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申萬宏源:LCD保價控產格局向好 OLED供需雙向驅動國產替代白熱化

發布 2024-3-26 下午03:40
© Reuters.  申萬宏源:LCD保價控產格局向好 OLED供需雙向驅動國產替代白熱化
600116
-
600547
-
600863
-
601668
-
SZI
-
002153
-
002240
-
000063
-

智通財經APP獲悉,申萬宏源發佈研報稱,根據Omdia數據,中國內地全尺寸LCD市場份額從2017年25.2%增長至2022年55.5%。相較於以往弱化盈利搶佔份額的戰略,2023年中國內地面板廠在以盈利作爲首要經營目標下,按需控產的策略使得價格逐漸回溫,大部分面板廠實現了TV業務線的扭虧爲盈,進一步轉向合理化競爭。另一方面,OLED滲透率在智能手機持續提升,從2015Q1的16%提升至23Q4的56%,中國內地面板廠也受益於國產化,在OLED手機領域市佔率已達43.3%,增長約14pcts。在光電顯示行業中,建議關注LCDOLED雙主線。

相關標的:

中游製造:面板廠京東方A(000725.SZ)、深天馬A(000050.SZ)等。

上游材料:看好LCD景氣度回升及臺廠和韓廠退出後的上游迴流,OLED行業的持續景氣帶動上游放量,關注OLED發光材料和設備奧來德(688378.SH);偏光片三利譜(002876.SZ);顯示驅動芯片設計天德鈺(688252.SH);顯示驅動芯片封裝匯成股份(688403.SH)。

上游設備:OLEDG8.6代線的資本開支有望拉動面板設備板塊,檢測設備精測電子(300567.SZ)(機械組)、華興源創(688001.SH)等。

申萬宏源主要觀點如下:

中國內地廠商在LCD領域取得主導後開始按需生產,理性競爭

根據Omdia數據,中國內地全尺寸LCD市場份額從2017年25.2%增長至2022年55.5%。相較於以往弱化盈利搶佔份額的戰略,2023年中國內地面板廠在以盈利作爲首要經營目標下,按需控產的策略使得價格逐漸回溫,大部分面板廠實現了TV業務線的扭虧爲盈,進一步轉向合理化競爭。

IT面板格局正在重演TV競爭之路,中國內地面板廠基於產能釋放以及客戶策略等因素仍有較大規模訴求。中國內地廠商一方面通過現有產品的價格優勢競爭,另外一方面也在積極推動產品的新規格提升競爭力。

中國內地高世代產線折舊收尾,有望將帶來利潤彈性

自2011年中國內地第一條G8.5代線量產,至今中國內地面板廠已經投資了8條G8.5代線(包括1條買自SDC的蘇州G8.5代線,不包括LGD廣州線),8條G8.6代線及4條G10.5代線(不包括廣州超視界G10.5代線)。中國內地廠商一般採用7年折舊期,在8條G8.5代產線之中有5條已經摺舊結束或接近結束,1條將在1年內折舊結束;4條G10.5代線也都處於折舊週期的最後階段,在折舊期結束後面板廠商有望獲得較大利潤彈性。

韓日臺廠的加速退出和改造帶來整合契機

歷史來看,日韓面板廠商的產能重構和停產以及臺廠的投資謹慎,間接增加了中國內地面板廠商在全球的產能份額。韓國LGD計劃通過重組LCD和升級OLED來加速改善業績,有望將通過出售其廣州LCD廠來獲得額外資金;日廠夏普持續虧損後有望在2024H2暫停堺工廠SDP投片;由於目前IT產品依然以G6代以下線體生產爲主,中國內地廠商Oxide的G8.5代線產能逐漸釋放後友達和羣創在2023年加快了產能調整,改造或關閉了部分工廠,預計兩家企業將在2024年繼續改造或淘汰舊的、低效的生產線。

OLED供需雙向驅動,國產替代正當時

OLED滲透率在智能手機持續提升,從2015Q1的16%提升至23Q4的56%,中國內地面板廠也受益於國產化,在OLED手機領域市佔率已達43.3%,增長約14pcts。

蘋果引領,OLED向中尺寸擴容

蘋果持續在旗下所有行動電腦和平板電腦產品中採用OLED面板,這種趨勢有望提高IT OLED的滲透率。除蘋果外,目前Samsung Galaxy、聯想、惠普、戴爾、華碩、華爲、步步高、小米和LG Electronics都在其PC產品中採用了OLED顯示面板。IT OLED面板依賴供應商G6代線改造和高世代線投資,多條高世代OLEDG8.6代線已宣佈投產,未來有望帶來新一輪資本開支。

風險提示:新技術替代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宏觀經濟和行業波動的風險。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