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近期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鑑於目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糧食安全舉足輕重,且我國農業機械較歐美髮達國家差距較大,農機行業正處於補短板、智能化、本土化的產業升級初始關鍵階段,國家政策支持持續發力,該行看好農機行業發展前景,建議重點關注行業內核心零部件自給率高,技術及渠道先行佈局的龍頭企業。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政策支持,官媒發聲。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優先把東北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具備水利灌溉條件地區的耕地建成高標準農田,適當提高投資補助水平。
根據發改委官網,12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已正式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作爲本次增發國債的第一批項目下達地方,本次增發國債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模共計5400萬畝,安排增發國債資金1254億元,共支持項目1336個,畝均投資補助從1500元左右提高到2400元左右。高標準農田建設將再次推動農機馬力數需求提升及智能化需求提升,加速農機行業升級趨勢。此外,人民日報12月20日頭版發表文章“農業強國建設紮實推進”,凸顯當前農業強國建設重要性。
糧食安全舉足輕重,農業機械雛鷹展翅。
糧食安全:據海關總署數據,截至2023年11月我國糧食進口額達5182.2億元,同比增長6.7%,且我國飼料作物缺口依賴進口程度依然較深,糧食安全問題依然嚴峻,近期海外地緣衝突再次將糧食安全問題推向風口,農業現代化、機械化迎來又一輪高關注度。
雛鷹展翅:據億歐智庫數據,國內耕地分散、塊狀明顯特徵影響農業機械化、規模化進程發展,間接導致農業生產成本較高,隨着近年城鎮化、農村人口老齡化、以及土地流轉的推進,國內土地規模化經營持續推進,帶動農業機械升級及結構性改善,據中國農機流通協會數據,大輪拖銷售佔大中輪拖總銷量比例從2020年的25.8%提升至2022年的31.9%,且佔比提升趨勢明顯。我國農業機械化及智能化隨我國土地及社會變革初步推進,對標海外發達國家尚處發展初期,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提升空間巨大。
“一大一小”+“智能化”引領方向,“國四”洗牌強者更強:
發展方向:伴隨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流轉、荒地整改等措施的推進,智能化大馬力機械及輕簡型適用機具適用性開發已是大勢所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召開的“全國農機裝備補短板暨農業機械穩鏈強鏈工作會議”強調,我國農機要加快補齊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裝備和丘陵山區適用小型機械“一大一小”等短板弱項,持續強化農機裝備可靠性、耐用性和使用性能試驗驗證,不斷提升農機產品質量水平,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農機價值量提升空間廣闊。
格局趨勢:“國四”切換帶來新一輪技術升級,且伴隨下游用戶逐步從自用農戶向專業化農事服務人員及組織轉變,下游用戶對農機可靠性要求持續快速提升,農機使用工況複雜,新機型研發驗證週期長,銷售及服務渠道佈局週期長,故在此輪洗牌中,預計核心零部件自給率高,技術及渠道先行佈局的龍頭企業優勢將體現得愈發明顯,此類企業有望通過本輪升級持續大幅提升市場競爭力。
風險因素: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調整風險;原材料價格及人工成本上漲風險;國內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海外市場風險;產品技術升級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