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期,資本市場對固態電池領域的關注度持續升溫。這一現象主要受到一系列技術突破和企業佈局的推動。國海證券在研報中表示,近期多家企業的固態電池在性能提升、量產進度等方面不斷推進,有望加速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半固態電池拐點已至。預計在2030年,全固態電池有望全面實現商業化。
具體來看,在4月12日的廣汽科技日,廣汽集團發佈了廣汽全固態電池技術。據官方介紹,廣汽集團憑藉第三代海綿硅負極技術和高面容量固態正極技術,實現了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達到400Wh/Kg以上,較當前量產的液態鋰離子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提升52%以上,質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實現超1000公里續航,該技術將於2026年量產,搭載在昊鉑品牌上。
4月10日,據中科院青島能源研究所消息,該研究所先進儲能材料與技術研究組在硫化物電解質研究取得新進展,解決了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疊層工藝的行業痛點及瓶頸問題,打通了硫化物全固態電池的大型車載電池製作工藝的最後一道難關,在硫化物軟包電池疊片技術上取得關鍵性突破。
4月8日晚,上汽集團旗下智己汽車正式發佈了全新純電車型智己L6。據智己汽車方面介紹,智己L6首發搭載“第一代光年固態電池”,這是行業首款量產上車的準900V超快充固態電池。其還宣稱“智己L6將引領新能源汽車進入‘固態電池時代’。”不過,智己汽車標榜的“行業首個超快充固態電池量產上車”的說法引發了爭議,部分業內人士認爲智己汽車的固態電池玩的是文字遊戲。
太藍新能源也在4月4日宣佈其在固態電池技術上的重大進展,成功研發出單體容量120Ah、實測能量密度高達720Wh/kg的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金屬電池。
業界分析機構認爲,隨着多家企業在固態電池性能提升和量產進度上的不斷推進,固態電池的產業化進程有望得到加速。據GGII預測,到2024年,固態電池(包括半固態電池)的全年裝機量有望超過5GWh,這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然而,固態電池的量產商用仍面臨一些挑戰。曾毓羣在3月15日的業績解讀會上指出,固態電池在技術層面上仍需克服固態離子擴散的基本科學問題,距離真正的商品化尚有一段距離。此外,他在3月28日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到,電動汽車固態電池的商業化推廣還有數年時間,且存在諸多困難,例如電池壽命短和車禍中破裂可能導致的風險等。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但業內普遍認爲全固態電池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優選方案,並預計在2030年前後能夠實現廣泛應用。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表示,全固態電池有望在2030年左右實現產業化,這將是下一代電池技術競爭的關鍵制高點,有潛力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實際上,全球多家知名企業已經在固態電池的研發和探索上投入了大量的資源。
三星SDI計劃在2027年量產全固態電池;長安汽車預計到2030年推出包括液態、半固態和固態在內的8款自研電芯;廣汽埃安計劃在2026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裝車;日產、豐田、寶馬、大衆和福特等也都制定了各自的固態電池發展計劃。
國泰君安發佈研報稱,固態電池研發仍屬於多種體系並行,國內固態電解質側重於氧化物等體系,日韓側重於硫化物體系。商業化進程來看,考慮到全固態電池研發和加工門檻較高,固液混合電池作爲中間形態電池方案工藝門檻更容易突破,短期內有望成爲國內率先規模生產的主要路線。隨着對電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提升的要求及下游需求帶動,固態電池迎來發展機遇,有望成爲當前液態鋰離子電池體系的補充。
華泰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量產上車疊加低空等場景應用預期,固態電池市場熱度高企。近期固態電池板塊催化不斷,一方面固態電池在新能源汽車、消費電子領域實現應用、新品發佈的消息連連,另一方面,固態電池在低空飛行器等下游應用的可能性引發熱潮。當前時點來看,該行認爲固態電池量產應用的拐點正在加速到來,繼續看好固態電池作爲下一代電池技術的發展潛力。
建議重點關注兩大主線:1)具備多年積累、實現上車等應用端突破的固態電池生產製造企業及其供應商;2)材料環節,氧化物、硫化物等固態電解質生產企業和固態電解質上游原材料(礦等)供應企業,以及硅基負極生產企業。
港股相關概念股:
廣汽集團(02238):據廣汽集團官微,廣汽4月12日上線全固態電池。
贛鋒鋰業(01772):今年3月29日,贛鋒鋰業在調研紀要中表示,公司重慶固態電池生產基地一期已經封頂,固態電池pack實現了交付。
比亞迪股份 (HK:1211)(01211):比亞迪早在2016年以前就開始投入固態鋰電池的研發工作,目前在國內的相關專利數量衆多,位列國內前茅。
東風集團股份(00489):東風集團的第二代固態電池預計於2024年上半年實現量產搭載,屆時整車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