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在礦端生產擾動頻發和冶煉端產能擴張的雙向作用下,國內銅精礦現貨TC屢創2011年以來新低,與長單指導價呈現嚴重背離。該行認爲,當前銅產業鏈的供給緊張或已逐步由礦端傳導至冶煉端,而潛在的冶煉端減產或將導致年內全球精煉銅供需平衡從小幅過剩提前轉爲短缺。該行看好供給緊缺持續演繹背景下銅板塊的配置價值。
中信證券觀點如下:
國內銅精礦現貨TC屢創新低,冶煉端收縮預期漸濃。
2023Q4以來,在礦端供給擾動頻發和冶煉端需求增長的雙向作用下,國內銅精礦現貨TC屢創新低。根據Wind數據,截至2024年3月8日,國內銅精礦現貨TC僅爲11.4美元/幹噸,創2011年以來新低。2018-2023年國內現貨TC年均價較年度長單指導價折價率分別爲-2%/ 13%/ 13%/ 19%/ -20%/4%(負值代表溢價),而2024年以來國內現貨TC均值僅爲30.7美元/幹噸,較年度長單指導價80美元/幹噸的折價率高達62%。國內現貨TC和長單指導價呈現歷史上罕見的嚴重背離,且或已致使大部分國內冶煉廠陷入虧損。據路透社3月13日報道,爲應對原材料短缺,中國大型冶煉廠就擬削減部分虧損工廠的產量達成一致協議。受減產消息影響,3月14日夜盤銅價一度升至8950美元/噸,創2023年5月以來新高。
礦端生產擾動頻發,銅精礦供給增長預期持續收縮。
2023Q4以來,海外銅礦供給端擾動再度升級:1)Cobre Panama被裁定違憲而關停,影響年產量35-40萬噸;2)英美資源/泰克資源/嘉能可分別將2024年產量指引從此前的91-100/ 54.5-64/101-107萬噸大幅下修至73-79/46.5-54/95-101萬噸,合計影響2024年產量超30萬噸。在銅礦生產擾動頻發和頭部銅企削減產量計劃的背景下,全球銅礦供給增長乏力。根據Cochilco數據,1月智利銅礦產量43.4萬噸,環比-12.3%,同比微增0.5%。該行認爲,近期礦端擾動頻發將進一步刺激原本就緊俏的銅精礦緊張預期,例如3月初Radomiro Tomic銅礦(年產量約30萬噸)因礦難導致罷工,或在情緒層面加劇礦端緊縮預期。
冶煉端產能增長壓力頗顯,銅精礦供需矛盾愈加難以調和。
根據百川資訊,2024年國內有精煉擴產計劃的企業包括南國銅業(40萬噸)、白銀有色(20萬噸)、恆邦股份(10萬噸)、楚雄滇中(20萬噸)、包頭華鼎(7萬噸)和五礦銅業(5萬噸),合計產能超過100萬噸。相比於該行所預計的2024年僅有70萬噸左右的全球銅礦產量增量,且只有部分爲國內使用,礦端供給增量或難以填補冶煉端需求增量。與此同時,海外冶煉端的擴產也呼之欲出。據路透社於3月初的報道,印度富豪Adani旗下銅冶煉廠Kutch Copper(年產能50萬噸)將於未來幾周內開始運營,並計劃從祕魯、智利、澳洲等國進口銅精礦。該行認爲,海內外冶煉端集中擴產將導致銅精礦供需矛盾愈加難以調和。
屢屢走低的銅精礦TC/RC或已對冶煉端供給產生負面影響。
根據百川資訊數據,2024年2月國內電解銅產量87.9萬噸,同比+1.6%/環比-5.6%。同比維度,儘管電解銅產量同比增速較低或受2023/2024年春節所處月份錯位所致基數差異影響,但該增速創下近一年以來新低;環比維度,除2020年1月國內電解銅產量受疫情影響而環比下滑8.2%外,該環比增速爲2018年以來春節所處月份的最低值。此外,根據百川資訊數據,2024年2月國內電解銅開工率僅爲80%,同比-7.5pcts/環比-3.2pcts,同樣也是2018年以來(除2020年)春節所處月份的最低值。該行認爲,屢創新低的銅精礦TC/RC或已對國內冶煉端供給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供給緊張由礦端傳導至冶煉端,年內緊平衡或提前轉爲短缺。
2023Q4以來市場聚焦於礦端生產擾動所帶來的供給緊張預期,但在當前國內現貨TC屢創新低的背景下,礦端的供給緊張或已從預期轉爲現實,並進一步體現爲冶煉端的供給緊張。在冶煉端產能不發生超預期收縮的背景下,該行預計2024年全球精煉銅產量2640萬噸,同比+2.7%,並據此預計2024年全球精煉銅供需平衡爲+13萬噸,呈現緊平衡態勢。該行認爲,若未來冶煉端減產落地,年內全球精煉銅供需平衡有望從小幅過剩提前轉爲短缺。緊平衡態勢易破難守的背景下,該行認爲銅價中樞有望上移,預計2024/2025年銅價均價分別爲9000/10000美元/噸。
投資策略:
在礦端生產擾動頻發和冶煉端產能擴張的雙向作用下,國內銅精礦現貨TC屢創2011年以來新低,與長單指導價呈現嚴重背離。該行認爲,當前銅產業鏈的供給緊張或已逐步由礦端傳導至冶煉端,而潛在的冶煉端減產或將導致年內全球精煉銅供需平衡從小幅過剩提前轉爲短缺。該行看好供給緊缺持續演繹背景下銅板塊的配置價值。
風險因素:銅冶煉端減產情況低於預期;銅礦產能增長超預期;銅礦生產擾動低於預期;廢銅供給超預期;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美聯儲加息程度超預期或降息程度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