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榮鼎諮詢的一項新分析顯示,歐盟將需要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於預期的最高55%的關稅,以遏制它們進入歐盟的進口。
週一調查結果公佈之際,正值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
榮鼎諮詢預計,歐盟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15%至30%的關稅。該公司表示,這些關稅不太可能足以遏制來自中國的競爭。
報告稱:「即使關稅在這個範圍的上端,一些中國生產商仍將能夠從出口到歐洲的汽車上獲得可觀的利潤,因爲它們享有巨大的成本優勢。」
儘管要繳納10%的關稅,去年取代特斯拉成爲全球最大電動汽車製造商的比亞迪等中國企業可以在歐盟等地區以比國內市場高得多的利率和利潤率銷售汽車。
榮鼎諮詢說,比亞迪的Seal U車型在中國的售價爲20,500歐元,在歐盟的售價爲42,000歐元,預計在中國本土市場的利潤爲1,300歐元,而在歐洲每輛車的利潤爲14,300歐元。它補充說,即使在徵收30%的關稅後,比亞迪這樣的公司在歐盟也能獲得更高的利潤。
報告說,比亞迪可能需要降價,以實現其在歐盟獲得更多市場份額的目標。30%的關稅仍然會留下足夠的空間。
報告稱:「爲了使出口到歐洲市場的產品在商業上失去吸引力,可能有必要對像比亞迪這樣競爭激烈的生產商徵收45%左右甚至55%的更高關稅。」
歐盟調查
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去年對中國電動汽車及其補貼展開了調查,官員們表示,大量廉價汽車威脅到了國內生產商。
一些專家表示,2010年代初中國實施的激勵措施導致創業公司激增,電池容量增加,爲具有全球競爭力且價格合理的電動汽車鋪平了道路。
由於高關稅和政治反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已經面臨來自美國的阻力,這使得歐洲市場對比亞迪等尋求全球擴張的公司更加重要。
據歐洲運輸與環境聯盟的一項分析,預計到2024年,中國企業生產的電動汽車將佔歐盟市場的11%,到2027年可能達到20%。
如果算上非中國企業生產的中國產汽車,今年這一比例預計將超過25%。
從非中國公司進口的電動汽車也可能受到歐盟補貼調查,榮鼎諮詢估計,15%至30%的關稅水平可能會摧毀寶馬(BMW)或特斯拉(Tesla)等從中國出口汽車的外國企業的業務。
爲了應對政策風險,電動汽車製造商一直在努力將生產轉移到歐洲。比亞迪計劃在匈牙利建廠。
然而,榮鼎諮詢補充稱,布魯塞爾可能會使用其他手段來保護歐洲的電動汽車行業,比如以國家安全爲由限制中國進口,或增加消費者對歐盟製造的汽車的補貼。
中國政府抨擊歐盟的補貼調查是「公然的保護主義」,認爲中國公司只是比西方同行更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