。鼓勵醫療、養老、教育、健康等傳統行業企事業單位與互聯網企業合作,按需發展生產性服務平臺、生活性服務平臺、公共服務平臺生態,打造民生領域線上線下結合、跨界業務融合新模式。以政企聯合方式,大力發展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重點推動遠程協同辦公產品和服務優化升級,推廣電子合同、電子印章、電子簽名、電子認證等應用。支持製造業大型企業構建共享製造平臺,鼓勵共享出行、餐飲外賣、團購、在線購藥、共享住宿等領域智能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支持企業開展“共享用工”,形成生產、生活服務要素供給新體系。

培育智能經濟和新個體經濟新增長點。穩步推進智慧銷售、自動駕駛、無人配送、智能停車等應用,發展定製化、智慧化出行服務,構建智能經濟商業模式創新格局。有序引導多樣化社交、短視頻、知識分享等新型就業創業平臺發展,促進靈活就業、副業創新。引導“宅經濟”合理發展,促進自媒體創作、線上直播等新個體經濟模式規範健康發展。

第六章 釋放產業數字化潛力

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產業互聯網,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傳統優勢產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打造數產融合標杆城市。

一、打造產業數字化轉型平臺

加快定製家居、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箱包皮具、珠寶首飾、食品飲料等優勢特色產業集羣數字化平臺推廣應用,推動企業上雲上平臺。培育引進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持建設跨行業跨領域及特色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提升面向全國的平臺服務能力。鼓勵有條件的大型企業打造一體化數字平臺,提升企業整體運行效率和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效率。鼓勵和支持互聯網平臺、行業龍頭企業等聯合打造智能製造公共服務平臺,幫助傳統企業和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扶持壯大致景科技、樹根互聯等一批產業龍頭互聯網平臺。

二、推進製造業“四化”提升

圍繞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主題,推動數字經濟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推動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發展,遴選優質的“四化”賦能重點平臺,鼓勵“四化”平臺從產品設計、技術研發、生產工序、加工製造、倉儲配送等生產經營環節爲企業提供“四化”改造服務,推動製造業企業逐步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幫助企業實現提質增效,最終實現高質量發展。爲製造業企業開放信息基礎設施和共性技術平臺,支持國家超算廣州中心南沙分中心、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算力設施和千兆城市等項目建設,提升載體數字化水平。推進建設製造業“四化”促進中心,整合、匯聚全市“四化”生態資源,構建“四化”政策發佈、供需對接、資源融通、標準推廣和協同創新的產業生態,有效解決企業“不敢轉、不想轉、不會轉”難題。

三、推動現代商貿數字化升級

以數字化助推廣州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推動旅遊、教育、醫療、文化、通信等傳統行業與直播電商等新業態融合發展,鼓勵具有條件的商貿企業拓展網絡零售和跨境電子商務,構建“互聯網+”新消費生態體系。支持海珠區以“直播+數字+產業鏈+品牌”爲導向,打造第二代品質直播電商產業集聚高地。引導傳統產業通過跨境電商開拓新興海外市場,持續推動“穗貨賣全球”。積極發展智慧商圈商街,推動天河路、北京路、長隆萬博等重點商圈商街基礎設施智能化升級和智慧化應用,打造海珠區江南文商旅融合圈省級示範商圈,提升整體服務水平。發展數字會展服務,大力支持廣交會、廣州博覽會、廣州國際汽車展覽會等開展線上線下服務融合。支持中大布匹市場、流花服裝市場、三元里皮具市場等傳統行業領域專業市場與產業數字化服務平臺合作。鼓勵開展數字貿易國際規則對接和參與制定國際規則,打造數字貿易制度型開放的“廣州模式”。

四、提升建築業數字化水平

不斷優化廣州市建設工程智慧監管一體化平臺,實現全要素數字化賦能智慧工地管理。積極推動建築行業與BIM技術相關的建模軟件、數據庫、設計平臺等產品的研發,加快推進BIM技術在工程全生命週期的集成應用,加強BIM工程項目試點示範。

五、支持創新發展數字金融

支持廣州地區銀行、證券、保險、期貨、基金等金融業態加快數字化轉型進程,建設創新型、多元化、區域性數字金融產業發展服務平臺,創新發展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新產品和新服務。加強數字金融試點建設,全面推進數字人民幣全場景試點應用,打造一批可複製的廣州特色場景。探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金融科創中心,加快廣東數字金融創新產業園建設,推動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廣州金融資產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數字化升級改造。全力推進廣州金融科技創新試點工作,以科技手段強化金融風險監測。

六、高水平建設數字化物流體系

升級廣州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建立一體化供應鏈協同平臺,鼓勵物流園、物流配送中心、物流倉庫智能化、立體化和物流技術裝備信息化改造。加強跨境電商平臺“線上貿易+線上物流”一體化建設,鼓勵企業通過海外倉、獨立倉等形式建立國際營銷網絡。加快建設社區級前置倉、配送倉、自提櫃等社區末端商業倉儲設施。推進白雲國際機場電子貨運試點建設。建成南沙港四期5G智慧港口項目,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自動化碼頭。推動低軌衛星通信在物流運輸領域應用,打造智慧物流體系。推進南沙港區國際通用碼頭、南沙國際物流中心建設,實現物流自動化、智能化發展。

七、高效發展數字農業

推動農業信息智能分析決策、遙感監測、地理信息、農機專用傳感器、農機導航及自動作業的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支持農業無人飛機等輕型智慧農業機械的研發生產。依託國家種業大數據平臺,加強種業智能服務平臺運用,賦能種植業和養殖業數字化應用,支持智慧農場、數字田園、智能“車間農業”建設。推動“互聯網+農產品銷售”,支持增城建設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第七章 提升數智治理能力

以人民爲中心,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數字化變革,築牢數字安全屏障,構築全民暢享、智能安全的數字新生活。

一、加強公共數據高質量供給

完善數據基礎制度體系。加快推進《廣州市數據條例》地方性法規立法進程,明確數據權益保護、數據流通應用、數據安全保障及監督管理等要求,推動南沙(粵港澳)數據服務試驗區建設,深化粵港澳數據合作。啓動廣州市公共數據運營試點,逐步推進公共數據的採集、使用和運營,挖掘數據價值。

強化公共數據治理能力。全面推行首席數據官制度,落實“一數一源”要求,組織對照政府部門職能編制職能數據清單,壓實各部門的公共數據採集和治理責任。加強公共數據全生命週期管理,充分發揮政務信息化項目管理抓手,將數據治理要求貫穿項目管理始終,強化對已有政務數據的共享複用,避免重複採集建設,開展公共數據管理工作常態化監測和評估。

二、提升數字化服務和治理水平

提升城市政務數字化服務效能。創新“穗智管”治理模式,實現“一網統管全市、一網統一指揮、一網統籌決策”。完善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樞,推動城市管理公共設施與5G、物聯網、傳感技術融合建設。推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優化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穗好辦”移動端,不斷拓寬“一件事”覆蓋範圍,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市內通辦和跨域通辦。優化廣州微法院、e法亭、楓橋e站等在線司法服務,協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實現“統一受理、訴調一體、源頭解紛”,提升數字經濟法治服務保障效能。構建數字化企業服務平臺,基於“企業畫像”,提供個性化的政策服務要素服務,打造一體化全流程涉企服務。研究建立“政務版自然人數據空間”,在部分區試點政務服務領域應用場景。

提高智能化社會治理能力。進一步提高城管、交通、應急等領域綜合管理能力,建設城市綜合管理服務系統、新型基層管理服務平臺、綜合交通出行服務平臺以及市、區兩級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等,實現各領域、全鏈條管理體系數字化。持續提升公安、交通、生態、經濟等各領域指揮決策能力,推進公安、交通、生態環境、經濟運行等領域城市數據平臺分節點建設,爲公共安全、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經濟運行提供重要決策支持。加快建設“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數字化支撐體系,着重建設業務指標體系、數據支撐體系和專題庫、綜合信息平臺等,實現“一網統管”。加快推進廣州灣區中央法務區“一中心三片區”建設,構建全生態法律服務體系,提升普惠式、基礎性、兜底性法治惠民質效,完善與創新創造相適應的包容審慎監管方式,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護航廣州全面建設數字經濟引領型城市。

提升民生服務數字化水平。建設人才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城市數據平臺分節點,提升教育、人社、文旅等領域數據治理和分析決策能力。支持養老、助殘服務機構數字化改造,滿足老年人、殘疾人在出行、就醫、消費、文體等高頻服務事項中的信息化需求。持續推進數字技術在臨牀輔助決策、遠程醫療、個人健康管理等領域的應用,加快“智慧養老”平臺、智慧康養示範基地和產業園區建設,打造廣州市“智慧銀城”應用示範社區。推進智慧社區基礎設施、系統平臺和應用終端建設,鼓勵發展網上超市、智慧微菜場等數字消費新業態,全面提升政務、商務、服務、家務等社區功能數字化水平。積極發展“雲上健身”“雲上運動”“雲上觀賽”等智慧體育產品,創辦廣州線上智能體育大賽,打造以智能滑雪、智能足球、智能賽車爲特色的數字體育應用場景。

三、釋放數據要素市場潛能

創新公共數據運營模式。制定公共數據運營方案,推動組建數字科技集團,探索具有廣州特色的公共數據運營模式,向社會提供更多高質量的公共數據產品。定期舉辦數據創新應用大賽,加強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融合,促進各類數據賦能應用開發,充分釋放數據價值紅利,將高質量數據反哺應用於智慧城市、數字政府、民生服務和城市治理等場景。

培育數據交易市場生態。做大做強廣州數據交易所,鼓勵各類市場主體通過數據交易場所開展數據交易活動,推動區域性、行業性數據流通使用,並規範由公共數據加工形成的數據產品和服務進場交易。探索多樣化、符合數據要素特性的定價模式和價格形成機制,推動用於數字化發展的公共數據按政府指導定價有償使用,鼓勵企業與個人信息數據由市場自主定價。培育數據經紀人生態體系,支持各行業主管部門引導本行業龍頭企業、數據經紀人打造行業數據空間,支持相關產業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數字產業政策,提供專項資金和稅收優惠措施,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相應的補貼或獎勵,在智能製造、節能降碳、綠色建造、新能源、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大力培育貼近業務需求的行業性、產業化數據商,助力我市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支持中新廣州知識城研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要素合作試驗區,探索數據資源跨境、跨域、跨級有序流通和應用。

四、提升數字安全防護水平

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全市網絡安全應急響應平臺、網絡安全綜合監管平臺、商業祕密示範基地等,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威脅感知和持續防禦能力。切實維護數字經濟重要行業領域網絡安全,開展重點工業企業安全診斷。

持續提升數據安全防護水平。推動落實數據安全保護責任,優化分級分類安全防護等機制體制,加強數據跨境流動發現、阻斷和溯源等監管能力建設。強化個人信息保護和安全監管,規範身份信息、隱私信息、生物信息的採集、傳輸和使用。建立粵港澳大灣區互聯網法治研究中心,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領域法律研究的國際合作。

第八章 凝聚數字生態合力

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優勢,優化發展環境,加強要素保障,凝聚各方力量,構建數字合作格局,主動作爲、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內外合作,營造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一、營造開放包容發展環境

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營商環境。大力推進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優化數字經濟營商環境,對數字經濟形態實施“包容、審慎、開放”的監管模式,實施包容期柔性監管,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在數字經濟領域推行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制度,暢通數字經濟開拓創新之路。研究推動市級地方性法規設定的不適應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的行政許可事項的清理規範,進一步釋放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和內生動力。探索開展跨場景、跨業務、跨部門聯合監管試點,創新基於新技術手段的監管模式。

強化數字人才隊伍建設。聚焦“高精尖缺”,依託省、市人才重大工程和重點專項,培養吸引一批符合產業發展導向,具有獨立知識產權和自主創新能力的數字經濟前沿領域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留穗發展。健全完善數字經濟高端人才評價體系,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探索建立數字經濟人才服務聯盟,加快建設中國廣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搭建技術、項目、資本“一站式”對接平臺。支持有條件的高校院所開設數字經濟領域相關學科專業,培養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積極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廣州)人才大數據平臺,集聚各層級各部門各行業各領域各類人才數據,加強人才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和場景應用,提升人才精準服務能力和智能應用水平。

加大資金和金融支持力度。統籌利用廣州市現有產業發展資金和財政專項資金,加大對數字經濟重點領域和重大項目的支持力度。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導向作用,鼓勵骨幹企業、投資機構等社會資本設立市場化產業基金、天使創投基金,積極參與數字經濟項目投資建設,支持符合條件的數字經濟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在審批、利率、期限、額度等方面對數字經濟企業給予政策扶持。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發揮廣州作爲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優勢,深化知識產權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廣州市會展和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全面提升知識產權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建立技術專利、數字著作權、軟件著作權、數字商標、商業祕密等數字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健全知識產權轉化收益分配機制,加快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培育。探索建立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體系,依法打擊數字經濟領域知識產權侵權行爲。

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鼓勵行業協會強化與行業主管部門、國家統一信用信息平臺、徵信機構、金融機構及有上下游產業關係的行業組織的對接合作,推動會員企業信用信息的共享和應用。暢通數據歸集路徑,拓展信息歸集範圍,規範數據歸集標準,完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設,健全企業多維信用畫像,搭建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爲基礎、以物品編碼管理爲溯源手段的質量信用信息平臺。

二、加強國際國內數字合作

引領灣區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電子商務樞紐海港、樞紐空港、樞紐陸港和信息港,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跨境電子商務國際樞紐城市。以廣深爲中心建設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華南屬地中心,深化廣深惠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戰略合作,共建大灣區智能網聯汽車先導區,打造世界級智能汽車產業集羣。發揮大灣區區塊鏈聯盟、半導體產業聯盟、人工智能聯盟等行業組織橋樑紐帶作用,推動穗港澳合作發展,積極對接數字經濟重點產業。高質量舉辦大灣區數字經濟領域創新創業活動,提升“青創杯”“贏在廣州”等賽事水平,促進人才的匯聚與流通。

融入數字中國整體佈局。發揮數字經濟領先城市優勢,主動響應數字中國整體佈局,對接全國數字基礎網絡,大力推進北斗規模應用,對接“東數西算”工程。主動融入全國數據資源大循環,落實數據管理體制機制,接入國家重要領域數據資源庫。大力開展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入融合的廣州實踐,推動重點產業在國內外有序轉移,支持企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積極參與“數字絲綢之路”“絲路電商”建設,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體現廣州擔當。

加強數字經濟領域國際交流合作。組織高規格數字經濟大會、企業家高端論壇、國際學術交流會議等活動,發揮廣州國際創新節等高層次創新交流展示平臺作用,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數字經濟領域國際合作交流。鼓勵數字經濟企業組團“出海”,對接國外優秀研究機構、大學、龍頭企業,融入國際化產業鏈體系,探索共同組建聯合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國際合作實驗室等創新載體的可行性。

三、凝聚社會各方力量參與

激發社會力量參與廣州數字經濟發展,拓寬參與國際綜合性交通樞紐、數字醫療、數字文化等重點領域建設的渠道。推動社會力量建立廣州市數字經濟相關產業聯盟,共同參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規劃佈局和規則標準制定。推動國家和省實驗室等重大科技平臺聯合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科技攻關。引導社會資本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智慧園區。

第九章 保障措施

一、強化統籌協調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發揮廣州市加快數字化和數字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作用,建立由市領導主抓,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牽頭,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將數字經濟發展擺在全市工作重要位置,研究解決數字經濟發展重大問題,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落實。各部門及相關單位以落實《廣州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爲指引,切實落實責任,積極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加強政策保障

完善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與財政、招商、土地、人才等相關政策銜接,綜合發揮財政資金、基金、社會投資力量,強化資源整合和力量協同,在數字經濟技術創新、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重點領域給予要素資源傾斜。各有關牽頭部門、各區圍繞職能和重點產業佈局,研究出臺數字經濟系列政策,形成市、區政策聯動,釋放疊加效應。

三、做好監測評估

以國家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爲基礎,構建符合廣州市數字經濟發展特點的評估指數,開展對廣州數字經濟發展的監測評估,反映全市數字經濟發展態勢及發展水平,爲廣州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四、提升數字素養

加強數字經濟相關政策解讀與宣傳引導,優化完善數字資源多樣化獲取渠道,增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數字思維、數字認知、數字技能,鼓勵學校、科研機構開展數字經濟知識普及教育,加強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數字技能培養,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積極參與全民數字素養提升行動的濃厚氛圍,提高公衆數字化素養。

本文編選自“廣州市政府官網”;智通財經編輯:徐文強。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