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優質數據: 高達 50%折扣優惠 InvestingPro獲取優惠

新低的李寧

發布 2023-12-5 下午06:57
新低的李寧
2331
-

自2021年「新疆棉」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以來,體育股曾一度風光無限。然而,近期銷售端出現罕見減速,股價下行,標志著這些公司的風光日子已經結束。

在眾多品牌中,李寧(02331.HK)作為「國潮」的領軍者,遭受了最為嚴峻的挑戰。由於零售流水表現不佳,該品牌遭受了多家投行的評級下調和目標價調整,導致股價至今跌跌不休。

數據顯示,自年初至今,李寧股價累計大跌近70%,超過特步(01368.HK)和安踏(02020.HK)分别為49.3%和25.57%的跌幅,股價創下2020年4月初以來新低。現在,李寧的總市值只剩下557.88億港元,跟巅峰時期超過2800億港元的市值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遠。

然而,由於李寧羸弱的股價表現,重要股東們逐漸失去了信心,導致減持行為不斷發生。

港交所數據顯示,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 Private Limited)於11月22日減持李寧338.35萬股,價值約7878.62萬港元。減持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持有李寧股份的比例由5.04%降至4.91%。

從優等生變成落榜生

李寧的發展歷程跌宕起伏,也成為我國體育運動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我國2001年申奧成功以及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促使國人運動意識和運動普及度提高,李寧借機強勢崛起,成為運動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

但2008年之後,包括李寧和安踏等在内的品牌逐漸暴露出業務模式(依賴批發模式)的缺陷,從而引發了庫存危機。這也成為李寧沒落的開始,在高庫存下,李寧不得不大幅砍掉門店,導致元氣大傷,2011年和2012年的市佔率分别被阿迪達斯和安踏趕超。

清理庫存並進行DTC轉型後,國内體育品牌走出了行業危機。從2016年至今,安踏多品牌策略持續發力,走向了世界級多品牌集團,持續拉開了與李寧的距離。李寧則明確了「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基本策略,經營業績也整體逐步向好,但仍多年位列在國產品牌老二的位置,今年上半年收入不到安踏的50%。

2018年開始,李寧逐步找回自信,推出的「中國李寧」系列備受市場歡迎,確立了其「國潮」開創者和引領者的地位。在「國潮」和「新疆棉」事件共同助推下,李寧經營業績持續增長,運營數據表現亮眼。

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李寧公司的收入從144.57億元大幅增長至258.03億元,淨利潤也從16.98億元增長至40.64億元。這些數據反映出儘管面臨疫情的嚴峻挑戰,李寧公司仍然展現出強勁的成長性,表現出優異的經營業績。

然而,自2023年開始,李寧的「復興」之路再次面臨嚴峻挑戰。外部因素如「國潮」降溫、消費放緩等對李寧造成了巨大衝擊,導致其零售流水出現了失速現象,並呈現出明顯的掉隊趨勢。

最新的運營數據顯示,李寧在今年三季度銷售點(不含李寧YOUNG)零售流水僅取得中單位數增長,不及市場預期,也遠低於二季度10%-20%中段增長;同店銷售方面,三季度更是錄得中單位數下降,為2022年三季度以來第三次下降。

同行們三季度的運營數據則優於李寧,在三季度,安踏零售流水同比高單位數增長,特步主品牌取得高雙位數同比增長,361度(01361.HK)主品牌錄得約15%的正增長。

今年來,我國面臨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消費市場復蘇不及預期,令體育品牌企業的增長受到影響。在此背景下,李寧最近的雙十一戰績也並不理想,其於雙11電商銷售額較去年同期錄單位數成長,增幅依然不大,而折扣則較去年同期持平,反映出消費端較為疲弱。

以上數據均表明,李寧的貨已越來越難賣了,前幾年靠「國潮」之風而實現飛奔的勢頭已不復存在。基於此,李寧下調了全年銷售指引,將2023年的銷售增長指引從13%至17%左右,下調至按年單位數增長,這也令市場感到沮喪,二級市場的資金紛紛出逃。

而在今年上半年,李寧就出現增收不增利現象,為四大體育品牌上市企業中唯一錄得利潤下滑的企業。今年上半年,李寧收入同比增長13%至140.19億元,股東應佔溢利為21.21億元,同比下降3.1%。

高端之路遇荊棘

同樣是體育行業的頭部企業,為何李寧還沒坐穩高增長的座位就掉隊了?

這主要與李寧的定位有關,尤其是高舉「國潮」大旗走高端化路線後,也正是驗證李寧產品力和品牌力的時候。

與安踏「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發展戰略不同,李寧的發展戰略是「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即主要靠「李寧」這個大單品支撐,這與耐克類似。但相較於耐克,「李寧」的品牌力還相對薄弱,也不及「安踏」這個單品。

靠單品打天下,李寧走向了高端之路,不斷擴大時尚、專業的運動品牌佔比,「中國李寧」系列就是李寧走時尚路線的代表。近些年,專業、時尚產品在消費升級趨勢下成為一片新藍海,特别是在「國潮」大勢和「新疆棉」事件進一步推動下,李寧和安踏等品牌成功吃到了市場的紅利。

對於李寧掉隊的外部因素,除了消費市場疲弱外,與「國潮」降溫和「新疆棉」事件影響基本消退有莫大關系。今年以來,市場上已很少有「國潮」的消費觀念,似乎出現了審美疲勞現象,李寧在2022年年報和2023年中期報中已未有提及「國潮」二字。作為「國潮」風的鼻祖和當中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該消費趨勢出現變化對李寧來說影響自然也是最大的。

在2021年「新疆棉」事件中,阿迪和耐克(NKE.US)在中國市場遭重創,如今則恢復了正常運營,正試圖奪回在中國流失的市場份額。今年三季度,阿迪在大中華區的營收同比增長6%至8.7億歐元;若剔除Yeezy的影響,則實現同比增長10%,高於全球平均增速。耐克2024財年第一季度(截至2023年8月31日止3個月)在大中華區的營收為17.35億美元,在匯率不變基礎上同比增長12%,實現連續兩季度雙位數增長。

耐克、阿迪本定位中高端,價格偏高,在中國市場恢復增長意味著李寧對中高端市場的攻克並不順利。

内部因素,則是李寧在過度消費「國潮」後,「高端」的售價與其品牌力已越來越不匹配,導致消費者的消費熱度下降。

李寧在高端化之路上走得相當激進,兩步走對如今的業績變臉呈正相關。第一步,持續加大營銷力度配合高端化,今年上半年,李寧銷售及經銷開支為39.48億元,同比增加16.7%,高於收入增幅,同時佔總收入比重達28.2%的高水平。

第二步,伴隨著產品力的提升,李寧持續對一些專業和時尚的產品進行提價。但國潮能給品牌帶來溢價,不代表就可成為高端定位的立足點。由於單價較高,在宏觀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消費者被越來越高的品牌定價勸退,進而影響到了李寧銷售端的表現。

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即李寧真正的品牌力能否支撐其高定價?從今年以來同店銷售表現來看,李寧的這種支撐力是有限的。有一位消費者在社交網站吐槽李寧高價時稱,「李寧不能吃國潮紅利,就認定自己是高端,能去歐美賣出高價,打到耐克阿迪的老巢,這才能證明自己是高端。」

里昂在研報中更是直接了當地表示,就李寧營收增長而言,平均售價將不再是驅動因素,而銷量仍將是關鍵。

毛利率下降,是李寧高價路線受阻的最直接表現。

2021年是李寧搭上「國潮」快車的一年,當年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3.9個百分點至53%,源於新品流水佔比提升所帶動。但到了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李寧的毛利率被打回幾年前,其中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下滑1.2個百分點至48.8%。

李寧在2023年半年報中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是集團為促進消費,增加了在線渠道和零售終端的折扣力度。

左手提價,右手折扣,不難看出,李寧的產品動銷並不太理想,產品溢價難言再實現快速增長。李寧的消費群體聚焦在年輕人身上,消費者主力是15-30歲,年齡段比安踏更年輕,而這些人也是購買力被衝擊的最大群體,李寧用折扣來吸引消費者也沒能取得好成效,運營端在近幾個季度明顯不及安踏和特步等同行。

小結:

在這條群雄逐鹿的體育鞋服市場中,李寧發展起起落落,也曾憑借「國潮」之風成為國貨同行里真正實現品牌溢價的企業。

現如今,「國潮」風口逐漸平息,消費市場日趨謹慎,這亦暴露了李寧品牌影響力的深層次問題。此次遭遇挫折,李寧又該如何尋找突破口並重新崛起?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