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指出,目前養老金、保險、理財等資金的委外規模不斷擴張,但委外投資機制面臨實際投資偏離約定方向、管理人相似度高、缺乏針對性業績激勵等挑戰,影響委外投資的落地效果。國內資金方機構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式提升委外投資的長期績效:
1)在建立配置框架的基礎上,細化委外投資目標、業績基準和風險政策,發揮受託人在各自擅長領域內的超額收益創造能力。
2)跳出“唯歷史業績論”的限制,明確組合業績的收益來源與風險承擔,並關注管理人的長期可持續能力和長期“陪伴作用”。
3)優化激勵機制,提升業績報酬在委外費用的佔比,用長期超額作爲業績報酬依據,維繫機構和管理人的利益一致。
4)優化委外投資的資產選擇,在具備超額收益創造潛力的資產類別中充分發揮委外投資作用,同時重視指數化和內部化的投資能力建設。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研究思路:研究海外機構委外投資的實踐經驗,爲國內機構提供有益借鑑
中信證券選取了10家全球規模居前的主權基金、養老金機構,包括日本GPIF、挪威GPFG、澳大利亞Future Fund等。這些機構委外時間長、範圍廣泛,歷史上通過委外投資實現了成功的收益增厚。
委外選擇:多元化配置框架是委託投資的基石,委外資產以另類資產、主動投資爲主
超額機會豐富、風險溢價較高的資產類別,如另類資產、股債主動投資和新興市場投資,是海外機構多元化配置的前沿方向,也是委外投資的重點內容。例如,美國CalSTRS全組合的委外佔比僅37%,但在私募股權、創新策略等領域的委外佔比超過70%;韓國NPF委外管理的股票資產中,超過80%屬於主動投資方式。也有部分機構在指數投資中藉助委外渠道,快速建立分散化、定製化的投資敞口。
委外目標:從單賬戶收益目標,到多元配置思維;業績基準、偏離限制等投資目標和約束逐漸精細化,並趨於市場指數、同類排名等相對基準。多元化配置基礎上,委外投資的本質是系統性收益(β)和超額收益(α)來源的劃分
資金方機構利用不同資產指數的搭配,實現組合收益目標;而管理人專注於在細分市場取得相對指數的超額。例如,日本GPIF將業績基準顆粒度細化至不同管理人層面,採用多達數十種委外業績基準,且基本均爲市場指數基準。
管理人篩選:從歷史業績“後視鏡”,到面向未來的持續性考察
海外機構不再單一追逐收益排名、市場知名度,將非業績因素納入管理人篩選框架,更加關注委外管理人業績的可持續性,關注委外項目與組合的適配度。例如,美國Texas TRS先從組合配置、內外稟賦等角度做出是否委外的決策,再結合法律合規、投資邏輯、歷史業績等因素篩選管理人。
激勵機制:固定管理費用+浮動業績報酬,適當拉長考覈週期
一是逐漸提升業績報酬佔比,串聯起機構和管理人利益;二是延長超額計算週期、引入報酬遞延。例如,挪威GPFG將考覈週期從1年、3年延長至全投資區間;對管理人最初數年的業績報酬、超上限的業績報酬採取遞延,視後續表現再發放。
風險提示:
國內數據可得性低,描述機構特徵不完善;國內機構經營環境、投資需求存在差異;經濟政策、市場環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