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華創證券:若納入全國碳市場將對水泥行業影響幾何?

發布 2023-12-21 上午10:52
© Reuters.  華創證券:若納入全國碳市場將對水泥行業影響幾何?
600015
-
601668
-

智通財經APP獲悉,華創證券發佈研究報告稱,水泥行業作爲碳排放量佔總排放比重高達13%的高碳排行業,有望成爲建材行業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首個子行業。據北理工發佈的《中國碳市場回顧與最優行業納入順序展望(2023)》分析,由於排放量大,減排邊際成本較低,水泥行業是八大高碳排行業中除電力行業外下一個納入碳市場的最優選擇。碳交易市場有望重塑水泥行業成本曲線,建議關注減排技術領先、資金雄厚的相關標的:華新水泥(600801.SH)等;當前水泥行業技改仍有較大空間,減碳技術發展前景廣闊。建議關注水泥工程龍頭:中材國際(600970.SH)。

▍華創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國內碳交易市場擴容迫近,水泥行業有望納入全國碳市場

2021年全國碳市場上線,首批僅納入電力行業。根據《“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航空等剩餘七大行業均有望逐步納入碳市場。2023年6月,鋼鐵、石化、建材、化工、有色等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專項研究工作會議相繼召開,我國碳交易市場擴容迫近。

水泥行業作爲碳排放量佔總排放比重高達13%的高碳排行業,有望成爲建材行業中納入全國碳市場的首個子行業。據北理工發佈的《中國碳市場回顧與最優行業納入順序展望(2023)》分析,由於排放量大,減排邊際成本較低,水泥行業是八大高碳排行業中除電力行業外下一個納入碳市場的最優選擇。目前由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主持修訂的《碳排放覈算與報告要求 第8部分:水泥生產企業》已進入修訂批准階段,水泥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或有望取得進展。

參考現行試點情況,預計最初階段水泥行業碳配額將採取基準線法分配,配額以免費發放爲主;但目前各地基準值的設定差別較大,或導致全國市場對於統一基準的設立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水泥行業降碳前景廣闊,國內企業碳排差異已初步凸顯

水泥生產過程中非能源排放佔比較高,減排難度較大。目前水泥行業主要減排途徑包括:水泥減量化、技改提升能效、燃料替代、基於原料替代的低碳水泥技術以及儲存吸收二氧化碳技術(CCUS)。目前,我國水泥行業減碳手段以技改爲主,但技改減碳潛力有限。短期看,原料與燃料替代仍是重點突破目標;長期看,CCUS或仍爲水泥碳中和目標的兜底技術。

當前我國水泥企業碳排差異已初步凸顯,以華新水泥爲代表的頭部企業明顯優於行業平均;但與海外主要水泥龍頭相比,國內頭部企業能耗水平儘管明顯佔優,單位碳排放水平卻差異不大;這一指標差異或與國內外政策導向及地區資源稟賦有關。隨着國內政策導向由側重能耗雙控轉向側重碳排放雙控以及全國碳市場的擴容,國內企業減碳意願有望增強,推動行業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

成本角度:納入全國碳市場將對水泥企業影響幾何?

目前試點地區水泥企業碳配額相對寬鬆,購碳成本較低;以塔牌集團爲例,公司淨購買碳配額金額佔水泥熟料業務總成本0.11%,對應單噸水泥成本僅0.3元;但從歐洲市場的經驗來看,碳交易市場對水泥企業的成本衝擊將逐步凸顯。

若水泥行業2024年納入碳市場,測算:在碳配額寬鬆/中性/嚴格的基準假設下,水泥行業碳配額缺口情況分別爲:無影響/0.34~0.92億/1.50~2.07億噸,單噸熟料碳成本增量爲:無影響/3.04~8.11/13.28~18.36元,考慮全年水泥行業利潤降幅較大,中性情境下行業整體利潤或將削減超15%。

從企業角度看,碳交易市場的成本衝擊對於各企業而言是具非對稱性的特點,因此行業成本曲線或將重塑:

1)碳減排差異將通過碳價的形式轉化爲企業間的成本差異。如2022年華新水泥相對山水水泥的碳排優勢在當前碳價下僅對應3.2元噸熟料成本優勢,而在歐洲碳價下成本差異將擴大到24.0元。2)龍頭企業具有資金優勢以及減碳費用攤薄能力。

以華新水泥武穴工廠爲例,其2021-2025年/2026-2030年年均噸熟料投資額分別爲5.45/15.15元,目前行業虧損面擴大,小企業或難以承擔同等技術改造成本,且龍頭企業具有較強的減碳成本攤薄能力,成本差距將進一步擴大。判斷納入碳市場有望推動水泥行業集中度持續提升,供給格局在小企業逐步出清及行業併購成本逐步降低的情況下將得以持續優化。

風險提示:

碳交易市場推進不及預期、碳配額碳交易價格波動、數據測算存在誤差。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