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報表示,受益於1月下旬以來國內的一系列政策刺激,港股自1月22日觸底以來已反彈超過10%。歷史上,港股的大金融、消費和科技板塊與地產行業表現相關性較高,而恆生綜指的對應板塊權重顯著高於滬深300的權重,前者或將更爲受益後續房地產與化債等政策的落地。當前港股主要指數的估值都接近歷史底部,結合2月底MSCI指數的季度調倉,港股市場戰術性配置的性價比凸顯。該行測算也顯示,1月22日至2月16日外資已累計迴流港股市場78億港元。展望未來,在投資者風險偏好預計逐步扭轉,空頭平倉疊加外資階段性迴流背景下,該行判斷港股市場或迎來風格切換,短期成長板塊會相對跑贏高股息策略,建議投資者關注港股的消費、非銀金融行業以及恆生科技指數的右側行情。
中信證券的主要觀點如下:
政策聚力推動港股反彈。
受益於1月下旬以來國內的一系列政策支持,特別是昨日超預期的5年期LPR下調,2月21日恆生指數、恆生綜指、恆生科技指數分別收漲1.6%/1.5%/2.7%。自1月22日的港股市場觸底以來,恆生指數和恆生綜指已分別反彈10.3%與10.1%,恆生科技指數也較1月31日的底部反彈達11.5%。
港股大金融、科技和消費行業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歷史上看,港股一級行業中的金融、消費和科技板塊與地產行業表現的相關性都超過0.6。而目前港股(恆生綜指口徑)大金融、科技和消費行業的流通市值權重合計達72.4%,遠高於滬深300的60.5%。結合中信證券研究部宏觀組與政策組的觀點,未來國內地產和化債等政策有望進一步推出與落實。悲觀預期進一步扭轉的背景下,該行判斷港股或較A股更爲受益。另外,從港股通標的池維度(中信港股通指數口徑),自2015年以來,除非銀金融(0.79)和銀行業(0.7)與地產行業表現相關性較高以外,建材(0.75)和交通運輸行業(0.74)也展現出與地產板塊較高的相關性。
風險偏好修復下港股性價比凸顯。
截至2月20日,恆生綜指、恆生指數、恆生科技指數、恆生國企指數動態PE分別爲7.9/7.7/14.0/6.8倍,處於歷史2.0%/ 1.5%/2.3%/10.8%分位數。該行自下而上測算四大指數今年的淨利潤增速分別爲11.4%/5.5%/9.4%/6.6%。相對來看,2023年以來漲幅顯著的標普500和日經225指數的動態PE當前已分別高達20.3/21.7倍。考慮到2月底MSCI指數的季度調倉,在風險偏好逐漸修復的背景下,對比全球主要市場,港股戰術性配置的價值凸顯。近期外資長線資金也開始出現迴流港股的跡象,該行測算,自1月22日觸底至2月16日,外資累計淨流入港股達77.7億港元。此外,截至2月21日收盤,港股市場賣空金額的佔比也較1月底20%左右的水平顯著回落至9.3%。
配置建議:港股風格切換,科技、消費或迎來估值修復。
2023年以來,在內部經濟弱復甦、外部流動性緊縮的背景下,以能源和電信爲代表的高股息策略持續跑贏大市。但在當前政策聚力、投資者風險偏好轉向,疊加空頭平倉和外資階段性迴流下,該行判斷港股市場或迎來風格切換,短期成長板塊會相對跑贏。綜合上述與地產行業歷史表現相關性的分析,該行建議投資者關注港股的大消費、非銀金融行業以及恆生科技指數右側佈局的行情。此外,該行測算顯示,本次將有24只標的於3月4日納入港股通股票池,短期也建議關注這24只個股可能獲得的超額收益。詳見:《海外中資股定期報告:港股通調整預覽(2H23)》(2024-2-20)。
風險因素:
地緣政治衝突加劇;政策出臺力度與時機不及預期;海外流動性超預期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