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市衝高。本站120K+位成員,每一位都知道該如何操作。你也可以。領取40%折扣優惠

普拉格能源(PLUG.US)慘遭抛售,氫燃料電池産業鏈敲響“投資警鍾”?

發布 2023-11-16 下午01:07
普拉格能源(PLUG.US)慘遭抛售,氫燃料電池産業鏈敲響“投資警鍾”?
PLUG
-

作爲全球氫燃料電池龍頭,普拉格能源(PLUG.US)遭到投資者抛售,成交量暴增3倍,股價暴跌40.5%,之後幾個交易日股價有所回升,但跌幅仍高達27%,究竟發生了什麽?

原來,普拉格能源發布了2023年叁季度業績,營收1.99億美元,同比增長5.4%,低于市場預期,而淨虧損爲2.83億美元,同比虧損擴大65.5%,又高于市場預期。前叁季度實現營收6.69億元,而公司之前預計是12億美元,相當于Q4要完成5.32億美元,同比增長141.8%,在面臨“前所未有的供應挑戰”下,Q4預期並不樂觀。

實際上,“供應挑戰”主要是氫氣基礎設施建設落後,補能配套沒有跟上,産品需求自然就會下降,行業空間也將受到限制。而該公司曾在投資者報告中豪言,到2027年將産生營收約60億美元,到2030年將産生營收200億美元。如果氫氣基建仍遠滯後于燃料電池需求,那麽將無法完成業績目標。

其實和電動汽車一樣,同樣作爲清潔的出行方式,氫燃料電池汽車也得到各國的政策支持,中國也在大力推行氫燃料電池汽車,然而相對于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及保有量卻非常少,那麽行業發展的瓶頸在哪裏呢?

全球“雙碳”下的政策契機

2019年全球掀起了“雙碳”浪潮,加速清潔能源替代,清潔出行成爲各國KPI的主要指標,氫燃料電池汽車得到各國的重視。

實際上,氫燃料電池汽車不是新事物,美國提出發展時間較早,在20世紀就提出“氫經濟”概念,21世紀初率先制定了《國家氫能路線圖》,由于技術及配套限制,市場需求未能跟上,行業發展非常緩慢。2019年順應“雙碳”趨勢,美國發布《美國氫能經濟路線圖》,2023年6月發布《美國國家清潔氫能戰略路線圖》。

2022年,美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僅爲1.5萬輛,但占了全球市場份額21%,按照《美國氫能經濟路線圖》,目標2025年美國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20萬輛,2030年保有量達到530萬輛,政策前景龐大。而普拉格能源受益于美國政策,2021年開始收入暴增,但以犧牲利潤換市場,至今累計虧損19.6億美元。

歐盟也于2019年重啓氫燃料電池汽車投資,歐洲燃料電池和氫能聯合組織發布《歐洲氫能路線圖:歐洲能源轉型的可持續發展路徑》,預計2030年氫燃料乘用車將達到370萬輛,2020年歐盟又出台《歐洲氫能戰略》。亞洲各國緊跟其後,日本目標在2030年推廣80萬輛乘用車及1000 座加氫站,韓國目標保有量達到180萬輛。

根據 IEA 數據,截至 2022 年全球氫燃料電池車的保有量約爲7.21萬輛,同比增長約40%,2023年保持高增長趨勢,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韓國、日本及中國,以保有量計算,市場份額合計超過90%。未來前景樂觀,據 Interact Analysis預測,2030年全球氫燃料電池保有量有望超過165萬輛,2022-2030年年均複合增速達48%。

補能基建受限技術瓶頸

盡管氫燃料電池汽車前景樂觀,但基數仍過低,2022年全球保有量占比僅爲0.005%,按照核心市場,美國占比0.005%,中國占比0.004%,而在電動汽車上均超過1%。從銷量看,電動汽車的全球滲透率已超過10%,歐洲電動汽車滲透率更高,部分國家已超過50%,中國達到30%,美國略低,而在氫燃料電池汽車所有的國家均不足1%。

實際上,同樣作爲清潔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比電動汽車具有更好的替代性,主要爲:能量轉化高效,高達60%,是內燃機的2-3倍;無需擔憂續航且加氫跟加油一樣方便,僅需3-5分鍾加注。相比之下,電動汽車存在續航焦慮及充電時間較長的問題,不過爲何其發展仍遠落後于電動汽車呢?

這和整個産業鏈限制密切相關,氫燃料電池汽車産業鏈上遊包括上遊氫氣以及加氫站、中遊氫燃料電池系統及下遊氫燃料電池汽車。

上遊氫氣包括制氫、儲氫、運氫以及注氫等多個環節,制氫來源充足,包括化石能源、天然氣以及甲醇等都可以用來制氫,不過儲氫並不容易,存在技術瓶頸,就儲氫而言,常看到的爲高壓氣態儲氫,儲氫瓶容量很小,另外還有低溫液化儲氫,將純氫氣冷卻到-253℃,使之液化,技術難度高。而運氫主要看儲氫形態,高壓儲氫瓶主流下目前主要以長管拖車和氫氣鋼瓶輸送爲主。

儲運氫環節就卡住了行業發展的脖子,而加氫站建設的落後則限制了行業發展空間,加氫站和加油站及充電樁一樣,都是補能基建,建設成本較高,但沒有補能基建,車就成了廢鐵。根據H2stations發布的加氫站統計數據,截止2022年年底,全球共有814座加氫站投入運營,而中國有310座,占比38.1%。

截止今年10月,中國累計建成加氫站400余座,已是在全球遙遙領先了,相比于加油站數量微不足道,可見行業發展有多被動。美國加氫站基建滯後,但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卻表現尚可,今年季度保持翻倍增長,前叁季度累計銷量1.77萬輛,其中豐田Mirai就占了1.4萬輛,這也驗證了普拉格談到的氫氣設施數量“前所未有”地低于産能。

産業鏈的投資仍需觀察

普拉格市場主要在美國,燃料電池系統、相關基礎設施和設備業務貢獻核心收入來源,在今年Q3收入貢獻72.86%,然而收入是下滑的,跟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背離,反映基建落後以及公司競爭力的下降。行業參與者主要爲豐田,其他車企沒有貿然跟進,對行業市場謹慎對待,不參與小衆市場。

其實中國市場發展也面臨着美國同樣的困境,上遊補能基建滯後,而下遊由于政策推廣表現強勁,今年上半年,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2410輛,雖然和電動汽車有非常大的趨勢,但保持高增長。

在2020年,國內掀起了燃料電池汽車的投資潮,五部委聯合下發《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通知》後,各個地方也相繼發布産業規劃,大部分省份力爭到2025年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萬輛,不過政策的執行大都是國企,民企參與度低,豐田試圖通過進口引入豐田Mirai,但售價太高市場不買單。

與普拉格類似,億華通(02402)靠政策紅利的行業龍頭,按燃料電池系統總銷售功率算,國內市場份額第一,超過20%。但億華通的成長明顯比普拉格要慢很多,2020-2022年收入複合增速爲13.59%,期間累虧3.3億元,且公司收入嚴重依賴北汽福田,2023年需求放緩導致業績大幅下滑。

此外,國內還有不少布局氫燃料電池産業鏈的車企,比如濰柴動力、美錦能源、南都電源以及宗申動力等,但大部分以探索性業務進行開發,純正的還是億華通一家。雖然政策潛力很大,但技術瓶頸限制了行業推廣,基建配套難以匹配産能需求,行業或處于比較漫長的初創探索期。

綜合看來,全球氫燃料電池産業鏈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基建配套建設滯後,無論是美國市場還是中國市場,都存在同樣的通病,限制行業的發展速度及規模。相比之下,電動汽車在充電和續航技術打破了消費者焦慮,且充電樁配套緊跟産能,不用擔心補能問題,在中長期將占據清潔出行的消費主流。

目前氫燃料電池産業鏈就相當于電動汽車的早期,但能否複制電動汽車的發展路徑,從而誕生出十倍的牛股,還需要觀察。

最新評論

下篇文章載入中...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