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8領先一步,提前解鎖六月AI精選股!年中特惠

中信證券:港股內部悲觀預期在扭轉 但海外風險在累積

發布 2023-10-19 上午09:03
© Reuters.  中信證券:港股內部悲觀預期在扭轉 但海外風險在累積
USD/CAD
-
GBP/CNY
-
USD/CNY
-
USD/COP
-
600015
-
600547
-
600863
-
600999
-
SZI
-
USD/CNH
-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信證券發布研究報告稱,雖然國內政策持續發力,基本面回暖的迹象也已顯現,但外資悲觀情緒及外圍流動性持續緊縮仍導致港股市場在9月震蕩下行。展望四季度,在政策聚力的背景下,國內的庫存周期已處于主動去庫轉向被動去庫的過程當中,參考曆史基本面企穩背景下,港股市場底部或已確立。但海外的一系列風險因素,包括無風險利率的持續攀升,美國國債和商業地産市場、政府停擺以及地緣沖突等問題或階段性擾動港股投資者情緒。

中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悲觀預期導致9月港股再度走弱、交易低迷。

盡管9月政策持續發力、基本面觸底回升趨勢明顯,但外資悲觀情緒及外圍流動性持續緊縮的預期仍使得港股市場震蕩下行。總體看,截至9月29日,恒生綜指、國企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分別下跌3.1%/2.9%/6.2%。從市場情緒及估值等指標來看,當前港股市場情緒仍十分低迷。恒生指數(8.4x)、恒生科技指數(19.2x)動態PE均低于均值以下一倍標准差;港股市場的成交額在9月仍持續下行,不過賣空金額占比在9月有所下降,當前約處于2020年以來曆史均值的水平。在港股估值進一步下行的同時,恒生綜指與恒生科技指數的2023年盈利增速預測(注:Bloomberg一致預期)也分別下修5.2/1.3個百分點,至14.7%/34.7%。

政策聚力、經濟回暖,庫存周期臨近拐點。

2008年以來,中國共經曆叁輪與當前類似的經濟相對承壓,但政策積極托底,港股市場走出底部反轉的時間段。回顧曆史,港股市場底部往往先于經濟底部出現,而業績底與經濟底的關聯性更高。另外,從庫存周期看,曆史上港股的漲跌與工業企業營收(基本面)拐點變化相關性更強。恒生綜指在被動補庫、主動去庫、被動去庫、主動補庫階段的平均漲跌幅分別爲-3.9%/-7.1%/5.8%/22.9%。回看當前的市場環境,7月24日政治局會議以來,穩增長政策持續出台,已有促消費、降准降息、“認房不認貸”、貸款利率下調等重要舉措實施,同時市場關注的化債情況以及城中村建設仍穩步推進,整體看中國政策底部已然夯實。而近期的高頻經濟與金融數據也驗證國內經濟拐點逐漸明確,8月規上工企利潤同比增長17.2%,回升明顯;9月制造業PMI也重回擴張區間。基本面企穩趨勢也較爲明確,市場底部或已確立。

外資繼續流出空間有限,南向偏好高股息及順周期板塊。

外資的持續快速流出是7月末以來港股表現較弱的主因。7月24日至今,外資已累計流出1318億港元;持倉占比下滑1.42個百分點。該行複盤了2019年以來外資階段性快速流出的五個時期,無論從資金流量還是持倉比重下滑幅度,本輪均已接近曆史高點,料外資繼續流出的空間有限。另一方面,7月以來南向資金大幅流入港股市場(2693億港元),顯示出抄底態勢。進一步拆解滬港通與深港通的流入情況,與深港通年初以來持續流入不同的是,滬港通6月中旬至7月中旬一度持續流出達127億港元。該行判斷此種背離現象主要是由于內地保險資管在“中特估”行情告一段落後獲利了結所導致。而政治局會議後,內地險資再度大幅加倉港股,滬深港通均呈大幅流入趨勢。

分行業來看,近兩個月盡管外資整體顯著流出順周期及成長板塊,但仍增持如汽車、遊戲、煙草等消費細分板塊。而南向資金對醫藥(生物科技、制藥)、大金融(券商資管、保險、物管)、順周期(化工、建材)板塊增持意願相對較強。

海外無風險利率料繼續攀升,沖擊消費和私人部門償債能力,壓制美股估值。

該行判斷9月以來長端美債收益率的快速上行主要由于美國國債市場供需結構的惡化所導致,在美聯儲依舊激進縮表、美國財政部大肆發債的背景下,中短期長端利率料繼續攀升。美國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都在快速萎縮,顯著沖擊私人部門的償債能力以及居民消費。高企的利率導致美國居民住房貸款申請數量持續走低,且美聯儲公布的當前美國居民信用卡拖欠率也達到2.8%,超過2020年疫情導致美國經濟停擺時期的水平。此外,在銀行業對小型企業信貸條件的不斷收緊下,美國企業及個人破産數量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大幅增加。

對于美股來看,一方面此輪貨幣緊縮的滯後效應對實體經濟已經開始逐步顯現,特別是對居民部門的沖擊料將抑制未來美國企業的業績增速。另一方面,在無風險利率料持續上行的判斷下,當前美股的估值依然過高,截至10月16日,標普500和納指的動態PE分別反彈至19.2倍和31.9倍。因此,雖然二季報大概率是此輪美股盈利增速的底部,但在金融體系超額流動性快速萎縮疊加美聯儲依舊維持激進縮表的背景下,該行判斷四季度美股將延續震蕩下行的行情。

配置建議:悲觀預期逐步扭轉,關注高股息和有望受益外資回流的品種。

展望四季度,考慮海外無風險利率料持續攀升、美國國債和商業地産市場潛在的系統性風險,11月中旬美國或再度面臨政府停擺等問題,疊加地緣沖突再度爆發,該行建議關注具備高股息特征的港股資産。基于股息率、自由現金流收益率、ROE、PE/PB估值、AH折價分位數和行業交易擁擠度等維度,該行篩選出15只個股供投資者參考。此外,在國內政策推動經濟複蘇、人民幣彙率企穩且庫存周期臨近拐點,中美關系階段性緩和的背景下,該行也建議關注有望受益于外資回流的成長板塊,包括互聯網龍頭、新能源車及超跌的生物科技。

風險因素:1)國內政策推出和經濟複蘇低于預期;2)港股中報業績不及預期;3)海外央行超預期收緊貨幣政策;4)中美關系進一步惡化;5)海外金融體系風險蔓延。

最新評論

風險聲明: 金融工具及/或加密貨幣交易涉及高風險,包括可損失部分或全部投資金額,因此未必適合所有投資者。加密貨幣價格波幅極大,並可能會受到金融、監管或政治事件等多種外部因素影響。保證金交易會增加金融風險。
交易金融工具或加密貨幣之前,你應完全瞭解與金融市場交易相關的風險和代價、細心考慮你的投資目標、經驗水平和風險取向,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Fusion Media 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這表示價格只作參考之用,而並不適合作交易用途。 假如在本網站內交易或倚賴本網站上的資訊,導致你遭到任何損失或傷害,Fusion Media 及本網站上的任何數據提供者恕不負責。
未經 Fusion Media 及/或數據提供者事先給予明確書面許可,禁止使用、儲存、複製、展示、修改、傳輸或發佈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所有知識產權均由提供者及/或在本網站上提供數據的交易所擁有。
Fusion Media 可能會因網站上出現的廣告,並根據你與廣告或廣告商產生的互動,而獲得廣告商提供的報酬。
本協議以英文為主要語言。英文版如與香港中文版有任何歧異,概以英文版為準。
© 2007-2024 - Fusion Media Limited保留所有權利