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氫能產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舉行。國內外知名組織、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索以氫能利用爲核心的能源結構清潔低碳轉型發展路徑,通過全球多邊合作推動氫能低碳化、規模化生產與應用,加速進入“氫能2.0時代”。
市場普遍預期,未來我國將會超常規發展低碳新能源,而氫能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領域,氫能的高品質能源特性決定了氫能將在未來能源革命中扮演極爲重要的角色。此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2024世界內燃機大會上表示,以氫能燃料電池引領內燃機創新發展,適度超前建設氫能供給體系,以重大科技示範工程加速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的創新和推廣應用,將加速商用汽車電動化,低碳化進程。
從中央到地方,氫能產業的政策力度正越來越強。據新華社消息,能源法草案23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草案立足我國能源資源稟賦實際,適應能源發展新形勢,就能源領域基礎性重大問題在法律層面作出規定。草案明確能源結構調整方向,支持優先開發可再生能源,合理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有序推動非化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此外,國內不少省份也逐步開展關於氫能源汽車的相關扶持工作。
4月22日電,吉林省省長鬍玉亭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建設若干個千萬千瓦級綠電產業園區和一批投資百億級氫基綠能產業園區,推動現代儲能和其他一些相關綠色產業融合發展,同時拓展應用場景,擴大氫燃料汽車、氫能源列車等一系列產品產業規模,打造“綠氫+”全產業鏈。內蒙古能源局、工信廳等部門近日聯合發佈《內蒙古自治區可再生能源制氫產業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允許在化工園區外建設綠氫項目和制氫加氫一體站,綠氫項目不需取得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四川省則表示將對氫能產業採取超常規最大力度精準支持,此前四川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挖掘政策空間,加大引導力度,探索氫能源汽車通行高速公路費用全免,鼓勵城市人民政府對氫能源貨車城區不限行,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全域推進氫能源設備更新。
除了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在技術攻堅和應用場景上,氫能產業近期也是不斷有突破。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燦院士團隊成功研發離場電催化技術,在室溫、常壓下實現硫化氫全分解制氫和硫磺,有望替代工業現行的克勞斯技術,實現天然氣開採、煉油行業和煤化工過程中硫化氫的消除和資源化利用,併成爲低成本制綠氫的一個新路徑。央視新聞19日報道稱,兩輛以氫爲燃料的汽車,日前實現了北京到上海,1500公里長距離運輸測試,這是我國氫能車輛首次大範圍、長距離、跨區域的實際運輸測試。
實際上,我國氫氣消費逐年攀升,從2017年不足2000萬噸增長至2020年的3342萬噸,年複合增速超過19%。中國氫能聯盟數據顯示,到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1萬億元人民幣,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有券商研報分析稱,2022年全球氫氣的消費量約9500萬噸,爲了實現碳中和目標,預計2050年全球氫氣市場將擴張到5~8億噸,綠氫將從佔比不足1%變爲主流。國際能源機構普遍認爲2050年氫能在全球能源終端總需求中的佔比將達到12%以上。
久興投資基金經理王璽分析稱,中央立法以及地方政策出臺是積極信號,政策落地有望加速引導氫能等新型能源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通道。業內專家普遍建議,爲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科技創新,攻克“制、儲、輸、用”等環節難點,探索形成有效的商業模式,並加強政策支持,構建氫能高質量發展新生態。目前氫能行業仍處於0—1階段,多家券商研究機構均認爲氫能基礎設施有望率先受益,例如制氫環節的電解槽,儲氫環節的壓縮機、儲氫瓶等儲運設備以及制氫、用氫兩端測試解決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