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香港保險業回暖之際,且看保誠保險(02378)如何打開價值上行通道

發布 2023-10-25 上午09:02
香港保險業回暖之際,且看保誠保險(02378)如何打開價值上行通道
2318
-

2023年以來,沉寂已久的香港保險市場終于開出了“時間的玫瑰”。

據香港保監局公布的數據披露,2023年上半年,內地訪客赴港投保319億港元,比去年同期(5.39億港元)增長5815%。這一數據超越了港險“巅峰時代”2016年的同期水平(301億港元),創下2005年來的曆史新高。

內地訪客新造業務保費上漲,主要由終身壽險和危疾保障的需求帶動。以新單保單數統計,兩者合計占比89%,其中終身壽險占比55%,危疾保障占比34%。

從上述數據來看,不難看出,香港保險行業顯露了明顯的修複趨勢。而此次中報業績出爐後,這一點亦可以從不少保險公司身上得到印證,譬如業內“佼佼者”保誠保險(02378)。

2023年上半年,隨着香港與中國內地恢複通關後,受內地訪客的保險需求帶動,保誠半年報表現亮眼,尤以香港地區爲最。報告期內,保誠香港上半年的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10.27億美元,按年升3.52倍;新業務利潤6.7億美元,增長2.18倍;其中內地客業務之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更是行業第一。

受益于部分地區年度保費等值銷售額強勢反彈,上半年,保誠保險新業務利潤增加39%至14.89億美元。而受益于來自保險業務的新業務利潤提高、旗下資産管理業務瀚亞的利潤增加、以及中央成本有所降低,同期該集團歐洲內含價值經營溢利則增長22%至21.55億美元。

相較于以疫情前的困境,保誠保險這一份“成績單”無疑佐證了香港保險行業回暖之勢帶來的修複力量。

顯然,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保誠開啓價值修複通道也並非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來自“外因”和“內因”的共振作用更值得深度挖掘。

“外因”:行業回暖,增長前景樂觀

多重迹象表明,香港保險行業正在顯著回暖。

市場面,強勁的內地訪客需求,正推動港澳保險市場恢複往日“打飛的赴港投保”盛況。

一直以來,內地訪客在香港保險市場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疫情前,內地客戶曾是香港保險業務的重要客戶群,一度占據香港保險市場叁分之一強。

內地訪客赴港投保的高峰曾于2016年出現,那一年曾被外界視爲香港保險的巅峰時代,上半年新造業務保費便達到了301億港元,全年新造業務保費更是達到727億港元。其中,全年內地訪客占全港新單保費一度達到40%左右。

而後,受到疫情因素影響,該業務占比大幅下行。2021年,來自內地訪客的新單保費跌至7億港元。2022年,內地訪客新單保費爲21億港元,占全港新單保費的1.5%。

如今,自2月初全面恢複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政策實施後,內地訪客赴港投保再度升溫。

而對于內地訪客赴港投保的強勢升溫,市場表示,“內地訪客對港險的需求尚未完全得到釋放,未來一段時間內,內地訪客赴港投保會繼續增加。”換言之,香港保險行業回暖之勢仍在加速中。

其中,瑞銀數據顯示,在通關前到訪香港的1000名內地居民中,47%有意購買境外保險,約2/3居民考慮在通關一年內投保。瑞銀表示,內地對境外保險需求強勁,2024年內地居民赴港投保金額或可回到疫情以前的高峰水平。

政策面,行業政策也正在朝着更爲有利的方向發展、釋放利好信號,促使行業加速回暖。

譬如,2022年底,香港特區政府發布的《香港保險業的發展策略藍圖》指出,香港正爭取在南沙和前海等地成立保險售後服務中心,並將進一步研究實現連接內地與香港保險市場的可行模式,鞏固香港作爲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和成熟完備的保險樞紐定位。

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彙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發布《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允許境外特別是香港地區金融機構在前海合作區設立人身險公司、財産險公司、保險控股公司完善跨境保險業務,加快在前海合作區等設立粵港澳大灣區保險服務中心。

上述相關政策的逐步落實,顯然也有望爲香港保險市場的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加速行業回暖。

此外,除了政策、市場帶來發展助力之外,隨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升,內地居民相關財富管理和傳承、健康保障需求(尤其是高端醫療和重疾)和全球化資産配置等需求有望逐步釋放,香港保險市場有望憑借市場化和專業化等優勢贏得更多內地客戶的信任,從而促進香港保險市場的增長。

行業的顯著回暖,對于身處其中的保誠保險而言,無疑是一大業績修複的發展契機。疫情前保誠香港已是內地客戶業務的市場領導者,借力其卓越品牌以及多元渠道和産品優勢,奠下驅動高質業務增長的強大基礎。

據國泰君安測算,隨着通關後內地訪港客的加速增長,同時基于2022年美元利率上升,折現率提升小幅壓制新業務價值率,預計在2023年産品結構未發生重大調整假設下新業務價值率回升至80%,預計新單及價值率共同改善下保誠香港NBV增速爲同比增長64.7%,並推動集團NBV增速同比增長15.0%。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

現如今,結合該公司半年報——保誠香港度保費等值銷售額、新業務利潤分別同比增長3.52倍、2.18倍的表現來看,保誠保險2023年全年的增長速度或將超越國泰君安的預估。

而對于這一點,保誠似乎也具備了充足的增長信心。該集團執行總裁華康堯預計,第叁季內地訪客業務動力略爲正常化,但動力仍然持續,內地訪港旅客人數于7月及8月恢複至2019年約70%水平,對香港業務的增長前景感到樂觀。

一般來說,行業的天花板是公司業績能夠維持增長首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樣而言,行業的回暖之勢,無疑也將對身處其中的公司帶來較大的增量空間。由此,不難推測,隨着行業顯著回暖,保誠的價值修複是板上釘釘的事。

內因:業務多元,驅動業績高質量成長

俗話說得好,打鐵還需自身硬。隨着行業回暖,保誠想要乘勢增長當然也需要一些“真功夫”加持。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保誠集團已在全球經營175年,進入亞洲市場也有100年,久負盛譽。截止目前,該集團于14個亞洲壽險市場中的12個市場以及8個非洲市場中的4個市場均位居前叁,共計1,800萬客戶選擇保誠。此外,該集團還是唯一一家專注于亞洲並在代理及銀行保險渠道均具規模的大型保險公司,同時具備內部投資能力,旗下資産管理業務瀚亞現時管理逾2,200億美元資産。

透過業務結構來看,隨着該公司先後剝離了歐美業務,戰略聚焦亞太市場,保誠集團成爲了一家以壽險業務和資産管理業務爲主營的金融控股集團。具體而言,公司業務板塊涵蓋保誠亞洲(14個市場)、瀚亞投資(11個亞洲市場)以及保誠非洲(8個市場),主營亞非地區的的壽險以及亞太地區的資産管理業務,特別是亞太新興市場成爲公司近年來最爲聚焦的發展方向。

在此基礎之上,保誠還實行多樣化的産品組合,以及多渠道分銷策略等發展戰略。而鑒于上述布局,保誠也構築了一條較爲堅固的“護城河”,驅動整體業績高質量成長,具體如下:

一是,保誠實行多渠道發展策略推動保險業務增長,增強展業的靈活性及抗風險能力。

據悉,與同業險企多聚焦于單一渠道發展保險業務不同,保誠在其保險業務覆蓋的大部分壽險市場中實行代理、銀保以及數碼銷售平台多元化渠道共同發展的策略。

多渠道發展戰略之下,則有助于該公司因地制宜選擇最適合向客戶銷售的方式,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展業的靈活性對抗不確定風險。

這一點可以從其最新財務數據窺出——半年報披露,2023年上半年,保誠的代理及銀行保險渠道均具規模,分別占新業務利潤的2/3及1/3。 目前集團活躍代理總數超過70,000名,並有7,000名代理符合“百萬圓桌會議”會員資格。另外,保誠現時擁有逾200家銀行合作夥伴,其中10家屬戰略合作夥伴。可以看到,極具規模的代理及銀行保險渠道,將促使該公司在在觸達客戶方面頗具優勢,從而也促使公司在行業回暖之際業績修複程度優于同行。

二是,保誠提供多種類型保險産品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打開更爲廣闊的增量空間。

據了解,保誠堅持以客戶爲中心的産品導向,基于不同地區客戶的經濟水平及消費偏好爲其量身定制保險産品。例如在中國內地推出面向大灣區客戶的危疾計劃,在印尼及馬來西亞市場持續豐富伊斯蘭保險産品體系並保持領先的市場地位。

與此同時,基于各分部市場客戶的不同消費偏好,公司各類型産品的年度等值保費銷售額較爲平均,2022年分紅險、非分紅險、投資相連險、健康及保障險占比分別爲26%、30%、20%與24%,全方位滿足客戶財富管理及重疾賠付等保險需求。

而以客戶爲中心的産品導向,多樣化的産品組合,顯然也極大地增強了公司産品粘性,增加産品複購率,從而驅動公司業績顯著增長。

除此之外,在資産管理方面,保誠還傾心打造一個專業化資管平台,進一步增強公司抵禦市場波動的能力。

具體而言,保誠集團的資産管理板塊主要以瀚亞資管爲品牌,而瀚亞則是保誠亞洲的專業資管平台。該平台可爲客戶提供多元化的資産配置方案滿足其資産保值增值需求,目前在所經營地區的其中六個市場市占率位居前十。

作爲保誠亞洲的資管平台,瀚亞資管定位市場化資管平台,旗下擁有300名投資專業人員具備深厚的本地專業知識,爲高淨值及富裕客戶提供全面理財解決方案。資産配置多元化,除了以債務證券等固收類資産爲底倉,權益類資産也保持較高配置比例,主要由于負債端保單多爲英式分紅産品久期較長更加注重長期回報,對短期市場波動的抵禦能力較強。

舉例來說,在市場波動較大的年份,來自集團內保險業務的現金流貢獻有效對沖淨值下降的影響,使得瀚亞資産管理規模整體保持穩健增長,2022年資産管理規模達2,294億美元,2017-2022年複合年增長率爲9.8%。

基于上可知,在壽險業務和資産管理業務這兩大業務板塊構築了核心優勢的保誠保險,顯然具備充足的“進可攻,退可守”發展能力。

結語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2022年10月底至今,港股保險板塊經曆了一波較爲明顯的估值修複。雖然5月以來市場對宏觀經濟的悲觀預期一定程度壓制了保險股估值,但隨着各大險企交出了一份業績向好的“中期成績單”,保險股估值還是有望得到加速修複。

對應到保誠保險身上,目作爲港股保險板塊裏面的優質股,理應同樣受益于行業價值中樞上移的趨勢。而且,于保誠集團而言,隨着公司持續深化聚焦亞太發展戰略,依托強大的多渠道分銷以及以客戶需求爲中心的産品策略,預計將長期享受亞太市場保險需求成長紅利。高估值修複空間疊加長期成長紅利,保誠顯然有望開啓價值修複通道。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