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低估值寶藏股立即開始

上海: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提升上交所主板、科創板等資本市場功能

發布 2024-3-28 上午11:38
上海: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提升上交所主板、科創板等資本市場功能

智通財經APP獲悉,3月28日,國新辦就“聚焦‘五個中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舉行發佈會。會上,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表示,加強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助力優質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更好地發展。將配合國家主管部門,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升上交所主板、科創板等資本市場功能,努力把上海資本市場打造成爲支持科技創新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龔正表示,壯大“3+6”,着力打造新興產業創新高地。“3”就是中央賦予上海的三大先導產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去年三大先導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1.6萬億元。要繼續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勇擔使命任務,實施好新一輪的“上海方案”,持續突破一批“卡脖子”的關鍵環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6”是上海有特點、有基礎的六大重點產業,我們要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4個萬億級產業集羣,先進材料和時尚消費品兩個5千億級的產業集羣。

龔正提到,培育“4+5”,着力搶佔未來產業發展高地。“4”是四大新賽道產業,主要是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終端;“5”是五大未來產業方向,包括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還有未來材料。我們都制定了行動計劃、行動方案,要繼續加大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佈局,打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努力在若干細分領域率先確立產業發展優勢。

文字實錄如下: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的第三場,我們非常高興今天邀請到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先生,向大家介紹“聚焦‘五個中心’ 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發佈會的還有: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華源先生,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顧軍先生。

下面,首先請龔正先生作介紹。

上海市副書記、市長 龔正:

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有機會向大家介紹上海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五個中心”的有關情況。首先,我謹代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對大家長期以來給予上海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

加快建設國際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是黨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也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上海持續推進“五個中心”建設,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大幅躍升。在國際經濟中心方面,去年上海實現了4.72萬億元GDP總量,繼續排在世界城市的前列。在國際金融中心方面,上海去年金融市場的交易總額再創新高,達到3300多萬億元,金融的持牌機構持續向上海集聚,到去年年底,上海共有持牌機構1771家,其中外資的持牌機構也達到了548家。在國際貿易中心方面,去年上海口岸貿易額再創新高,達到了10.7萬億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3.6%,繼續排在全球城市首位。在國際航運中心方面,去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再創新高,而且連續第14年領跑全世界,實現了4915.8萬標準箱。在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方面,有三個數據令人鼓舞:一個是全社會R&D投入佔GDP比重提高到4.4%,第二個是每萬人口的高價值發明專利再創新高,達到50.2件,第三個是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一輪的科技創新集羣排名當中,上海排名全球第五。

新徵程上,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牢記殷殷囑託,強化使命擔當,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個戰略任務,以加快建設“五個中心”爲主攻方向,統籌牽引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工作,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充分發揮龍頭帶動和示範引領作用。

一是圍繞提升國際地位和全球經濟治理影響力,加快建設國際經濟中心。我們將繼續做大經濟總量,着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別是要以科技創新爲引領,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統籌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培育,努力打造一批世界級高端產業集羣。

二是圍繞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增強競爭力和影響力,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我們將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在增強安全可控能力的基礎上,深入實施高水平金融對外開放。重點是完善“四個體系”,即金融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機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做好“五篇大文章”,即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科技創新和共建“一帶一路”。

三是圍繞提升貿易樞紐功能,加快建設國際貿易中心。我們將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率先構建與CPTPP、DEPA等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加快建設“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等重大貿易載體,推動離岸貿易、跨境電商、保稅維修等新型貿易加快發展、做大規模。

四是圍繞提升航運資源全球配置能力,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我們將加快補齊高端航運服務等方面的短板,增強航運保險承保和服務能力,探索海事仲裁模式創新,集聚更多航運企業和功能性機構。同時,加快建設海港、空港、郵輪港和航運集疏運體系,大力推動航運智慧綠色轉型。

五是圍繞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我們將進一步匯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着力提升重點領域基礎研究水平、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努力掌握產業鏈核心環節、佔據價值鏈高端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上海是一座光榮之城、創新之城、開放之城、夢想之城。這是對我們的深情勉勵,更是有力鞭策。我們將始終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放在”,大力弘揚“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和“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在更高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進“五個中心”聯動發展、耦合共生、相互賦能,推動上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更大成效,以實幹實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

我就先介紹這些。下面,我和華源副市長、顧軍副祕書長很樂意回答記者們的提問。謝謝。

壽小麗:

謝謝龔市長的介紹。下面我們就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

科技日報記者:

我比較關注上海的產業發展,像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還有汽車這類傳統產業,上海下一步要怎麼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海要怎樣佈局?謝謝。

龔正: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上海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要勇爭先、走在前。

綜合來看,上海有基礎、有優勢。一是科技綜合實力強。上海已經集聚了國家實驗室等一大批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已建、在建和規劃下一步要建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到了20個,還引進了李政道研究所、數學與交叉學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機構。

二是產業轉型升級早。上海已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爲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爲引領、先進製造業爲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2023年我們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總產值佔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已經提高到43.9%。

三是高層次的人才數量多。我們大力推進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尤其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這三大先導產業的人才集聚度已經超過80萬人,其中集成電路領域的人才佔了全國的40%左右。

下一步,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把更多科技成果運用到具體的產業和產業鏈上,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重點是發揮好自身基礎優勢,從以下三個方面持續提升產業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融合化發展水平。

一是推動“2+2”,着力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地位。正如您剛纔講到的,像汽車、鋼鐵、化工,上海的傳統產業在上海經濟中仍然佔着相當大的比重,其中部分產業還是優勢產業,不能夠忽視和放棄。所以我們現在一手抓“兩業融合”,也就是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要繼續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還有一手是抓“兩個轉型”,就是促進所有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要實現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轉型,通過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賦能傳統產業,把傳統產業打造成新質生產力。

二是壯大“3+6”,着力打造新興產業創新高地。“3”就是中央賦予上海的三大先導產業,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去年三大先導產業的規模已經達到1.6萬億元。我們要繼續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勇擔使命任務,實施好新一輪的“上海方案”,持續突破一批“卡脖子”的關鍵環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6”是上海有特點、有基礎的六大重點產業,我們要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4個萬億級產業集羣,先進材料和時尚消費品兩個5千億級的產業集羣。

三是培育“4+5”,着力搶佔未來產業發展高地。“4”是四大新賽道產業,主要是數字經濟、綠色低碳、元宇宙和智能終端;“5”是五大未來產業方向,包括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還有未來材料。我們都制定了行動計劃、行動方案,要繼續加大顛覆性技術、前沿技術佈局,打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戰,努力在若干細分領域率先確立產業發展優勢。謝謝。

鳳凰衛視記者:

上海一直是外商投資的高地,上海提出要打造全球投資的首選地。請問在吸引外資方面,上海還有哪些有誠意的舉措?謝謝。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 華源:

感謝您的提問。上海一直高度重視吸引和利用外資。這些年,我們修訂完善了跨國公司地區的總部政策,制定實施了外資研發中心提升計劃,還出臺了穩外資“20條”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實際使用外資已經連續4年超過了200億美元。尤其是去年,我們突破了240億美元,又創了一個歷史的新高。而且我們特別高興的是,在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外資研發中心,每年都會新增一批,去年又分別新增了65家和30家,累計分別達到了956家和561家。上海也成爲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爲集中的城市。目前,上海累計實際使用外資已經超過了3500億美元,共有7萬多家外資企業在這裏得到了蓬勃的發展。這些數據都充分說明,上海始終是外商最青睞的投資首選地之一,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佈局的首選地之一。

我們感到,外資之所以看好上海,很大程度上是看好上海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也是看中了上海不斷擴大的開放優勢。我這裏也有一個例子,去年全球知名的製藥企業莫德納落戶上海,從簽約到開工僅僅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創造了一個“莫德納速度”,樹立了上海重點外資項目建設的新標杆。我們將按照國務院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24條”的決策部署,落實好全國版的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和新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加快在全市複製推廣“莫德納速度”,讓更多的外資項目空間有保障、審批高效率、服務零時差。我們重點圍繞“三個提升”進一步發力:

一是着力提升對外開放的水平。對接國際高標準的經貿規則,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落實國家全面取消製造業領域的外資准入限制措施,進一步實施好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以更加開放的胸襟來擁抱全球的企業和人才。

二是着力提升投資促進的力度。我們堅持發揮外商投資全球夥伴等機構組織的作用,舉辦好“投資上海·共享未來”海外行的系列活動,支持外資企業更多投向綠色發展、數字化轉型、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

三是着力提升服務企業的能力。我們將進一步健全外資項目專班和專員服務機制,完善好重點企業服務包制度,繼續辦好外資企業政企圓桌會,爲外商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實施好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措施,以更加精準的優質服務進一步增強外資企業的獲得感。謝謝。

總檯央視記者:

今年是上海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十週年,十年來上海科創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另外,在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方面,上海有什麼考慮?謝謝。

龔正:

建設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十年來,我們按照中央部署,堅持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實現了科技綜合實力和創新整體效能的大幅躍升。一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湧現出體細胞克隆猴、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等一批首創成果;二是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累計牽頭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29項,參與研製了“天舟”、“神舟”、“羲和”、“祝融”等一批國之重器;三是面向經濟主戰場,推動C919國產大飛機、首艘國產大型郵輪相繼問世,自主研發出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重大戰略產品。四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大創新藥械研製能力,十年來,全國獲批上市的1類創新藥和創新醫療器械,上海佔了近五分之一。

當前,上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正在加快從“建框架”向“強功能”邁進。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部署要求,着力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努力打造成爲科技強國建設的重要引擎。

一是建強創新主體。上海集聚了超過80家“國字頭”的高端科研平臺,還有一大批新型研發機構,超過2.4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我們要大力支持這些創新主體加快發展,建好用好在滬國家實驗室、全國重點實驗室,完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創新體系,培育更多原創力強的科技領軍企業,加快打造體系化戰略科技力量。

二是強化創新突破。瞄準健康、智能、能源、材料等前沿新興領域和重大方向,主動佈局重大科技項目。基礎研究是創新突破的源頭活水,上海正在推進基礎研究先行區建設。我們把人才的遴選、管理、跟蹤、評價,交由戰略科學家全面負責,就是把“選人而非選項目”的方式作爲主要方式,長週期穩定資助優秀科學家,開展高風險、高價值基礎研究。

三是促進成果轉化。重點是要解決好平臺、資金、載體、服務等方面的問題。我們考慮通過設立科技創新引導基金,加強各類政府引導基金統籌聯動,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長期。同時,還要打造一批高質量的孵化器,注重超前孵化、深度孵化,爲科技企業成長提供全週期的優質服務。

四是構建開放創新的網絡。上海擁有浦江創新論壇、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一批國際化的平臺。我們將進一步建好用好這些重要平臺,推動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積極融入全球的創新網絡,開拓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的新路徑、新模式,加快形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的良好生態。謝謝。

澎湃新聞記者:

剛剛龔市長介紹了上海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4年位列世界第一。我瞭解到在航運服務業上,上海與倫敦、新加坡等地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想請問下一步上海將怎麼樣去提升?謝謝。

華源:

感謝您的提問。剛纔龔市長在開場發佈中已經談到這個問題,我想就這個問題再稍微做一些展開。

大家都知道,2020年,上海已經基本建成了航運資源要素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完善、航運市場環境優良、航運物流服務高效的國際航運中心。當前,我們正向全面建成這樣一個目標邁進。這當中,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快補齊高端航運服務業等方面的短板,全面提升航運資源的全球配置能力。我們將以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作爲一個突破口,進一步做強樞紐功能,推動航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爲落實好國家重大戰略作出上海更大的貢獻。具體來講有三個方面:

一是優服務。大力發展航運保險、海事仲裁等高端航運服務。在航運保險方面,要依託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推動航運保險產品與運營模式創新,增強航運保險全球承保能力。在海事仲裁方面,我們將用好去年底正式實施的上海國際商事仲裁中心條例,積極探索臨時仲裁,支持境外仲裁和爭議解決機構在上海設立業務機構並開展業務,鼓勵經營主體優先選擇上海作爲爭議的解決地。

二是強樞紐。總的來講,就是要持續完善海港、空港、郵輪港和集疏運體系這“三港一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小洋山北作業區、東方樞紐上海東站、浦東國際機場四期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同時我們要大力發展水水中轉、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還要積極培育發展郵輪經濟。

三是促轉型。主要是兩個方面的轉型,第一是智慧轉型,第二是綠色轉型。在智慧轉型方面,重點是基於區塊鏈技術,持續完善上海國際集裝箱運輸的服務平臺,加快打造航運貿易數字化試點的示範平臺。在綠色轉型方面,重點要推進上海港到洛杉磯港的綠色航運走廊建設,同時加快佈局綠色甲醇、LNG等船舶清潔燃料供應鏈,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廣純電動船舶等綠色運輸工具的運用等。

我就回答這些,謝謝你。

南方都市報記者:

作爲長三角一體化區域發展的龍頭,上海接下來怎樣繼續發揮帶動作用?在打通資源方面,有哪些打算?謝謝。

龔正: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請顧軍副祕書長來回答。

上海市政府副祕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 顧軍:

感謝您的提問。大家都知道,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上海是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羣的核心城市。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加強與蘇浙皖三省共拉長板、相互賦能,共同做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篇大文章。重點是強化“四個協同”: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協同。推動長三角區域國家實驗室互設基地、協同發展,深化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體系佈局,加強科技創新共同體聯合攻關,支持科技創新成果跨區域轉移轉化。

二是強化產業創新協同。完善區域產業協同發展機制,聚焦重點戰略領域加快跨區域產業佈局,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共同打造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世界級高端產業集羣。

三是強化對外開放協同。加強自貿試驗區經驗互學互鑑,推動建立長三角區域性“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強化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功能引領,放大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更好服務長三角優勢產能、優質裝備、適用技術和標準“走出去”。

四是強化體制機制協同。編制實施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推動編制上海大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逐步推動公共服務制度銜接、政策協同、標準趨同,持續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制度創新和複製推廣,深入探索毗鄰區域跨界合作的新模式。謝謝。

新民晚報記者:

我想問,上海其實有很多的高樓大廈,但同時也存在着一些老舊里弄,需要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上海如何通過城市更新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呢?謝謝。

龔正: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民的宜居安居,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舊區改造。2022年7月26日,我們歷史性地完成了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裏以下的房屋改造,爲這項持續了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實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成片舊改完成以後,我們提出要再提速、再加力,推進“兩舊一村”的改造,也就是推進零星的二級舊裏以下的房屋改造,不成套的老舊住房的改造,還有城中村的改造。我們從去年開始,打算用十年時間、兩屆政府的時間來推動“兩舊一村”改造任務的完成。去年是全面推進的第一年,我們不僅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改造任務,共完成了12.3萬平方米的零星舊改,29.6萬平方米的不成套舊住房改造,啓動了1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更重要的是進一步暢通了各類更新改造的路徑,這幾年通過實踐,實現了“兩個創新”:

一個是模式創新。比如打造了蕃瓜弄不成套的職工住宅改造和瑞康裏不成套的里弄改造等可複製、可推廣的更新項目。比如,瑞康裏的項目我們探索了自願申請騰退、異地實物安置、原地回購或者原地回租這四種組合安置方式,實現了居民按需選擇、項目降本增效。

另一個是政策創新。出臺了城市更新實施意見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比如,探索建立了“三師”負責制,也就是通過責任規劃師、責任建築師、責任評估師這三師進行聯動,讓專業的人來幹專業的事,破解城市更新當中存在的規劃統籌不足、設計品質不高,還有標準規範不適配等問題。

下一步,上海將繼續下大力氣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更新之路,打好“兩舊一村”改造攻堅戰,改善更多市民居住條件。同時我們除了“兩舊一村”,還要實施好老舊工業區、老的商業商務區、風貌保護區的更新改造,加快推進外灘第二立面,還有吳淞創新城等一批更新項目,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激發城市活力。謝謝。

新華社記者:

我們知道,浦東一直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這幾年的改革力度也很大,能否介紹一下浦東綜合改革試點過程中,有哪些突破性的制度創新?謝謝。

顧軍:

感謝您的提問。在浦東開展綜合改革試點,是深入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加快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重大舉措,是加快建設“五個中心”、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前面龔市長介紹了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最新進展,浦東是上海“五個中心”建設的核心區,去年以來,我們舉全市之力推進實施浦東綜合改革試點方案,推動標誌性制度創新成果持續湧現。主要體現爲“三個一批”:

一是一批首創性改革加快落地。全國首個航運指數期貨掛牌交易,建築師負責制改革試點持續深化,浦東新區創制性法規、管理措施、地方性法規浦東專章分別達到18部、23部和2部。

二是一批引領性開放加快推進。全國首單海上保稅液化天然氣加註順利完成,上海國際再保險交易中心、上海數據交易所國際板啓動運行,重點行業再製造產品進口試點率先開展。

三是一批開拓性創新加快突破。揭榜掛帥公共服務平臺、境外專業人才臨時執業許可制度加快探索,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累計達到90家,科技創新引擎功能更加凸顯。

下一步,我們將瞄準具備率先突破條件的關鍵領域,加強系統集成、協同高效,努力做到“三個下功夫”,更好發揮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一是在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上下功夫。我們將制定實施浦東放寬市場準入特別管理措施,有序推動電信、醫療等領域開放,落實版權登記制度等改革試點,加快打造國家制度型開放示範區。

二是在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上下功夫。我們將積極拓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促進跨國企業跨境收付便利化離岸經貿業務發展,建立健全安全便利的跨境數據流動機制,不斷提升要素集聚輻射水平。

三是在建立健全法治保障體系上下功夫。配合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圍繞自由貿易賬戶、商事調解、企業合規改革領域,年內再製定6部浦東新區法規。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

上海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離不開國際化的人才,我想問的是,對於國際人才,上海有哪些吸引力,特別是如何吸引國際頂尖人才到上海?謝謝。

龔正: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人才是第一資源。可以說,有什麼樣的人才,城市就有什麼樣的競爭力。在加快建設“五個中心”的進程當中,我們始終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持續增強人才賦能作用,人才優勢已經成爲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強大支撐。近年來,上海人才總量持續壯大,比如去年我們共引進吸引海內外人才達到17.2萬人,同比增長了12%。現在上海全市人才總規模已經超過675萬人;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效應也持續提升,通過實施人才高峯工程、重點產業人才引育專項等政策,我們集聚了一大批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上海已經累計核發外國人工作許可證44.1萬份,來滬工作創業的留學回國人才累計超過31萬人,這幾項數據都排在全國第一位,上海始終是國際人才逐夢的熱土。

我們也深知,沒有國際化的人才,就沒有國際“五個中心”的上海。所以,我們要放眼全球,延攬各類頂尖人才,加快構建人才國際競爭比較優勢,推動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再上新臺階。我們着重想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以國家戰略爲導向,着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聚焦“五個中心”建設等重大人才需求,着力建設世界一流的基礎科研平臺、產業創新平臺、科技服務平臺,還有“海聚英才”賽會平臺這四大平臺,打造引才聚才的“強磁場”,讓人才在上海乾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事業能出彩。

二是以改革創新爲動力,着力構建高效能的體制機制。實行更加開放、更加積極、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深化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綜合改革試點,加大人才的發現、推薦、評價等各環節的放權鬆綁力度,構建梯次合理的金字塔型的人才結構,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三是以服務保障爲重點,着力營造高品質的人才生態。精準對接人才在落戶、安居、出入境等方面的需求,通過全球傑出人才優享服務、人才全週期服務“一件事”改革等舉措,進一步整合優質資源、提升服務品質,努力營造世界一流人才在上海發展的良好環境和生態。謝謝。

壽小麗:

最後兩個問題。

第一財經記者:

我們瞭解到,近期上海增設了3萬多臺外卡POS機,推出了一系列提升支付便利化的政策措施,請問上海還將爲境外人士來華工作生活旅遊提供哪些便利?謝謝。

華源:

感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也是廣大境外人士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空港海港城市,也是許多境外人士來華經商、學習、旅遊的第一站。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部署,着眼於形成“以移動支付作爲主體、銀行卡支付爲重點、現金支付爲兜底”的支付服務新體系,推動支付“上海方案”持續優化。

一是移動支付。我們推動銀聯、支付寶、微信創新跨境支付功能,便利用戶在境內商戶端進行移動支付。目前,中國銀聯已經能夠支持180多個境外錢包的用戶在銀聯直聯商戶端進行支付,支付寶也能支持10個國家和地區的電子錢包在國內支付。

二是刷卡支付。去年,我們聚焦了重點商圈、重點區域,新設和開通外卡POS機3.7萬臺以上,在商業、文旅、機場車站等重點領域、區域,實現了重點商戶外卡POS機服務全覆蓋。目前,上海的外卡POS機刷卡總量和客單價均位於全國城市第一位。

三是現金支付。上海佈局了較多的人民幣現金支取或兌換網點,包括8000多臺ATM機、中資銀行網點3500多個、本外幣兌換特許經營網點13家和外幣代兌換網點183家,通過這些設施,境外人士能夠比較方便地獲取現金來進行支付。

隨着來滬境外人士的不斷增加,上海將進一步打通境外人士在上海工作生活的堵點,切實推進服務保障更加優質,更加高效,也更加便利,努力營造一個境外人士賓至如歸的體驗環境。具體來講,我們將結合上海“五個中心”的建設,重點在“兩個優化”上進一步下功夫。

一方面,我們將持續優化支付的便利化。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外卡POS機佈局設置的力度,進一步拓寬應用場景,在機場等區域設置一站式服務檯,同時推動全市ATM機外卡支取人民幣現金的全覆蓋,加快打造南京東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等一些重點的商圈街區離境退稅示範街區建設。近期,我們還將出臺有關進一步提升支付便利化的具體舉措。

另一方面,我們將持續優化涉外服務內容。在今年年初,上海國際服務門戶已經上線運行,這個門戶的定位就是“歡迎您、幫助您”,方便來滬的境外人士更好地瞭解上海、融入上海。我們將堅持用戶導向、換位思考,持續提升多語種、場景化的功能,讓來滬的境外人士感到好用實用,真正愛用,也歡迎大家能夠多關注、多使用,同時也給我們多提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隨後上海也發佈了建設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實施方案。請問,上海將如何推動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這兩個中心的聯動?謝謝。

龔正:

謝謝您的提問,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上海五個國際中心建設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所以金融和科創都是上海的核心功能,雙向奔赴才能更好地成就彼此。我們在工作實踐中也深切感受到,金融高質量發展需要科技賦能,科技的自立自強也離不開與之高度適配的金融服務體系的支撐。可以說,無科技不金融,無金融不科技。

近年來,在中央有關部門的指導下,上海大力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已經逐步構建起以科技信貸、科技保險、股權投資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爲基本架構的科技金融體系。下一步,我們將繼續着眼科技創新全鏈條、全過程,依託科技金融改革試驗區等重要平臺,努力提升上海科技金融服務質效。主要有幾個措施:

一是做優科技投資生態,引導金融“活水”滋養科技企業源頭創新。上海是股權投資機構的主要集聚地,全市私募股權、創業投資管理人已經超過1800家,管理基金8900多隻、總規模達到2.3萬億元,三項數據均列全國前列。我們將進一步促進股權投資行業高質量發展,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初創期科技企業的支持,因爲初創期風險比較大,不確定因素比較多,但是又需要資金支持。最近我們推動設立了上海科創金融研究院,這是一個專注於促進天使投資發展的社會組織,目的就是要強化對早期項目的發現和投資培育,幫助社會資本做好投資對接。

二是加強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助力優質科技企業上市融資、更好地發展。科創板設立五年來,已經成爲硬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地,到目前爲止,上市公司達到570家,累計首發募集資金超過9000億元,其中上海上市公司在570家當中佔了90家,上海的數量不是最多的,但是上海在科創板上市公司的企業累計首發募集資金和市值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募集資金達到2300億元。我們將配合國家主管部門,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升上交所主板、科創板等資本市場功能,努力把上海資本市場打造成爲支持科技創新和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

三是做精科技信貸和保險產品,更好滿足科技企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引導金融機構適應技術、數據、人才等新型要素的特點,重視無形資產的價值,創新信貸、保險等產品和服務,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比如,我們推動部分商業銀行,在臨港新片區和張江科學城,面向科技型非上市公司,試點開展“科技企業員工持股計劃和股權激勵貸款”,這對企業穩定核心員工、激發創新活力就很有幫助。下一步,我們還要支持金融機構創新推出更多科技企業急需的專項融資產品。謝謝。

壽小麗:

謝謝各位發佈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參與。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就到這裏,大家再見。

本文編選自中國網,智通財經編輯:陳雯芳。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