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部門:積極支持境外機構和其所投科技型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豐富科創資金來源

發布 2024-4-19 下午08:19
© Reuters.  十部門:積極支持境外機構和其所投科技型企業拓寬融資渠道 豐富科創資金來源
US2YT=X
-
US5YT=X
-
US10YT=X
-
US30YT=X
-
RMHJ
-

智通財經APP獲悉,4月19日消息,近日,商務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積極支持境外機構和其所投科技型企業拓寬融資渠道,豐富科創資金來源。對於境外機構,在華髮行債券尤其是人民幣債券能幫助其補充資金來源、降低匯兌成本。相關部門將繼續穩步有序推動債券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在華髮行人民幣債券,並投入科技領域。

原文如下:

商務部財務司負責人解讀《關於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

近日,商務部、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稅務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商務部財務司負責人對《若干措施》進行了解讀。

一、《若干措施》出臺的背景

黨中央高度重視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金融支持科技創新。近年來,相關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推出多項便利化舉措,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以下簡稱境外機構)投向境內科創領域。與此同時,部分境外機構反映,希望在境內開展業務時預期更穩定、投資渠道更多、退出通道更通暢、享受稅收優惠更便利等。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要求,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當前,科技型企業面臨廣闊發展機遇,對更大力度、更多層次、更寬渠道融資支持的訴求也進一步上升。在此背景下,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作了專題研究和調研,針對行業企業訴求提出具體工作舉措,形成了《若干措施》。

二、《若干措施》重點舉措

《若干措施》積極迴應市場需求,既涉及境外機構“募投管退”各業務環節,也包括支持供需對接、暢通投資退出、便利享受優惠等政府管理服務。

(一)優化管理服務方面。結合境外機構反映的情況,進一步完善明確有關政策安排。關於申請准入,將依法高效審批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及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資格申請,更好滿足境外機構進入國內市場意願。關於外匯管理,將在落實好便利境外機構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擴大資本項目便利化政策等措施基礎上,持續完善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管理,便利境外機構更好開展境內股權投資,支持境外機構通過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方式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支持科技型企業用足用好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等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政策,提高資金運營效率,降低財務成本。關於經營監管,明確對境外機構在境內設立創業投資基金,與內資創業投資基金一視同仁,同等適用《私募基金監督管理條例》中提出的相關政策。

(二)加大融資支持方面。積極支持境外機構和其所投科技型企業拓寬融資渠道,豐富科創資金來源。對於境外機構,在華髮行債券尤其是人民幣債券能幫助其補充資金來源、降低匯兌成本。相關部門將繼續穩步有序推動債券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在華髮行人民幣債券,並投入科技領域。同時,落實好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局《關於境外機構境內發行債券資金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統一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熊貓債資金登記、賬戶開立、資金匯兌及使用、統計監測等管理規則,完善境外機構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資金管理要求,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在境內債券市場融資。2023年,境外機構在我國發行熊貓債合計1545億元,同比增長82%。對於科技型企業,發行債券尤其是信用類債券,能夠有效緩解因可抵押物不足造成的融資難問題。中國證監會將繼續推動科技創新公司債券高質量發展,助力降低科技型企業融資成本;繼續指導滬深交易所科技創新公司債券常態化發行,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細分領域及引領產業轉型升級領域的科技創新發展,截至2024年2月底,交易所市場共發行科技創新公司債券632只,規模5917億元。相關部門還將在全國推廣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將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納入試點主體範圍,規範探索“貸款+外部直投”等業務模式,豐富科技金融產品服務。

(三)加強交流合作方面。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是境外機構與科技型企業合作的重要方式,境外機構在相關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和專業特長。《若干措施》支持境外機構發揮自身優勢,充分挖掘優質標的,促進投資高效對接。

一是完善合作機制。相關部門將繼續發揮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用,深入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組織專項路演活動,爲早期硬科技項目和一線投資機構搭建深度對接平臺,推動優質中小企業與境外機構建立合作,支持境外機構加大對企業梯度培育、創新成果轉化等領域的投入;鼓勵境外機構與境內相關機構合作設立相關基金,支持境外機構投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並支持獲境外機構投資的科技型企業深化與相關國別的產業鏈合作。

二是梳理需求清單。將繼續梳理提出需求清單,爲境外機構提供便利,爲企業融資增信賦能。商務部、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將持續開展“走萬企 提信心 優服務”活動,促進金融機構與包括科技型企業在內的中小企業精準對接;科技部將在全國推廣“企業創新積分制”,開展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的評價工作,幫助企業獲得銀行授信;工業和信息化部將進一步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依託數據資源優勢,探索全維度信息共享機制,爲金融機構提供授信參考,近三年已助企融資超過7800億元;持續開展細分領域硬科技屬性評價標準建設和評價工作,將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納入上市重點培育體系,推動境內外各類資本提供全生命週期、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務。

三是鼓勵本地化經營。相關部門將結合科技型企業發展需求,積極支持境外機構在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及西安、武漢、成渝三個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強發展經營,圍繞前沿技術設立創業投資基金。此外,對於境外機構投資經營涉及的人員來華簽證需求,外交部將通過對短期簽證申請提供免預約“綠色通道”、支持辦理長期簽證等,便利其人員往來。

(四)完善退出機制方面。能不能順利、高效實現投資退出,是前期調研中境外機構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是《若干措施》的重點內容。中國證監會等部門圍繞境外上市、併購重組、份額轉讓等退出渠道,推出了一系列配套舉措。

一是支持境外上市。將持續提高境外上市備案管理質效,加快備案辦理進度,持續暢通科技型企業境外上市渠道。同時,繼續推動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深化務實合作,加強香港科技型企業國際融資平臺作用。自2023年3月31日《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施行至2024年3月底,已辦結122家企業赴境外首次公開發行上市的備案,其中71家企業擬赴香港上市。

二是鼓勵併購重組。中國證監會先後出臺定向可轉債重組規則、修訂重大資產重組規則、適當提高重組估值包容性,支持上市公司併購科技型企業,暢通投資機構退出渠道;近期進一步從分類監管、提高重組審覈效率、支持“兩創”公司協同效應併購、支持上市公司之間吸收合併等四方面優化併購重組有關制度,下一步將繼續推進併購重組市場化改革,發揮資本市場併購重組主渠道功能,爲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提供暢通的退出渠道。商務部正牽頭修訂《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進一步放寬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限制。

三是推進私募基金份額轉讓試點。將繼續優化私募份額轉讓流程和定價機制,推動私募基金和區域性股權市場的協同發展,拓寬私募基金退出渠道,形成“投資—退出—再投資”良性循環,在此過程中鼓勵和支持境外機構發揮專業優勢和特長,積極參與相關投資交易。近年來,我國先後在北京、上海、廣東、浙江、寧波、江蘇、安徽等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私募份額轉讓試點,各地出臺了一些支持性政策措施,推動市場生態建設,並搭建了基於區塊鏈的交易系統。截至目前,7個省市實現私募份額轉讓231.72億元、私募份額質押融資316.07億元。同時,目前私募份額轉讓還存在底層資產不清晰、估值定價難、市場化機構參與度低、市場生態體系不健全等問題,相關部門將繼續完善基於區塊鏈的場外市場基礎設施,建立數據可信共享和授權訪問機制,不斷完善市場生態,促進私募基金和區域性股權市場形成“雙贏”局面。

四是便利享受稅收優惠。根據我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稅收協定,符合條件的境外機構投資我國境內上市公司,可享受所得稅稅收優惠。目前,境外機構參與所投上市公司分紅派息時,需先提交《非居民納稅人享受協定待遇信息報告表》,纔可享受協定優惠待遇,否則將由上市公司代扣代繳,再事後申請補充享受優惠待遇並辦理退稅。近期部分境外機構反映,在投資上市公司數量較多時,享受有關優惠待遇操作成本較高,總體不夠便利。針對境外機構需求,稅務總局、中國證監會、商務部深入調研,積極研究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派息扣繳稅款和結算程序。通過暢通政府部門、結算機構、上市公司信息交互,實現上市公司可直接按優惠規定對相關境外機構進行扣繳申報和派息,無需先行代扣代繳後再由境外機構申辦退稅,境外機構也無需每次向各個上市公司提交相關信息報告表。具體可見與《若干措施》配套發佈的《便利境外機構享受有關稅收的協定優惠操作指引》。

下一步,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指導各地有關部門和機構,抓好政策措施落實落地,更好吸引境外機構加大在華投資,支持境內科技型企業融資發展。

本文編選自商務部官網,智通財經編輯:葉志遠。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5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