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第八屆智通財經資本市場年會在深圳召開,會上,同創偉業創始合夥人、董事長鄭偉鶴先生表示,無須對中國經濟過度悲觀,中國依舊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依舊保持體量巨大的增長和一定的增長速度,此外中國最重要的力量來源於:14億人口,4億中產階級,數千萬科學家和工程師、數千萬企業家以及衆多可愛的股民們。同時他也表示當下需要降低增長預期,需保持充足的現金流,與國家政策同頻。
以下是鄭偉鶴先生演講全文:
宏觀環境觀察與思考
今年以來,技術變革、經濟轉型以及金融變革爲中國經濟帶來新的變局。中美兩大經濟體出現了不同發展態勢,美國經濟保持強勁,美債收益率急劇攀升,最高已達5%,美元升值,美股持續走強。而中國由於GDP下行,貿易順差速度放緩以及人口結構出現了變化,尤其是房地產帶來的重大調整,給中國經濟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此外外部環境上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以及中國一些監管政策的趨嚴,導致經濟不及預期,國際投資人對中國的信心也有所下滑,我們看到人民幣貶值,A股、港股、中概股承壓,中國各類金融資產價格持續走低。
但當下各種風險已經達到較大的釋放。我們關注到一些分化的特徵,首先是國有投資和民間投資出現了分化,國有投資的比例保持着一定的增速,民營投資在大幅下滑,國有企業的利潤是正增長,民營資本和外資的利潤在下滑,背後的原因是國有資本大部分集中在公用事業方面。
其次是新興領域和傳統領域的分化,比如新能源汽車等領域,中國表現非常突出,相反房地產教育等下滑,尤其是今年,我認爲經濟領域有幾件值得關注的大事,如華爲芯片實現了突破,加快了國產替代;中國新能源汽車或者說整個汽車行業,中國在出口方面已超過了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出口國。另外拼多多上週市值超過阿里,字節跳動收入超過騰訊……中國在當前時點正在出現一個新老接替的變化,新生力量逐步在崛起。
事實上,中國經濟的發展還需要我們自身內部力量的強化,在科技創新方面,政府投入、科研企業技術應用創新、金融機構的風險投資支持這“三駕馬車”缺一不可,我們判斷對風險投資的支持力度,明後年會有一個新的升級,銀行、保險公司等各大機構也將進一步開放對風投的支持。我認爲科技創新明年一定會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值得期待。
今年還有個非常重要的現象,就是各地政府都在努力地招商引資,非常努力地做創新。用張五常先生的話講,中國除了企業家之外,地方政府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創新力量。
中國確實還是有很多值得樂觀的大國韌性和優勢:體制優勢、換道超車優勢、最具成長性的中高收入羣體優勢……最近受到比較大挑戰的是,中產階級尤其互聯網公司的裁員壓力較大,但工程師紅利依舊存在。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是資本市場紅利,後面會分析到深滬股市依舊是全球IPO最大的市場。
此外,從宏觀的角度來看,銀行體系健康和資本市場總體穩定,也就意味着一個國家的基本經濟素質還是較好的。有一個觀點我覺得很有意思,這幾年我們對傳統領域做了很多減法,比如房地產、教育行業,但我們的經濟依舊還保持5%的增長,這已經是奇蹟了。中國房地產去年給經濟造成了3.7%的負增長,相反,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帶來了4.7%的正增長。中國在太陽能、電磁板、無人機、高鐵、鋰電池、風力發電、機器人、電商、機牀生產、電動汽車出口、造船等都在全球佔據非常大的份額,這只是其中一部分,中國新經濟一些基礎的成分在世界還是有非常大的競爭力。
美國成功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活躍的資本市場,這也是我們當下需要重視金融、重視資本市場的原因。雖然市場依然比較脆弱,但經濟的底部特徵已經非常明顯。
投資與退出觀察
下面再講一下對市場的觀察,恆生指數從2020、2021、2022、2023這四年來看,均是下影線,比較有意思的是今年這個時點是恆生指數的最低點,相反,去年、前年都有一個非常長的下影線,而去年抹掉下影線的應該是10月底11月初。我認爲今年12月份有一個翹頭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從A股全年的表現來看也不達預期,上證指數3000點保衛戰爭奪的比較猛烈,大部分主要指數下滑幅度較大,尤其深圳創業板。
作爲創投機構,我們比較關心IPO的動向。整體來看A股市場截至目前已經上市263家IPO,相比去年的350家,有所下滑,融資規模有所減弱,但是上交所與深交所依然穩居環球新股融資額排行榜冠亞軍,且新股破發率較低。今年港股的上市家數很少,前三季度才21家,且僅有1只大型新股上市。
從一級市場來看,按照清科的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股權投資市場共發生投資案例數6510起,同比下滑25.9%;投資金額5070.9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31.8%。這情形與18年較爲類似,行業受到的挑戰比較大,募資進入寒冬,國有企業、民營資本參與度很低。目前來看,私募股權和創投支持的公司上市的比例依舊保持80%以上,就是說每上市10家企業大概7至8家是私募股權支持的。
投資策略分享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投資策略。
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目標是,“十四五”時期結束,人均GDP達到高收入國家門檻的水平,人均GDP達到1.46萬美元。到2035年,保持4%-5%的經濟增速,人均GDP將達到2.55萬美元。到2050年,保持3%-4%的潛在增速目標,人均GDP將會達到4.87萬美元左右。從今年情況來看,要有5%以上的目標比較難,我想在座的大部分人可能還是要降低預期來做一些事情,在保住充足的現金流的同時,與國家政策同頻,跟着國家的節奏走。
對於風險投資來說,我們的核心策略依然是圍繞自己的核心主賽道進行佈局,比如硬科技、大健康、數字經濟,其次還要關注到前沿科技、科創屬性較強的未來創新產業。
接下來我想分享下日股復甦帶來的一些思考,截止6月末從東證指數來看,11個行業指數已超越泡沫頂點,包括精密儀器、醫藥、運輸設備、橡膠產品、批發貿易、電器等。而軟件與服務、商業和專業服務、半導體產品與設備三個行業的“10倍股”公司數量都超過10家,可以看出數字經濟跟高科技還是有關聯的。
總結一下,跑贏日本失去30年的核心投資策略,其一就是高息股,目前來看是非常好的策略;第二,平替消費如服裝企業,還有醫療保健等;第三,關注仿美高科技和精密製造相關的機會;第四,要關注謀求海外拓展的公司價值。巴菲特所投資的美國公司,很多都是國際化的公司,他們都有很多的全球產業佈局。而中國的海外擴展,包括拼多多、字節跳動、瑞幸這一類公司都有不錯的增長曲線。所以海外業務佔比,是一個值得非常關注的參考指標。
下面我想提一下美股的投資價值,今年成功的人有很多,但其中最成功的一部分就是投了美股,有人說“ALL IN AI”,有人說可以投資ETF或者納斯達克指數。整體來看,美股是全球股市的領頭羊,它會影響整個港股或者是A股,甚至於會影響整個中國經濟的策略,那麼如何把美股這些科技先鋒股票研究透,是值得我們去下功夫的。
最後再總結下我的觀點,首先,對中國經濟無須過度悲觀,中國依舊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國依舊保持體量巨大的增長和一定的增長速度;我們擁有14億人口,4.3億中產階級,數千萬科學家和工程師、數千萬企業家以及衆多可愛的股民們,確確實實這是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此外,中國政府政策層面依舊保持改革開放、進取創新的姿態。
其次,對即將到來的中國龍年我也分享幾點建議。龍年我們說要“蛟龍得水”,也就是要保持現金流,要保本,有本錢才能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第二,要打造自己的競爭力,有自己的“絕活”,尤其是對企業來講,要鍛造自己的核心能力,這就是“現龍在田”;第三,“游龍戲珠”——擁有穿透力,能夠抽絲剝繭,把複雜的事情簡單處理,依據不同情境做出相對正確的判斷以及更合時宜的決策。第四,“飛龍在天”,這也是我的祝福,希望大家都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