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中金:全球頭部基金如何配置中國?

發布 2023-11-28 下午02:22
© Reuters.  中金:全球頭部基金如何配置中國?
USD/CNY
-
0005
-
0023
-
0144
-
0291
-
0688
-
0762
-
0941
-
2318
-
3328
-
0390
-
0763
-
0992
-
0728
-
600999
-
3988
-
0700
-
3690
-
9988
-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金髮布研究報告稱,當前,三季度海外資管機構持倉已披露完畢,相比二季度一度增持A股和港股,三季度明顯轉弱,尤其是A股持倉,這一點從北向資金及EPFR主動外資波動加大、人民幣明顯走弱、市場“破位”也能得到印證。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港股倉位相比二季度反而增加。

▍中金主要觀點如下:

整體趨勢:存在主動減持,配置比例爲2017年以來最低,美國機構配置比例爲2015年以來最低

海外資管機構主動減持,對中資股的配置比例爲2017年以來低位。1)三季度海外資管機構(主動+被動)持有中資股市值6,701億美元,較二季度減少270億美元(-3.9%),大於同期MSCI中國指數3.1%的跌幅。2)主動型機構持有中資股市值下降4.8%至4,891億美元(vs. 二季度5,137億美元),降幅大於指數跌幅,表明存在主動減持行爲。3)三季度中資股的持倉比例(中資股/總資產)爲1.6%,持平二季度,仍處2017年以來最低。

分區域看,所有地區機構持有中資股規模均回落;美國機構配置比例爲2015年以來最低。所有地區中,美國、中國香港(剔除中資機構)和英國持有中資股規模最大,佔比分別爲48%、18%和18%。相比二季度,美國資管機構持有中資股市值下降3.4%至3,260億美元,持倉佔比1.1%,持平於二季度,仍爲2015年以來最低。中國香港(剔除中資機構)下降5.4%至1,130億美元,但持倉比例從40.7%小幅升至41.2%,略高於2015年以來40.6%的均值水平。英國回落3.0%至1,240億美元,持倉比例從3.0%微升至3.1%(歷史均3.6%,最低2.0%)。與此同時,中國臺灣、日本、瑞士、澳大利亞雖然持有規模不高(佔比1~3%不等),但持倉比例降幅更爲明顯,三季度分別回落8.8%、6.8%、6.0%和5.6%。

持倉結構:減持A股與中概,增持港股;減持環保、公用事業、軟件,加倉汽車、教育、硬件

進一步聚焦中資股持有規模前20大的主動型管理型機構(佔整體規模的22%),上述機構三季度持有中資股1,467億美元,較二季度回落4.8%。進一步分析其持倉行爲,有以下發現,

減持A股與中概,但增持港股。上述機構持有港股市值環比回落4.4%、中概股降3.5%,低於整體4.8%的回落幅度,相比之下,A股7.8%的持倉降幅明顯更高,說明A股存在主動減持。剔除價格因素後(3Q23不變價×持股數變動),估算上述頭部機構對A股持倉環比減少2.7%、港股增加0.8%、中概股減少2.9%。從各市場佔比角度看,以3Q23不變價計算,三季度港股和A股分別佔外資持有全部中資股的57%和30%,仍高於過去3年以來54%和25%的均值、中概股爲14%,明顯低於20%的均值。

行業偏好:減持環保及辦公服務、公用事業、軟件等;加倉汽車、教育、硬件等。剔除價格因素後,估算頭部資管機構對商業及專業服務(主要爲環保、辦公服務等相關,-16%)、公用事業(-8%)、軟件與服務(-6%)、房地產(-5%)減持最多,金融服務(+6%)、汽車與零部件(+4%)、消費者服務(主要爲教育等,+3%)、技術硬件(+2%)增持最多。配置水平看,外資持有媒體與娛樂(19%)、電商零售(10%)、消費者服務(10%)和食品飲料(7%)依然最多;電信服務(0.1%)、商業和專業服務(0.4%)、家庭及個人用品(0.5%)最低。

重倉個股:新增重倉股主要集中在教育與硬件;軟件、光伏則被調出。前20大重倉股共有107支,比2Q23減少8支。具體看,有7支個股新進前20大重倉股,多集中在教育、硬件領域,分別爲新東方、中海油田、萬華化學、工業富聯、東方甄選、泰格醫藥與卓勝微。相反,20支個股被剔除前20大重倉股,分別爲華潤萬象、拓普集團、寶信軟件、郵儲銀行、青島啤酒、信義光能、隆基綠能、翰森製藥、中升控股、中國中鐵、中微公司、紫光股份、閱文集團、用友網絡、恆生電子、深信服、益豐藥房、珀萊雅及國瓷材料,多爲軟件、光伏板塊。

個股上,新東方、中國太保、比亞迪、百度、申州國際、寧德時代、藥明康德等增持最多;郵儲銀行、招商銀行、百勝中國、長江電力、貴州茅臺等減持最多。

前景展望:外資已經低配,但能否迴流仍需基本面回暖爲前提,中央加槓桿爲抓手

三季度以來,伴隨國內增長與政策預期再度轉弱,海外資金加速流出。EPFR口徑下海外主動型基金三季度以來累計流出中資股(A股+港股+ADR)127億美元,顯著高於二季度45億美元的流出規模;北向資金8月開始的大幅流出也佐證了這一點(三季度至今累計流出1290億人民幣)。

當前,根據EPFR的統計,全球主要區域基金對中資股均已降至低配,如亞洲(除日本)基金低配中國-2.3%(爲過去10年46.5%分位數)、新興市場基金低配-2.9%(處於61.2%分位數)、全球(除美國)基金低配-1.9%(爲3.1%分位數)、全球型基金低配-0.3%(1.5%分位數);這與上文中通過自下而上方式計算的中資股配置比例變化情況趨勢一致。

往前看,外資能否迴流需要市場與基本面好轉爲前提,單純低配和美聯儲停止加息都非充分條件。在《如何刻畫並分析外資?》將外資分爲交易型(5%),主權型(10~20%)和價值型(60~80%)三類。其中,佔主導且更多受基本面因素主導的價值型資金決定了整體外資基本決定了外資流向往往是市場表現和基本面的滯後指標的現實。

10月經濟數據普遍轉弱,表明政策支持依然必要,考慮到其他私人部門沒有能力或者意願加槓桿,拉動增長的關鍵在於依靠財政發力推動信用週期開啓。換言之,11月增發國債代表的中央加槓桿是“對症”方向,但速度和幅度同樣重要。測算財政赤字擴大6萬億元人民幣左右有望使得財政脈衝在明年上半年升至4ppt的歷次高點,如果擴大3萬億元人民幣左右,則對應財政脈衝在明年中回正,不再收縮。

基於這一考慮,建議投資者關注12月14日美聯儲FOMC會議、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治局會議關於增長和政策的信號,同時月度財政支出情況與12月20日LPR利率是否調整,也可以作爲觀察政策信號的重要驗證窗口,成爲市場走勢的關鍵。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