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靠“鈉電概念”單月股價拉昇近40%,中比能源(CBAT.US)的紅利能喫多久?

發布 2024-5-13 下午05:35
靠“鈉電概念”單月股價拉昇近40%,中比能源(CBAT.US)的紅利能喫多久?
CYD
-

近年來,隨着鈉離子電池的快速發展,已經開始在兩三輪電動車、家庭儲能、工商業儲能、新能源汽車等多個細分領域嶄露頭角,併成爲鋰離子電池的有利補充。今年5月11日,國內首個大容量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伏林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在廣西南寧投運,打開了國內鈉電池儲能技術首次規模化應用的序幕。實際上,此前鈉電池概念已有在二級市場站上風口的苗頭。

在伏林鈉電池儲能站投運前一日,美股鈉電池概念股中比能源(CBAT.US)披露了其2024Q1財報。從其財報業績及具體業務表現,投資者能夠更深入地瞭解目前國內鈉電池的落地與應用情況。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在披露Q1財報前,中比能源的股價已經開始有啓動趨勢。自4月8日盤中股價下探至最低0.82美元后,其股價便開始持續反彈,截至5月10日,公司收盤價達到1.14美元,近一個月內股價累計增長39.0%。

難撼鋰電池汽車市場,儲能成發展突破口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中比能源Q1淨營收達到5880萬美元,同比增長38.7%,但依然不及市場預期;當期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爲980萬美元,相較上年同期淨虧損140萬美元,實現扭虧爲盈。

數據顯示,中比能源當期電池銷售淨收入達到4480萬美元,同比增長51.5%。從具體業務的收入情況來看,公司當期汽車動力電池收入全面下滑。其中輕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營收150萬美元,同比下降23.3%;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營收爲50萬美元,同比下降73.6%。

但作爲補充,中比能源當期住宅能源供應和不間斷供應(儲能)業務營收達到4280萬美元,同比增長66.0%。

正如上文提到,中比能源此次Q1業績並不及此前的市場預期,而這主要體現在增速下滑方面。以2022年爲例,2022年,中比能源營業收入從2021年的的0.53億美元增至2.49億美元,同比增加372%。其中電動汽車、輕型電動車、儲能三大業務板塊表現亮眼,營收分別同比增加1824%、775%、151%。

從客觀因素來說,公司2022年的業績高漲與鋰電池當時整體價格飛昇有很大關係,隨着2023年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回落,動力電池價格應聲而落由此影響了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收入增長。另一方面,隨着各路玩家湧入鋰電賽道,行業加速“內卷”,鋰電池正進入產能過剩週期,行業頭部效應加劇。

數據顯示,2023年,在申銀萬國分類的109家鋰電產業鏈上市公司中,只有42家營業收入正向增長,佔比不到40%;22家歸母淨利潤正向增長,佔比僅20.18%。

另外在鋰價波動影響下,全產業鏈去庫存大潮開始直接影響鋰鹽行業和電池化學品行業利潤。在A股43家相關上市公司中,僅有8家企業營收較去年同期增加,1家企業歸母淨利潤正向增長。

從行業整體情況來看,中比能源在鋰電池汽車業務的業績顯然也受產業鏈利潤攤薄的負面影響,但與那些專注鋰電池業務的企業不同,中比能源在鈉電池方面同樣有佈局,並在儲能領域持續發力。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去年6月,中比能源發佈公告與儲能巨頭華寶新能合作開發鈉電池。從今年Q1財報來看,公司當期儲能業務收入達到4284.74萬美元,同比增長66%,佔公司當期總收入的95.56%。

在鈉電池儲能業務支撐下,雖然中比能源動力電池業務收入下滑幅度較大,但依舊幫助其盈利水平實現穩定增長,並最終實現扭虧。數據顯示,中比能源當期電池業務毛利率爲41.2%,較2023年同期的10.9%增長30.3個百分點。電池業務的淨利潤爲 1170 萬美元,而 2023 年同期爲 10 萬美元。

鈉電池線路能走多遠?

2023年被稱爲鈉電池量產化元年,鈉離子電池的進展超預期,特別是A00、A0級乘用車,以及中低速二兩輪車和三輪車領域裝機速率明顯提升。例如,國內首臺鈉離子電池試驗車搭載鈉電池裝車試驗;華鈉芯能完成100組電動二輪車鈉電池組訂單交付科達新能源等。

鈉電池“受寵”有多個原因。從資源角度來看,鈉與鋰處於同一主族具有相似物理化學性質,資源相當豐富,在地殼中的丰度位於第 6 位,更重要的是鈉分佈於全球各地,完全不受資源和地域的限制,在鋰資源依賴進口且價格逐漸上升的情況下,鈉離子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有非常大的資源優勢及成本優勢。

根據對比,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使用價格較低的碳酸鈉,其成本低於鋰離子電池正極成本的50%以上,同時鈉不存在與鋁發生嵌鋰反應的問題,其正負極集流體均可採用成本較低的鋁箔,集流體成本較鋰離子電池低60%以上,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

而在性能方面,根據目前市場公開的高低溫測試結果,鈉離子電池高低溫性能更優異,在-40℃低溫下可以放出 70%以上容量,在-20℃低溫下容量保持率達到 90%以上,高溫 80℃可以循環充放使用。這將提升新能車在高溫和低溫環境下的續航里程達成率,有效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和幫助消除里程焦慮;另外在安全性方面,鈉離子電池的安全性比鋰離子電池更高,因爲鈉離子電池的過充過放反應溫和,不會產生枝晶鋰,從而避免了電池短路和熱失控等安全問題。

而應用在儲能時,可使得儲能系統層面降低空調系統的功率配額,也可降低溫度控制系統的在線時間,進而降低儲能系統的一次投入成本和運行成本。

但現階段鈉電池同樣存在不少技術和產業化痛點。

以中比能源目前主攻的儲能業務爲例,相較成熟的鋰儲行業,儘管鈉儲具有電池端的成本優勢,但在整體制造成本上還未具備優勢,還有很多的工藝技術、製造設備需要進行優化。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今年一季度,國內鋰儲價格已創“新低”。從招標價格來看,近期許繼電氣以0.564元/Wh的價格拿下新疆75MW/300MWh儲能系統設備採購項目。更甚者,在中核集團某一招標中,71家投標企業中有34家開出了0.6/Wh及以下的價格。

而“鈉電”作爲新型儲能技術,在整體造價上較鋰電儲能平均價格更高。公開資料顯示,現階段鈉電池小試階段BOM成本約0.82元/Wh,中試階段爲0.76-0.82元/Wh。

所以從成本角度來看,鈉儲現在肯定卷不過鋰儲,但這並不意味着鈉儲不能“彎道超車”。從電池成本上來看,鈉電池和鋰電池的成本差距最大的組件爲正極材料和集流體。而正如上文提到,鈉電池成本能做到遠低於鋰電池。在成本效應傳導下,GGII預測,2025年鈉電池價格有望在0.45元/Wh左右;2027年有望在0.3-0.35元/Wh,與磷酸鐵鋰基本持平。

由於鈉電池的生產工藝可參照鋰電池,且其生產線和鋰離子電池生產線基本類似,也就是說,一旦鈉電池進入成熟發展期,或會引導更多的面臨產能過剩的鋰電企業進軍鈉電市場。但對於已有先發優勢的中比能源來說,鈉電市場興起無疑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能強化自身在鈉電市場的規模化優勢,但後續公司能否在產業競爭中穩住陣腳,纔是其能否實現最終估值反彈的關鍵。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