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ESG 好書推薦官本期要爲大家介紹的《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Governance and New Issues of Value: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ESG Scores on CoE and Firm Performance》由卡羅·貝拉維塔·佩萊格里尼(Carlo Bellavite Pellegrini)、勞拉·佩萊格里尼(Laura Pellegrini)和馬西莫·卡蒂佐內(Massimo Catizone)合著。該書探討了可持續性、企業社會責任、氣候變化適應、ESG評分的重要性及其對企業價值和增長的影響。
卡羅·貝拉維塔·佩萊格里尼 (Carlo Bellavite Pellegrini) 是米蘭天主教大學經濟政策系的銀行與金融學教授。他的主要研究興趣包括銀行和金融、企業治理、ESG與可持續性、法律與金融、微金融問題、企業金融以及銀行和工業公司的企業歷史。
勞拉·佩萊格里尼 (Laura Pellegrini) 是意大利巴里大學阿爾多·莫羅(Aldo Moro)的銀行與金融學副教授、研究員和講師。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銀行和金融、企業治理、企業金融、系統風險和可持續性、法律與金融、政治關聯和腐敗,以及金融中介的穩定性和效率問題。
馬西莫·卡蒂佐內 (Massimo Catizone) 是米蘭天主教大學應用經濟學研究中心科學委員會成員,也是一家領先的泛歐投資銀行的投資銀行家。
ESG是企業的生存通行證嗎?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ESG的概念界定 ESG即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它是一個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綜合指標體系。具體來說:
· 環境維度關注企業在減少污染、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表現,涉及能源使用、碳排放、廢棄物管理等議題。
· 社會維度關注企業在促進員工福祉、保障人權、維護產品安全、回饋小區等方面的表現,涉及員工多元化、供應鏈管理、慈善捐助等議題。
· 治理維度關注企業在提高信息透明度、保護投資者權益、完善董事會制度等方面的表現,涉及所有權結構、激勵機制、反腐倡廉等議題。
ESG突破了單純財務指標的侷限,從更全面的視角評估企業的質量,已成爲投資者尋求長期價值的重要依據。
ESG在當前商業環境下的重要性 當今世界,氣候變化、社會矛盾、道德危機等問題日益突出,傳統"唯利是圖"的商業模式難以爲繼。將ESG理念融入決策,已成爲企業轉型的必由之路:
· 在環境方面,全球變暖、資源枯竭、災害頻發,倒逼企業走上綠色低碳的發展道路。
· 在社會方面,員工維權、消費者覺醒、NGO監督,要求企業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 在治理方面,股東積極主義、機構投資者和科技賦能,推動企業提高運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一方面,政府、投資者、消費者等利益相關方對ESG表現的要求持續提高,ESG已成爲企業生存的"通行證"。另一方面,大量研究表明,ESG領先企業能獲得競爭優勢、降低資本成本並創造超額回報,ESG已成爲企業價值創造的"發動機"。
本書的研究目的與框架 本書旨在系統梳理ESG領域的重要理論與前沿實踐,深入剖析ESG各維度的內涵,並通過大樣本實證檢驗ESG對於企業財務績效、市場表現的影響,爲ESG投資和企業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全書共分七章:第一章導論闡述研究背景、目的和框架;第二章探討ESG的理論基礎;第三章剖析ESG的三個核心維度;第四章實證檢驗ESG與企業績效的關係;第五章聚焦ESG信息披露的規則與實踐;第六章展望ESG的發展趨勢與挑戰;第七章總結全書並提出未來展望。
本書的一大特色在於將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相結合,將環境、社會、治理等議題融會貫通,在西方研究的基礎上關照新興市場的實踐,力圖爲讀者呈現ESG領域的全景圖。無論您是希望將ESG融入決策的企業高管,還是希望將ESG納入視野的投資者,本書都能爲您提供思路和參考。
ESG:企業的未來發展之道!瞭解其背後的深層邏輯
ESG的提出和發展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植根於企業社會責任、利益相關者、可持續發展等理論,由此延伸出ESG與企業長期價值創造的邏輯框架。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企業社會責任(CSR)理論認爲,企業不僅要對股東負責,也要對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負責。早在20世紀50年代,波文(Bowen)就提出現代CSR理論的雛形。此後,學者們從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等角度豐富了CSR的內涵。
CSR理論奠定了企業重視環境與社會績效的基礎。但CSR側重道義層面,缺乏可操作性。ESG則在CSR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可衡量、可比較、可改進的指標。因此,ESG是實踐CSR理念的有效工具。
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理論由弗里曼(Freeman)等提出,主張企業要平衡包括股東、員工、消費者、供貨商、小區等在內的各方利益。與股東至上主義不同,該理論強調利益相關者對企業長期生存的重要性。利益相關者理論爲ESG提供了分析框架和理論依據。環境、社會、治理恰恰代表了企業的三大類利益相關者:外部生態環境、內部人力資源、所有者與管理層。唯有兼顧這三方利益,企業才能基業長青。
可持續發展理論 可持續發展理論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其核心是在滿足當代人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後代人滿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續發展強調經濟、社會、環境三位一體,已成爲全球共識。可持續發展爲ESG確立了終極目標。無論是保護環境、關愛社會,還是完善治理,都是爲了實現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ESG實質上是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重要途徑。
ESG與企業長期價值創造 ESG理念爲何值得企業擁抱?核心原因在於ESG有利於企業長期價值創造。具體機制包括:
· 環境友好有助於企業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在綠色經濟時代佔得先機。
· 關愛員工有助於企業吸引和保留人才,激發創新活力,建立良好品牌。
· 完善治理有助於企業提升決策質量,規避內幕交易等道德風險,贏得投資者信任。
簡言之,在利益相關者日益覺醒的時代,唯有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承擔社會責任,企業才能基業長青、行穩致遠。ESG正是引領企業實現長期價值創造的"領航員"。以上理論共同構成了ESG的邏輯起點和分析框架。在後續章節中,本書將進一步從實踐層面深入剖析ESG的內涵、績效與挑戰,爲讀者理解這一前沿領域提供全面視角。
企業社會責任的真實面貌:ESG中的“社會”維度深度剖析
環境(E)因素
環境是ESG的首要維度。隨着氣候變化加劇、自然資源日益枯竭,企業重視環境管理已成爲大勢所趨。企業環境績效主要體現在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環境風險管理、推動綠色創新三個方面。
(1)氣候變化對企業的影響
氣候變化是當今世界面臨的最嚴峻挑戰之一。全球變暖導致的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等,給企業運營帶來實實在在的物理風險。此外,各國爲減緩氣候變化出臺的碳定價、排放限制等措施,也給高耗能行業帶來轉型風險。應對之道在於主動作爲。着眼長遠的企業,正通過使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效、開發低碳產品等措施,努力降低自身的碳足跡。這不僅有利於增強企業韌性,也有助於企業把握低碳經濟的巨大機遇。
(2)企業的環境風險管理
除氣候變化外,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枯竭等也是企業面臨的重大環境風險。一旦爆發環境危機,企業將遭受聲譽和財務的雙重打擊。爲管控風險,越來越多企業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對廢棄物排放、水資源利用等實施全流程監測和控制。同時,金融機構也將環境風險納入投融資決策。赤道原則、責任投資原則等倡議的興起,促使金融業加強對客戶的環境盡職調查。高污染、高風險的項目日益難以獲得融資支持。
(3)綠色創新與循環經濟
在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的背景下,綠色創新成爲企業突圍的利器。通過技術革新、商業模式創新,企業不斷湧現出solar、風電、氫能等清潔能源解決方案,以及共享經濟、產品服務化等可持續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則爲企業開闢了另一重要路徑。圍繞"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 3R 原則,企業正加速構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死循環價值鏈。工業共生、逆向物流等新興業態,不僅有利於企業節本增效,也爲實現零廢棄、零排放的終極目標貢獻了力量。
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已成爲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唯有守住環境底線,主動擁抱綠色創新,企業方能在新一輪競爭中搶佔先機、脫穎而出。這對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皆是如此。ESG恰恰爲檢視企業環境績效提供了重要抓手。
社會(S)因素
社會是ESG的第二個關鍵維度。企業作爲社會的"公民",需要對包括員工、消費者、供貨商、小區等在內的各類利益相關方負責。企業在員工關係、人權、產品責任三個領域的表現,構成了社會維度的核心要素。
(1) 員工關係管理
員工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保障員工權益,創造多元包容的企業文化,是現代企業的應有之義。在員工關係管理上,領先企業的共同特點包括:
· 重視職業健康安全,將安全生產放在首位
· 完善薪酬福利制度,建立公平的晉升渠道
· 爲員工提供培訓發展機會,激發潛能
· 尊重員工結社自由,建立暢通的溝通機制
人才是推動創新和生產力提升的關鍵。 ESG視角下,企業唯有視員工爲"合作伙伴",真正做到"以人爲本",才能在人才爭奪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2) 人權與供應鏈管理
隨着企業影響力不斷擴大,其人權責任也日益受到關注。在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尤其面臨着童工、強迫勞動等人權風險。爲應對挑戰,越來越多企業制定人權政策,對供貨商開展盡職調查,以確保整個供應鏈遵守人權標準。人權已上升爲投資者重點關注的ESG議題。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人權企業基準等倡議的興起,推動越來越多投資機構將人權納入投資決策。對侵犯人權的企業"說不",已成爲負責任投資的重要標尺。
(3) 產品責任與小區關係
產品是企業通向消費者的紐帶。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既是企業的法律義務,也是取信消費者、贏得市場的關鍵。越來越多企業建立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制度,從設計、生產到售後,都對質量進行嚴格把關。企業根植於小區,小區關係事關企業發展。領先企業積極履行小區責任,改善小區環境,促進當地就業,並通過志願服務、公益捐助等形式回饋社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衆多企業伸出援手,展現了小區意識和擔當精神。
重視並踐行社會責任,是現代企業的必然要求。隨着利益相關方意識覺醒,企業社會績效已成爲ESG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應有之義。新興市場企業尤其應加強供應鏈管理、提升產品質量,以構建更加負責任、包容的商業生態。
公司治理(G)因素
公司治理是ESG的第三個支柱。作爲現代企業的基石,良好的治理結構是確保公司高效運轉、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企業治理主要涉及股東權益保護、董事會建設、高管激勵三個核心領域。
(1) 股東權益保護
股東是企業的所有者,保障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是公司治理的首要任務。當前,不少企業存在控股股東侵佔、內幕交易等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行爲。對此,企業應健全以下制度:
· 累積投票制,確保中小股東的董事提名權
· 關聯交易迴避制度,杜絕大股東輸送利益
· 投資者關係管理制度,保障信息披露公平性
· 派發現金紅利,讓股東分享企業成長紅利
企業要把股東視爲平等的"金主",而非任人宰割的"羔羊"。唯有贏得投資者信任,企業才能吸引長期資本,實現可持續發展。
(2) 董事會的獨立性與多元化
董事會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其獨立性和有效性至關重要。實踐表明,機構投資者青睞於治理結構完善的企業,尤其關注董事會的獨立性。因此,引入獨立董事已成爲不少企業完善治理的重要舉措。獨立董事有助於代表中小股東利益,制衡控股股東和管理層,併爲董事會決策提供外部視角。此外,董事會成員在性別、年齡、專業背景等方面的多元化,有助於提升決策質量,緩解"羣體思維"。董事會應定期評估自身績效,不斷提升運作效率。
(3) 高管薪酬與激勵
在"委託-代理"關係中,股東與管理層的目標可能不一致。設計合理的高管薪酬方案,有助於縮小代理成本,實現股東與管理層的利益綁定。具體而言:
· 基本工資和績效獎金並重,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
· 納入ESG指針,將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高管考覈
· 延期支付、追索條款等,避免短期行爲
· 定期評估,根據市場環境進行調整
高管薪酬日益成爲機構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關注的焦點。通過合理設計,高管薪酬可成爲推進企業長期價值創造的"助推器"。完善公司治理已成爲ESG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在日益成熟的資本市場中,唯有真正做到公開透明、制衡有序,企業才能贏得投資者芳心、驅動資本力量,實現基業長青。對於新興市場企業而言,借鑑成熟市場經驗,加強對標學習,是當務之急。
(Link ESG推薦官 童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