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的《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指引(2024年版)》正式施行。其中,有關H股「全流通」的業務管理要求發生變更。
變更前,境内股東減持「全流通」的H股,應該先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境外持股登記(「外匯登記」),登記完成後憑業務登記憑證,在券商登記額度信息,券商需控制交易額度,避免超額賣出。
變更後,減持交易過程中的外匯登記由「事前」轉為「事後」,境内股東減持前無需登記,減持後,須在20個工作日内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外匯登記。因此,有券商根據外管新規,取消了交易額度控制。
減持「全流通」H股:外匯登記「事前」變「事後」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印發〈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指引(2024年版)〉的通知》,國家外匯管理局印發的《資本項目外匯業務指引(2024年版)》自5月6日起正式施行,新規對H股「全流通」減持交易的外匯登記規則進行了調整。
變更前,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境外上市外匯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54號文)規定,境内股東想要增持或減持境外上市公司股份,需要在增持或減持前20個工作日内,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外匯登記,獲取業務登記證明。
券商會根據業務登記憑證中的減持額度,做好交易前端監控,確保其不賣空或買入,不發生超出外匯額度的交易及公司行為。如若超出,超額部分資金將被結算銀行攔截,無法跨境。
新規實施後,「境外上市的境内公司經批準參加H股‘全流通’業務後,其境内股東應在減持後20個工作日内到所在地外匯局辦理境内股東持股登記,登記完成後領取業務登記憑證,持境内股東持股業務登記憑證到境内銀行辦理相關賬戶開立」。
這一規定表明,減持「全流通」H股交易的外匯登記由「事前」轉為「事後」,簡單來說就是股東賣股票前的「打報告」環節取消了,可以「事後來補」。
值得一提的是,新規僅變更了減持交易的外匯登記時點,增持交易流程並未改變。H股「全流通」機制下,境内股東僅可根據相關業務規則增減持本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流通的股份。不過增持功能因技術原因暫未開通,將在技術系統等條件具備後按程序推出。
另外取款方面,投資者須憑業務登記憑證向券商營業部申報信息,待券商向中國結算報送外匯登記信息後,方可取款。
根據券商中國報道,已有券商根據外管局新規調整了H股「全流通」業務的流程,取消了前端監控的交易額度控制;額度方面,存量額度仍然有效,可繼續憑此減持,存量額度使用完後,可進行事後額度申請。
什麽是H股「全流通」?
内地企業到香港上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H股模式(直接境外上市),即以中國境内注冊的股份有限公司直接作為上市主體,發行H股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另一種是紅籌模式(間接境外上市),即將中國境内企業的資產或權益注入在海外設立的控股公司,然後以境外控股公司為上市主體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對於H股上市企業,股份類型分為H股、内資股、非上市外資股(或有),僅有H股可以在港交所上市流通交易,其他股份無法在二級市場流通。因此,内資股股東想要減持、股份質押以及股份溢價獲利等都很困難,公司整體流動性也受限。
為解決H股公司存量股份流動性問題,2019年12月31日,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中國結算和深交所聯合發佈了《H股「全流通」業務實施細則》,標志著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改革。
H股「全流通」是指H股公司的境内未上市股份(包括境外上市前境内股東持有的未上市内資股、境外上市後在境内增發的未上市内資股以及外資股東持有的未上市股份)到香港聯交所上市流通。
H股公司或擬申請H股首發上市的公司均可申請H股「全流通」。H股公司可單獨或在申請境外再融資時一並提出申請;未上市的境内股份有限公司可在申請境外首發上市時一並提出申請。
境内未上市股份股東可自主協商確定申請流通的股份數量和比例,並委託H股公司提出「全流通」申請。
20家企業申請H股「全流通」,耗時最快12天
公司申請H股「全流通」的流程大致是:股東決策、公司内部決策、主管部門意見(金融類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中國證監會備案、香港聯交所申請批準。
備案新規實施以來,已有20家企業申請H股「全流通」(除開擬上市企業提交上市申請時一同申請「全流通」情況),其中18家已經備案通過,2家正在申請中,整體審批時長較短,一周多到兩個多月不等即可完成備案流程。
此外,擬H股上市的企業中,也有15家一同申請「全流通」已通過中國證監會備案。
備案通過的公司將獲得中國證監會公示的備案通知書,通知書上會披露公司擬轉換上市的股份數和對應股東名單,後續外匯登記時股東持股信息也需與其一致。
此外,假如自通知書出具之後的12個月内未完成股份轉換,擬繼續推進,則需更新備案材料。
文章來源:活報告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